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
第20节作者:
醉罢君山 日期:2014-09-15 08:48:32
《鼎立天下》
三、“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帝都洛阳城内,袁绍与董卓双雄对峙,谁将成为胜者呢?
这时足可以看出兵权的重要性了,什么三公九卿,如今形同虚设。谁的拳头硬,谁才是洛阳城的老大。
首先来看看司隶校尉袁绍。
在东汉末期,司隶校尉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其真实的权力,甚至在三公之上。后人把汉代的司隶校尉与明代的锦衣卫相提并论,从官职上看,并非顶级,然而“威权甚重”。袁绍不仅是司隶校尉,在灵帝设立西园八营时,他就是第二号人物,领中军校尉。在蹇硕死后,袁绍实际上成为西园八营的统领,握有兵权。
如果没有董卓半途杀出,袁绍将轻而易举地控制首都。董卓的身份是前将军,在军界中仅次于大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同属最高级别的将领。当初大将军何进命令他进京,是作为威慑力量,并不是要打打杀杀的,所以他也没敢多带人马前来。试想想,倘若董卓率数万人马向京城挺进,那岂不形同谋反吗?只有三千人,凭这么丁点兵力,想控制洛阳,显然难度很大。
除了董卓与袁绍之外,洛阳城内还有三支武装力量。
第一支武装,是原大将军何进的直辖部队,人数不少。由于何进已死,这支部队群龙无首,形同一盘散沙。
另两支武装,与董卓性质一样,都是奉大将军何进的命令,从外地入援洛阳。
其中一支为骑都尉鲍信从泰山郡所招募来的军队,有一千多人。鲍信劝袁绍杀了董卓,以绝后患。此时袁、鲍两人若联手,要消灭董卓并非难事,然而袁绍却迟疑不决,错失良机。鲍信深知董卓为人,怕遭他毒手,索性不辞而别,把军队拉回老家泰山郡去了。
另一支武装是丁原的并州兵团。丁原是并州刺史,他武艺高强,作战勇猛,被授予“武猛都尉”,他所带来的并州兵团是北疆的一支生力军,有数千人之多,实力不在董卓之下。特别是丁原麾下有一员虎将,便是《三国演义》中神勇无敌的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这支并州兵团,同样成为董卓的心腹之患。
有袁绍与丁原在,董卓怎能坐大呢?
与袁绍、丁原相比,董卓的政治野心要大得多。
他入京师的目的,可不单纯是为了诛杀宦官、拯救皇帝,而是为了控制朝廷,把帝国变成他个人的帝国。有野心,就有行动。董卓自知兵力太少,与袁绍、丁原相比,毫无优势可言。可是他灵光一现,发动了一场精彩的心理战术。
他摆了一个迷魂阵。
每隔几天,董卓就把手下几千人悄悄运出城外,然后再耀武扬威地进城,搞得鼓声隆隆,旌旗猎猎,声势浩大。所有人都被骗了,以为凉州兵团源源不断进城呢。这么一来,袁绍、丁原更不敢对董卓下手了。董卓凭借此狡诈的伎俩,震慑住袁、丁两人,同时不露声色地吞并大将军何进的旧部,从而挣脱均衡的局面,嬴得了实力上的优势。
日期:2014-09-16 12:03:29
《鼎立天下》
紧接着,董卓把矛头对准丁原的并州兵团。
别看董卓是个莽夫,他也有心细的一面。在吞并何进旧部后,他在实力上超过袁绍与丁原,但他仍然小心谨慎,不敢贸然向袁、丁二人宣战。袁绍与丁原都是当世豪杰,决不是软杮子。明争是不行的,那就来暗斗。
有一个人是可以争取的,他就是丁原的部将吕布。
吕布这个人十分勇武,但有一个大弱点,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就是“轻狡反复、唯利是视”,做人没有原则。
唯利是图的人,就可以利以诱之。
董卓私下派人与吕布秘密接触,把利害关系一一分析。跟丁原混与跟董卓混,哪个有前途,原本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的。丁原是武猛都尉,而董卓是前将军,在军界等级是不同的;在勤王一事上,董卓有迎驾之功,而丁原无半点功劳;在实力上看,董卓更是占尽上风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朝廷实际上已在董卓的控制之下了。因此,董卓给吕布传递了一个信息:跟着我混,保你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见利忘义的吕布呯然心动。
想跟董卓混,那得先交个见面礼,丁原的人头就是见面礼。吕布果然是忘恩负义、六亲不认之人,为了讨好董卓,他竟然对丁原痛下杀手,将其刺死。丁原一死,吕布率其部众,投靠董卓。
董卓略施小计,就除掉一大对手并吞并其部,还得到吕布这员虎将,可谓是一箭双雕。京城洛阳内的四大武装力量,董卓已据有其三,袁绍已是孤掌难鸣了。
玩政治,董卓是高手。
他能嬴,是因为他不按理出牌。
到这个时候,董卓已是羽翼丰满,足以将朝廷捏在手心了。他找了个借口,迫使司空刘弘辞职,自己担任司空,蹿居“三公”之列。此时朝廷已无大将军,三公算是位极人臣,董卓该满足了吧。
不!他的野心不止于此!
