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放歌:我在海上40年》
第33节

作者: 大海文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1-21 11:34:19
  看着根来子又红又肿的胳膊,听了张婆婆的诊断,吓得我脑门子冒出大汗。
  “那就打断重接吧。”我无奈地说。
  我的话音刚落,说得迟,那时快,张婆婆不容我和根来子商量,啪地给了根来子断了的胳膊一掌,根来子疼得哇的一声大叫,晕倒在张婆婆的跟前。张婆婆扶起他。根来子睁开眼睛:

  “奶奶,我没事。”
  望着根来子苍白的脸庞,汗水湿透了我的后背。
  张婆婆将根来子搂在怀里,替他擦净脸上的汗水。安慰他说:
  “孩子,忍着点,一会儿就好了。”老人的脑门也沁出汗来。老人一边哄着根来子,一边仔细地给根来子重新断开的骨茬复位。反复确定复位和好之后,重新给根来子打上石膏。

  打完石膏,张婆婆为他托上夹板。这才擦擦额头的汗水。
  “您怎么下手那么快?”我为张婆婆刚才的果断所惊愕,问她。
  “治病如同治军,就应该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她说。
  “为什么?”
  “做骨折再接的手术,容不得半点杂念。拖得时间越长,医生就越难进入澄神内视,宽裕汪汪的境界,反而令杂念丛生,搅乱心神。”她有点后怕地说:“医生最不愿意看这种夹生饭的病。尤其是骨科。再次复位的风险很大。不仅是病人,对医生也是一样。二次接骨复位,难度相当大。如果恢复不好,你说怨谁?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但这关系到这孩子一辈子的事。医生不能先考虑自己,而应一切为病人着想。先祖说,医生为病人看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一心赴救。这是行医的大德。”

  张婆婆说完,嘱咐我,孩子的这个年纪好动,这次打断重新接好后,千万不要再次骨折。一节骨头若是断了三次,不但不好接上,就是接上了,一有事故就会再断。这叫病走老路。
  根来子的脸上疼得大汗淋漓,浑身打颤。他咬着嘴唇,硬是忍住了。我为根来子的疼痛揪心,又为他终于复骨成功而感到庆幸。
  为了尽快长好断骨,婆婆建议吃她的“健骨汤”。老人家站起身,从里屋拿出五服熬制“健骨汤”的中药来。她说,这是家祖从明朝传下的方子,效果奇好。加上根来子十八岁的年纪,正是长骨头的时候,这次断骨之后,用完五服药,四十天之内,根来子的骨伤就能痊愈。
  “伤筋动骨一百天”。张婆婆说根来子用了她的药,四十天就能痊愈,真是奇迹。像我在风雨交加之夜送走缠身的鬼魂,我的病就好了一样灵验。
  我问张婆婆这药多少钱?张婆婆说,不要钱。
  “怎么不要钱?您这里是医院,不是慈善机构”我说。急着要把钱给她。
  张婆婆摆摆手,说:“佛门与医门相通。佛门讲普度众生,医门呢,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佛门以不杀生为戒,医门也绝不贱畜贵人。因为,杀生求生,则去生更远”。
  她一边捣药,一边说:“我的药都是些门口种的草药,不值钱。这孩子来自西北的黄土高坡,农民出身的苦孩子,就更不能要钱啦。大医之法不是说: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我行医在世,不求别的,只为人自报之。将来必定是心地善良的大贵之人。”

  望着婆婆慈爱的笑容,确像庙门中普度众生的菩萨。转而想到那群倾家荡产,抬着孩子的尸体在医院里游行的家人,真庆幸带根来子来看张婆婆。因为这里真的是世外桃源,真的“大医”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
  张婆婆说,她的药虽然都不值钱,大都是村民们采摘后送给她的草药。但有一剂必不可少的药材需要大家馈赠。她说,要是有人见到龟壳、骨片之类的,一定要包了给她送来。拜托啦,多谢啦。婆婆一再的打躬作揖的嘱咐。
  根来子断骨重接,让我心疼不已,唉,让孩子受了二茬罪。看着根来子疼得钻心的样子,我的心好像在流血。转而又想,张婆婆说,再有四十天,我的根来子就好啦。这又是个多么让我兴奋地喜讯。更让我高兴的是,出家人说,当根来子好了的时候,我就能“野鹤入云舞晴空”啦。根来子疼得还在出汗,我掏出手帕,给根来擦掉额头上黄豆大的汗珠。
  日期:2015-01-21 20:36:10
  我与哥的故事就要完了。正是:
  天涯云栈水平平,

  遥望波涛万里瀛。
  愿得一舟大洋去,
  恐君相望更伤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