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28 13:25:04
后金有限责任公司上市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的第三十三个年头,在这三十三年中努尔哈赤杀尼堪统建州败九部破哈达灭辉发伐乌拉征野人,基本统一了除叶赫外的女真诸部,完成了自1234年金国灭亡后382年女真的基本统一,其控制的领土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西至霍木茨克,统治地域基本为明朝的奴儿干都司略多一些。
这时努尔哈赤麾下可不是以前的百名士兵十三副盔甲,而是八旗劲旅六万精兵,可谓兵强马壮。
努尔哈赤看时机成熟,便迈出了努尔哈赤特色反明理论的第四步也就是最后一步:
不称臣,只称雄!
孙子不能一直装下去,该当大爷的时候还是要当大爷的!
万历四十四年正月一日,努尔哈赤在群臣进谏数次后“勉强”登基称汗,这里也是一个历史的潜规则:作为一方巨头自己想当皇帝但又不能明说,就得暗示群臣进谏,几个聪明的大臣带领文武群臣就一边说一边劝,您不当皇帝就是违反“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就连老天也会降下惩罚,山洪泥石流火山地震大洪水百年难得一见的特大自然灾害都会爆发,您不当皇帝就是天理不容逆天行事,您就是为皇帝而生的,皇位非您莫属!
大臣说这些话时除了语气诚恳之外还得带有丰富的面部表情,神情得真挚,眼眶也得微微湿润,得让大家觉得这些瞎话好像是真的一样。
当大臣劝的泪流满面、鼻涕都快趿拉到地板,几乎就要到以死相逼的地步时,想当皇帝的那位才不得不哀叹一声,惆怅的说道:
“既然天意在孤,孤岂可违逆天意乎?”
然后面带“痛苦”,“千个百个不愿意”的登基坐殿称汗称帝。
这种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是比较考验演技的,但是这些对于那些上位者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特别是以演技著称的努尔哈赤同志。
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国号为金,和他们的老祖宗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国号相同,后来朝鲜误传为“后金”,外加我们为了区分这两个金也就将错就错称努尔哈赤的金为“后金”,史称后金,但实际上人家是称金的,例如皇太极在与明朝通信下书时落款都为“大金国皇帝”,为了以后行文方便咱们也姑且称其为后金。
年号是天命,寓意也很简单“天命在我”,所以我们也称努尔哈赤为天命汗,这种通过年号称呼皇帝的方式在历史上也颇为常用,如万历泰昌天启康熙乾隆雍正这些都是年号。
都城则定在赫图阿拉。
从此记载明清历史事件时我们往往会看到两种不同年号的时间记载:一种是明朝的万历天启,另一种则是清朝的天命天聪。
年号的不同本质上反应了后金也就是清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广阔舞台,是作为一个想要把大明取而代之的地方政府对明王朝这个中央政府的挑战,这样宣告了努尔哈赤带领的建州已经告别了“游击队”的战略而是光明正大的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日期:2013-12-28 20:06:59
后金的建立努尔哈赤称汗这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作为被威胁被挑战的大明居然对此毫不知情,最后是朝鲜传来消息朝堂才有听说。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出在明朝内部,万历带薪休假;大量官员缺少或不在工作岗位;争国本中以东林党为主导的群臣与万历长达二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梃击案和京察风波中东林党以一党之力大战齐楚浙外加无党派人士;就矿监问题的争论等等。
家务事都处理不完哪里还有什么闲工夫管努尔哈赤?
(中朝不能顾内事,遑问边计?)
但是我们要说的是明朝虽然在后金建立这一事件上反应迟缓,但是对于努尔哈赤三十六年间统一女真率领女真强势崛起还是清楚的,起码有一些人是很清楚的。
日期:2013-12-28 20:40:44
“先后几任的辽东省长都是庸才,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出入高档娱乐会所,皇帝也不怎么管事。到了万历四十六年春(努尔哈赤七大恨告天伐明同年),朝堂上下好似昏睡还没有察觉到大祸临头。”
(先后巡抚皆庸才,玩愒苟岁月,帝又置万几不理。)
这是孟森先生对女真崛起这一事件明朝方面原因的看法,即皇帝不怎么管事和官员怎么不管事。
作为明清史大家的孟森先生考证严谨论证合理,他的著作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清史的必读课本,孟森先生的作品对于我写文也给与了很多帮助,但椅子对于孟森这一看法持不同看法。
万历不管是但是辽东方面和中央方面还是有一些有识之士警惕努尔哈赤崛起的。
万历三十五年(1607),辽东巡抚萧淳上书万历请求整军备战,在上书万历的奏章中明确指出恐怕“建奴”成为下一个王杲阿台(如杲酋父子故事),要像当年剿灭叶赫杨吉努(纳林布禄他爹)一样发兵予以剿灭。
万历三十六年(1608)到过的蓟辽总督蹇达上书万历的说法就比较严重了:
“现在不发兵剿灭努尔哈赤等到努尔哈赤势力坐大再集结重兵也无法挽救了!”
(非集厚兵力不足以救将来隐患。)
这位没有被载入史册但称得上民族英雄的明朝忠臣身患重病外加对朝政黑暗的不满在上书五个月后不幸离世。
他死的时候不是微笑着而是无比担忧,因为作为一名老将他已经看到了女真对于明朝的剧烈威胁。
“老臣虽死,但无颜面见历代先帝!”
为了“纪念”蹇达,清朝特意在编写明史中删掉了一切与蹇达相关的所有资料,这一待遇是明朝任何人都没有享受到的。
但是历史是公正的,掩盖的了一时掩盖不了一世,蹇达的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永远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中。
虽名不见青史,但却威震八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