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状元——盘点历史上那些幸运的状元》
第44节

作者: 东坡竹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16 11:07:37
  今天上一篇科举史上第一名榜——
  章衡:写好开头太重要了
  早在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就苦口婆心地强调:“写作文一定要写好开头,所谓‘凤头、猪肚、豹尾’,凤头永远是第一位的!”看那架势,恨不得每人发一个鸡头放桌子上,照着写(多亏没强调猪肚)。
  笔者做编辑多年,也深有体会,打开一篇文章,先看开头一段,只要吸引人,就接着往下看,如果开头要文采没文采,要思想没思想,多半就不想看了,后面写得再好也会大打折扣。
  在考试中尤其如此,只要把开头写好了,阅卷老师一看就高兴,你也就基本不用发愁了,比如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殿试就很有代表性。

  那年,有一个福建的考生很有名,叫林希(当然,这科还有很多大名人,足以堪称科举史上第一名榜,后面再详细说),有名到什么程度呢?他到了京城,先是开封府试,拿了个第一,接着是会试,又拿了个第一(还是忍不住先透露一下,其实会试的第一本来是苏轼,因为主考官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为了避嫌给让出来了。这个典故大家都听说过,有的人以为是在考状元的时候,其实是会试),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科状元的最大热门就是他。

  连仁宗皇帝也听说了林希同学的光辉成绩,到了殿试的时候,还专门派了一个小太监去林希的旁边,他写一句,小太监就抄一句,等抄完后,马上拿回去送给仁宗先睹为快。
  仁宗拿着抄来的卷子,也很激动,大脸涨得通红。这科的命题作文叫《民监赋》,结果仁宗刚看了前两句,大脸就一下子耷拉下来了,“哼”了一声,就给扔在了一边。
  旁边的小太监还很纳闷儿:皇上这是怎么了?前一秒还像个刚收到情书的小姑娘,转眼又变成了被抛弃的怨妇,这个姓林的写的啥东西,竟然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小太监伸长脖子,偷偷瞅了一眼,只见前两句写道:“天监不远,民心可知。”小太监是个机灵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考生又犯了新人常犯的错误,领导虽然标榜平易近人,但你也不能没大没小,就像15年前的王安石一样,把皇上当成了小孩子,皇上能高兴吗?这次也一样,什么“天监不远,民心可知”,皇上什么不知道啊?还用你来警告啊?行了,就这两句话,状元肯定跟你没关系了!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考官们的耳朵里,考官们可都是老油条了,一看,这很明显是皇上的最新指示,咱也别装作不知道了,之前定的名次作废,重新排!至于重排的标准,也很简单——看前两句。
  于是,考官们又扒拉了半天,终于挑出了一份最好的卷子,确切地说是前两句最好的卷子。
  这份卷子的主人叫章衡,福建浦城人,他写的前两句是:“运启元圣,天临兆民。”不用我解释,您也一定能看出来,这两句比林希那两句好在哪里。
  果然,鉴赏能力非常高的仁宗皇帝一眼就看出了精华所在,毫不犹豫就把章衡定为了状元,还专门写了《赐状元章衡诗二首》。

  【章状元花絮】
  章衡拿这个状元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仁宗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他很会给皇上挣面子。比较典型的有两次,第一次是章状元率队出使大辽。大辽国大家都不陌生,骑马打仗一级棒,在欢迎章状元的宴会上就提出来,要进行射箭比赛,谁输了谁当乌龟。章状元带来的人都傻了,我们可都是搞文科的,要比耍贱没问题,比射箭谁会啊?这时,章状元站了出来,随手拿起弓,啪啪几声,全部命中。正等着看笑话的大辽君臣们全都傻了:是不是没调查清楚啊?这个姓章的到底是文状元还是武状元?