难不成董卓想自立为皇帝不成?
董卓没那么笨。固然,他可以把小皇帝拉下马,皇袍加身,过过皇帝瘾。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料想的,只能自取灭亡。从前汉到后汉,两汉先后存在了四百多年,这种深厚的根基,不是一时半刻能推倒的。董卓虽然蛮横,却能清楚地看到这点。那么他想干什么呢?自己不能当皇帝,但可以把皇帝像木偶那样操纵在手心,躲在背后当太上皇,挟天子以号令四方,岂不快哉!
只是如今那位小皇帝刘辩,董卓横竖看他不顺眼。
当初董卓率军迎驾,小皇帝刘辩居然吓得哭了,一点君主的威严也没有。出生于西疆的董卓性格粗野,崇尚武力,对怯懦软弱者有一种天然的反感,他认为刘辩根本不配当皇帝。于是一个念头跳进董卓脑袋里:废除小皇帝刘辩。
当然,董卓想废黜皇帝,除了他对刘辩印象不好之外,还有更深的一层用意。其真实意图,是要通过废立皇帝,树起自己不可动摇的权威。不然的话,他顶多就是个迎回皇帝的将军,这能有什么政治资本呢?可是废掉刘辩,立一个新皇帝,就不一样了,那就是国家柱石、朝廷首勋了。
日期:2014-09-16 18:08:38
《鼎立天下》
对董卓来说,最大的绊脚石就是袁绍。
袁绍是司隶校尉,皇城之内,大大小小的官,他都有权管。更重要的是,袁绍有兵权。董卓要废立皇帝,得找袁绍商量。
洛阳城内左右政局的两大巨头面对面坐下了。董卓捋了捋胡须,神色颇为傲慢地说:“皇帝,理应由贤明者担任。每念及灵帝的所作所为,就令人愤恨。依我的观察,皇弟刘协似乎还不错,我打算立他为皇帝,应该比现在这个皇帝要强吧。不过他还只是个小孩子,究竟是有大智慧呢,还是只有小聪明,这个还不好说。要是连他都不行,我看刘氏江山也到此为止了。”
这种话,可谓是大逆不道之言。可是董卓毫不在乎,现在你刘氏还坐在皇帝宝座上,还不是老子替你撑腰么?
这时袁绍一定后悔没听鲍信的话,当初就应该先下手为强,铲除董卓这个虎狼之徒。如今,面对董卓咄咄逼人的气焰,袁绍略显底气不足,只得耐着性子摆事实讲道理:“两汉延续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年的时间,朝廷恩泽广布,百姓拥戴。如今皇帝虽然年幼,可是也没有什么劣迹。倘若将军废嫡立庶,怕是没人会同意这样做。”
董卓不爱听了,他手按刀柄喝叱道:“你小子敢这样跟我争辩,天下大事都操控在我董卓手中,我欲废立,谁敢不从?难道说我董卓的刀不够锋利么?”
你看看董卓这个架式,很有霸气,给对方一种强大的压迫感。
袁绍也不是吃素的,董卓的刀拔得,他的刀拔不得么?他奋然道:“天下健者,岂独董公?”说罢把腰上的佩刀也拔了出来。
两人都操起家伙了。
对董卓来说,拔刀是威慑;对袁绍来说,拔刀是不示弱。
刀是拔出来了,可是谁也没有往对方身上砍去。董卓虽然猖狂,但还没有猖狂到一刀砍倒袁绍的地步。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在京城是名门望族,根基深厚。袁绍、袁术都有兵权在手,这一刀,不能轻易出手。
对袁绍来说,刀虽然拔出来,乃是一时激愤所为,乃是壮胆,乃是热血男人血性使然,但这一刀能刺下去么?在稳占上风时,他都不敢对董卓下手,何况处于下风。当然,刀拔出来也有点用,至少董卓怔了一下。就在董卓这一怔之下,袁绍识相地飘然而去,大步流星迈出大门。
不妥协就是结仇,政治上没有中庸之道。
回到家后,袁绍左思右想,如今董卓已是一手遮天,凭自己的力量,实无法阻止他为所欲为。正面对抗的良机已不复存在,于今之计,走为上计,京城怕是呆不下去了。想到这里,他匆匆收拾细软,出了洛阳东门,把司隶校尉的印绶,挂在城门上,直奔冀州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