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社会不得不读的一本书:大明神算师刘伯温》
第10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要说元朝的考试办法,还得先说元朝统治者的等级划分制度。自元朝建立后,元朝将整个统治区域的人分为四等,从最高级到最低级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北人、南人。很明显,四个等级中,蒙古人最贵,南人最贱!除此之外,在考试方面,元朝统治者更是公开歧视南人。当然了,如果用阿 Q 的说法,那就是朝廷十分害怕读书厉害的南人!为了阻止南人高中,他们首先在试卷上做文章,一次考试,两种试卷!在这两套考题中,给蒙古人和色目人用的是十分简单的那一套题,指导原则是“没有最简单,只有更简单”。南人就悲催了,用的是一套很难的试卷,怪题、难题齐上阵。这套试卷的指导原则也很清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当然了,这两套试卷用同一分数判断标准。

  考试用这样的试卷,已经很气人了,但是这里还有更气人的,比如说策论一题,蒙古人、色目人只需要写五百字即可,但是汉人和南人必须在一千字以上!
  一到这个时候,很多人汉人就“望而却步”了。他们只能一边摇着头,一边愤怒地辱骂——这是朝廷哪个王八蛋出的怪题!光这样还不够,朝廷还做出一个规定:凡是汉人参加考试,必须增加一场
  考试,就是在古赋、诏告或者张表中,选择一道题做出来。这是提高汉人通过考试的门槛,因为这道题不好做,它相当于今天高考最后一道作文题。表面上它是开放式命题,但在这个人治和潜规则盛行的元朝,开放式命题意味着你随时可能被刷掉,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硬性的标准!
  在古代,普通人出人头地的唯一路径就是参加科举,可是元朝统治者变着法子将这条路给堵死。兔子急了都会跳墙,不难想象为什么广大汉人,尤其是南人地区纷乱不断,抗争不止了。

  即便如此不公平,刘伯温还是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举人,接下来就是向进士前进的问题了。
  有人认为,刘伯温正是被元朝这样的考试政策给“气”着了,所以他发愤图强,一定要考给朝廷看,要为南人争一口气!但是翻看历史记载,刘伯温是参加元朝的科考没错,但是,是不是被“气”着了,我看没有,我也不觉得是这样。要知道,刘伯温在认识朱元璋之前,对元朝是抱有很大的幻想的,他还发誓对这个王朝效忠。虽然在民间传说中,人们将刘伯温抬上了神坛,但是在刘伯温的思想中,却是最正统的“忠君”思想。这在后面可以看得很清楚,刘伯温甚至对反对元朝的农民都是很仇视的。

  可见,对于这种毫无公平的考试,刘伯温不会被“气”着。他甚至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少在这个时期,他并没有对元朝的腐朽、无能有清醒的认识,更不会走上那条造反的不归路。
  日期:2014-08-20 10:23:18

  那么,人们凭什么说刘伯温被朝廷考试用人的那套政策给“气着”了呢?这个所谓证据来源于刘伯温的著作《郁离子》。在这部著作序言中,刘伯温谈到了“千里马”的问题,也就是怎么用人的问题。
  《郁离子》中的《千里马》是这样记载的: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焉。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郁离子悦,从之,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
  刘伯温在这一段中说:郁离子的马生了一只好马驹。很多人看了,都说这是一只千里马。郁离子十分高兴,就将这匹马送到了京城皇帝那里。皇帝让太仆检验之后,太仆来看了之后对皇帝说:“这马确实是好马,可是它不是产自山西的。”于是,皇帝命令将这匹马放在外厩饲养!
  只是地域不同,即使是千里马也不要。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这样对待人才的方式,对朝廷没有任何好处。刘伯温阐述这个问题可谓苦口婆心。不过,既然是“生气”,那也不至于要“负气”参加科举考试。
  古人常常用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来感叹人才问题,最著名的当数韩愈的《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问题是为什么伯乐不常有?因为在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的社会里,是不可能出现伯乐的!只有建立一种好的社会制度才会保障伯乐不断产生,尽量发掘出许许多多的千里马,最终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不过,我们不能要求古人考虑到这个层次,毕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在专制社会,长在专制社会,于是一个人被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很难跳脱开来。刘伯温又何尝不是?
  这个在刘伯温为朱元璋制定“国策”的时候,更是被发挥了一个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日期:2014-08-20 10:25:59
  难不倒的考生
  虽然元朝考试制度为南人设置了各种障碍,但是,人才终究会脱颖而出。客观地说,元朝这样的考试政策,只会让意志坚强的南人子弟更加努力学习,更加杰出。

  最后,刘伯温在会试中排名第二十六,考中了进士。
  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不外“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刘伯温考中了进士,当然十分高兴,甚至欣喜若狂。他把书往天上扔都是可能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这是多少学子高中之后的真实写照。
  刘伯温高中之后,决定放下一切,好好逛一逛元大都。这些年,他读书太辛苦了,该放松放松了。
  元大都车水马龙,喧哗热闹,各种好吃好玩的,应接不暇。久居青田的刘伯温算是开了眼——大都市的生活原来是这么精彩!
  不过,对刘伯温来说,他最爱的还是逛书店。这几乎成了一个读书人的本能。
  当然了,既然是书店,那就必须要有“天书”了。这仿佛也成为了刘伯温故事的一个“基本模式”。可见,即使刘伯温没有“天书”,这些后世至死不渝的创造者们也一定要让刘伯温获得天书,而且还不止一本!
  这个获得“天书”的故事,它是这样的:有一天,刘伯温正在街上意气风发地逛着,幻想着高中之后,无限美好的前程。就在这时,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十分考究精致的书店。刘伯温不由自主地进去,东看看西瞅瞅,不过很多书都是他看过的了。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的目光落在了书店的一个角落里。他定睛一看,竟然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找到了,我找到了!”
  刘伯温看到的,原来是一本“天文书”!

  日期:2014-08-21 12:49:36
  虽然在今天的社会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学习天文学,但是在古代,这项课程绝对是“凡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学说,因为这是“帝王学说”的一种。
  你随随便便地就给帝王算命,直接诛你九族!可见,敢买这种书的人,绝不是一个等闲的角色。
  就在刘伯温默默看书的时候,书店里看门的长者注意到了刘伯温。这位长者想,很少人会对天文学书籍感兴趣(主要是不敢),大家都忙于考取功名,然后做官,这个年轻人却对天文学感兴趣,真是不一般。于是,长者主动走近刘伯温。他们互相寒暄了一下,刘伯温便向这位长者说明了自己此行的来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