  这是章状元第一次给大宋皇帝长脸,第二次是在出使回国不久,那天,章状元正在整理资料,发现记载历代帝王的很多资料都不准确,问同事们也都各执一词,还有的干脆说不知道这个人,跟他没来往。章状元一想,这怎么行啊?皇帝可是一国之主,连你的主子都不知道,那还是一个合格的奴才吗?不行,我得好好编一本专门介绍历代帝王的书,当奴才也得有文化嘛!
  这时候的皇帝已经换成了宋神宗,神宗一看,也大加赞赏,说:“可冠冕诸史。”什么史记汉书后汉书,统统靠边站,这才是史学界的老大!
  可惜,章状元虽然很会给皇上挣面子,但可能是做事的能力差了点,一直提拔不上去,一辈子最大的官,也就是个从四品,很不得志。
  另外,从这一科开始,凡是会试通过的,到了殿试都不再往下刷,也就是说,只要你通过了会试,你的进士就到手了,殿试的成绩好坏只关系到名次高低,跟你的进士身份没关系。这项制度从这一科开始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科举废除。
  据说,这项制度的起因是因为前几科有个叫张元的考生,都通过了会试,结果又在殿试中被淘汰了,张同学觉得很委屈,我都考到这个地步了,还把我刷下去,这也太残酷了吧!于是,张元同学捡起朝廷送给他的“残酷”二字,披在身上,跑去了西夏,撺掇着西夏国骚扰了大宋好几年。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仁宗皇帝下令,以后殿试不再往下淘汰了,免得把考生变成淘汰狼。
  好了,现在终于可以说说这个“史上第一名榜”了。说它是“史上第一名榜”,自然是因为这科人才济济,首先是千古第一全才苏轼,稍微次一点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还有同列唐宋八大家的曾巩,要是范围再扩大点,这科的主考官叫欧阳修,还有苏氏兄弟的老爸苏洵也一起来了,好家伙,一次考试就汇集了唐宋八大家的五位,除了那个不合群的王安石,大宋朝最会写文章的都齐了,这不是盛事是什么?

  这个苏洵也值得说一说,之前他考过好几次了,但都没考上,最后就灰心了,心想我还是安心地做个自由撰稿人吧,考功名这种事就交给两个儿子吧。结果这次陪两个儿子进京赶考,人家哥俩儿没费什么劲儿就考上了,老苏心想,是不是现在扩招了,好考了?要不我再试试?再又一想,万一再考不上呢,那丢的人可就太大了,算了,听说主考官欧阳修是个识货的,不如先把文章给他看看吧。结果欧阳修一看,这文章也太牛了,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啊,你也别考了,直接给你个官当吧!

  除了上面这几位大文学家,这科还出了两位名气不在他们之下的大思想家,一个叫程颢,另一个叫张载。
  程颢自然就是著名的“二程”之一,跟朱熹并称“程朱理学”,直接影响了之后近千年的中国人的思想;而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也是理学创始人之一,其庙庭与周敦颐庙、邵雍庙、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
  另外,在政坛上也是人才济济,共有9个人官至宰相,比如大名鼎鼎的吕惠卿、章惇、林希、苏辙、曾布。其中章惇(音同“吨”)还是本科状元章衡的叔叔,但这个人心胸比较狭窄,对侄子拿状元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做到了宰相也没提拔他一下。曾布是曾巩的弟弟,也在这科考生中,后来也官至宰相,比哥哥官运好多了。
  看到了吧?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而且全都是顶尖级的,称为“史上第一名榜”一点都不为过!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传千古的大牛人,在这科的名次都不是很高,比如苏轼,史书上没说第几名,只说拿了个二等,至少跟前三名没关系。
  那么前三名都有谁呢?听好了,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不好意思,都不认识。
  最后,还是给苏轼的粉丝们提一下气吧。这次考试过了三年,仁宗又搞了一次“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举考试,相当于王中王争霸赛,所有自认为牛X的人都可以来参赛,恭喜苏粉们,我们共同的偶像拿了唯一一个三等。请注意,皇上有规定,一等是天,二等是地,三等才是人该争的,所以三等就是最高的。在整个北宋,也只有两个人拿过三等,另一个叫吴育。

  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来考了,拿了个四等。据说,在开考前,苏辙突然生病了,宰相韩琦听说后,就跟皇上说:“苏氏兄弟俩都是大热门,要是苏辙没参加,肯定是一件憾事,不如等苏辙病好了再考吧。”于是,这次考试足足延后了二十多天,等苏辙病好了才开考,太给面子了。
  文才:★★★
  人品:★★★
  官运:★★(从四品)
  希望继续支持本人另一本书:《历史不是镜子》——有趣味、有思想的历史随笔集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93511-1.shtml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