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29 20:11:20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更何况是心系天下、为国担忧的老臣蹇达?
可是从后面的事情来看万历应该是把蹇达的遗言当做了耳旁风,因为又有一个重量级人物因建州问题上书万历:
他叫李化龙,官居兵部尚书,也就是咱们现在的国防部部长。
这位曾指挥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的老帅出于他敏锐的军事嗅觉察觉出了辽东的几分异常:
这小子说不定要反!
(奴酋狡杰叵测。)
从此这位兵部大佬便踏上了向万历进谏要求重视女真特别是建州女真的漫漫长路,从万历三十七年四月开始李化龙只要一有空就给万历写公文,工作日写,双休日写,逢年过节还要多写,翻倍的写。
明朝对于皇帝是有规定的:对于大臣的奏折皇帝要么批复要么驳回让大臣重写,无论同意与否原则上都得处理,这是一般情况,只有遇到相当棘手不能迅速做出决断的事情才能选择第三种方式:
留中不发。
奏折往办公桌上一放既不批复也不驳回,就在办公桌上堆得。
留中不发一般是是特殊情况是少数,但在万历同志这里却是家常便饭,大多数奏折一般都采取这种方式。
这下可就出事了,朝堂之上虽有内阁和六部官僚,但国家的大事小情都得皇上点头才能实行,官员上的折子不得批复也未驳回只能干等着或继续上折子,一开始官员都选择继续上折子,可惜个个都是“一去不复返”,后来赵焕、孙丕扬干脆把辞职信先写个百八十封就自觉回家过日子去了。
写了你也不看,我们还写什么?
相比他们而言李化龙则是坚持的代表,这位从万历三十七年写到了万历三十九年写努尔哈赤对明朝威胁写了整整两年有余除非卧病在床实在起不来才有那么几天不写的兵部尚书创造了一个历史的奇迹:
保守估计上书近千封。
万历三十九年,刚刚过完五十七岁生日的老李头感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而他所一直关注的辽东局势也不如从前,努尔哈赤已经成为女真的头号大势力,他颤抖的右手在一份新的奏章上费力的写下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谏言:
“国家没有灾祸必定不会轻易发生动乱,若一旦有灾祸的出现,发起者必定是奴儿哈赤!”
(中国无事必不轻动,一旦有事,为祸者必为此人!奴儿哈赤指奴儿哈赤,明朝称呼。)
李化龙的这句话本想让万历警惕从而重视努尔哈赤的威胁,可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句话竟然在短短的七年后成为铁一般的事实。
日期:2013-12-30 11:50:33
李化龙去世后建州问题并没有停止,先有辽东巡按熊廷弼后有辽东巡抚顾养谦、郭光复等都提出了类似要求限制警惕女真对大明威胁的请求:
“与其焦头烂额,救于既攻之后,不如救于未攻之前。”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呀!
由此可见辽东官员和中央官员并不是孟森先生所说的“皆庸才”,“玩愒苟岁月”,还是有一些朝臣注意警惕女真崛起的。
可惜这些人的建议万历一个也没有采纳,如果万历采纳了一次了一次那么努尔哈赤的日子相比就不会太好过甚至统一女真也会新增不少的困难。
可是我们要说的是万历虽然没有采纳这些人的建议但是对于女真崛起还是了解一些的也做出过一些应对措施,例如命令努尔哈赤不得进攻哈达,在努尔哈赤攻打叶赫时下令明军帮助叶赫守城,这些说明万历还是知道辽东发生的事情的。
知道但并不重视,这就是万历和明朝大部分大臣对努尔哈赤对女真威胁的基本态度,与其说养虎为患的是李成梁,不如说养虎为患的是整个大明朝,其中既包括李成梁也包括万历皇帝更包括那些每天只知党争伐异热衷内斗的明朝大臣。
在他们的“帮助”下,后金这一对手终于在万历四十六年正式向他们发起了挑战,他们也在这一年开始为自己的麻痹大意疏忽懈怠付出惨重的代价。
日期:2013-12-31 16:49:27
战端初起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也就是公元1616年,这一年注定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中国大地发生的事情特别多。
首先是自然灾害肆虐,什么大洪水大旱灾到处都是,据说海南岛都下了特大暴雪。
这并不是偶然,根据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关于我国五千来气温变化变化曲线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公元1550——1850年也就是明清两代我国气温相较其他时期要寒冷许多,这一时期就是不少人口中的小冰河期。
又是自然灾害又是天寒地冻这下可就要了农民的亲命,农业本就是靠天吃饭,小冰河期带来的恶劣自然环境和灾害对于本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可称得上致命。
粮食收成减半这是在素来以产量著称的中原地区,辽东地区天寒地冻的环境使辽东地区即使顺风顺雨粮食的产量也不高,更何况又是灾害频发时期。
明朝管辖的地方如抚顺、清河、辽阳、沈阳这些城镇还好一些,毕竟他们是在平原耕种,每亩单产量少点但是耕地基数大,可以用耕地的数量来弥补单产。
可是辽东有些地方例外,例如后金管辖的地方。
后金管辖的地域多在高原山岳,不是荒山野岭就是浓密大森林或高山峻岭,搁今天个个是标准5A级旅游景点,绝对是当地财政的摇钱树,但是唯独发展农业连门都没有,高原山地耕地基数少;土壤贫瘠每亩单产也少。
少就少吧,辽东还发了特大洪水,后金是洪灾的重灾区,大水一淹剩的粮食都快按粒算了。
朝鲜《光海君日记》对后金当时的状况有这么一句描述:
饥寒已极,老弱填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因为饥寒交困那些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孩子率先死去,他们的尸体都能填满山间的沟壑。
当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受到威胁无法生存下去的时候,渴望生存的他们会把活下去的希望投向其他人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哪怕是使用暴力剥夺原属于别人生存的机会在此时的他们看来也是理所应当。
利己永远是人类心底潜藏的本能,我不相信世上存在大公无私的人,有私才会有公,一个对自己亲人都冷漠无情的人你怎么指望他对其他不相干的人热情如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