刘邦说:“我进驻函谷关以后,连秋毫那样细小的东西都没敢动,登记了官民的户口,查封了各类仓库,只等着项将军到来。我所以派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我们日夜盼着项将军到来,哪里敢谋反啊!希望您详细转告项将军,我是绝不敢忘恩负义的。”
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明天可千万要早点来向项王道歉。”
刘邦说:“好吧。”
于是项伯又乘夜离开,回到军营中,把刘邦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羽。接着又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如今人家有大功反而要攻打人家,这是不道义的,不如先好好对待他(真要显出什么和我们对抗的迹象再修理他也不迟)。”
项羽在对待处置刘邦的态度上一直是犹豫不决的,在项伯的推动下,项羽决定还是给刘邦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于是答应了项伯。【注12】
日期:2013-02-08 23:02:03
【注9】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史记?项羽本纪》);
十二月中,遂至戏。…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史记?高祖本纪》)
【注10】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史记?高祖本纪》);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注1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史记?项羽本纪》)
【注1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史记?项羽本纪》)
日期:2013-02-08 23:03:24
6.1.5猜测项伯
项伯此行的目的有多种说法。说法(一):项伯是为了救张良,这是直接翻译司马迁的原话,也是过去所普遍认可的说法;说法(二):项伯想通过张良这座桥救刘邦;说法(三):是项羽派出项伯想要和谈。
说法(一)是最早的观点,(二)(三)其实是近些年冒出来的所谓“新颖”的观点。就笔者个人反复阅读的一种感觉,还是比较倾向于(一)这个最早也最土的观点。
如果是(三),项伯是项羽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所派出的信使。那说明项羽对待刘邦是有一个坚决而且明晰的态度的,然而恰恰相反,在鸿门宴的过程中,项羽的态度显得反反复复、犹犹豫豫,这是他始终没有一个定见的映相。并且,如果项羽有明确的态度,那么开“鸿门宴”就毫无意义了,凭借压倒性的军事优势,项羽有什么要求直接派人给刘邦一纸通牒就行了,何必绕那么大弯子去“请”刘邦,谁能肯定张良会引项伯和刘邦见面,倘若张良闻讯大惊失色,选择了和项伯开溜,这手岂不是玩砸了?
如果是(二),项伯私下救刘邦。这个说法则近乎于荒诞。首先,从张良和刘邦的对话可以明显感到项伯和刘邦并无交情,项伯有必要不惜惹上麻烦去救他吗?其次,如果项伯是想救刘邦,那么项伯在见到张良前就要先想出一个有效的解救法,而且这个解救方法是百分百保证可以实现,否则还不如不救。实际上项伯把刘邦拉去参加鸿门宴虽然真的救了刘邦,但那不是救人的办法,而是一次冒险。有这么的救法吗?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项伯救刘邦的真实情况恐怕更接近于这是一个突发性事件。
因而,笔者认为《史记》没写错,是现在的人太虚妄了,故作高深,将情形给复杂化了。项伯和张良都是任侠,注重情和义,既然张良救过项伯的命,那么项伯自然投桃报李,冒险跑去刘邦的军营去拉张良一把。这件事情是项伯自作主张的行为,仅仅是出于义气想去救张良,无意中陷入刘邦和项羽的纠葛中,在刘邦的拉拢下转向帮助刘邦。
应该说项伯的所作所为全无组织纪律性,他的行为将严重威胁到战友们的安危,从军法的角度看,处斩他都不过分。项伯敢这么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项羽在军中的威权有限。项伯、范增等老家伙们倚老卖老,我行我素,项羽无可奈何。
日期:2013-02-08 23:05:08
6.1.6说该说的话
在张良问是谁出主意去堵函谷关的,刘邦回答说是一个“鲰生(浅陋小人)”说的,这个词不能说绝妙,但是很到位。
刘邦为什么不说这是张三说的,是李四说的,把出主意的人名给供出来?因为没有必要。假如刘邦将出主意的人名供出来,那么刘邦将是一个不值得托付的人。理由有二:一是刘邦没有承担起自己应该担起的责任,面对责备,他将过错责任推卸给下属;二是他不会讲话,这么讲出来既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因出卖同僚增加了与同僚之间的嫌恶。
反过来,项羽在鸿门宴上说“这是曹无伤说的”,直接把告密者给供了出来,笔者一看差点没喷出血来,可见项羽社交经验的匮乏。
如何说话是做人的技巧,是一种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没什么道理可讲,除了通过社会学习以外别无它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