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朝廷表面无事,内部矛盾重重,桓温灭掉成汉之后,声望日高。晋穆帝有王敦跋扈的前车之鉴,对桓温深怀忌惮,起用一个叫殷浩的文人,与谢尚一同主持北伐工作。
殷浩上台不做正经事,专找茬儿。他忌惮姚襄的威名,专门囚禁姚襄派往东晋作人质的几个弟弟,又派刺客暗杀姚襄,谁知刺客很仰慕姚襄的为人,把实情和盘托出。
殷浩暗杀不成,又派安北将军魏憬袭击姚襄,反被姚襄所击杀,部众也被姚襄兼并。殷浩又派龙骧将军刘启驻守谯城(今安徽毫州市),把姚襄改派到梁国蠡台(今河南睢阳区)。殷浩再度派谢万出击,又为姚襄所败。
算计姚襄不成,傻得可爱的殷浩又在对外战争上作文章。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殷浩率军从寿春北伐,他居然让姚襄担任前锋。姚襄正愁没机会报仇,他率部先行,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县一带)回兵邀击殷浩,殷浩出师未捷身先败,死伤人马一万多,灰溜溜地逃回建康。
晋穆帝只好把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家伙撤了职,改由桓温领兵北伐。然而事过境迁,北伐的最佳良机已经失去,桓温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北方错综复杂的局势的确不好收拾。
此时,慕容恪、慕容军、慕容彪等人联名推荐给事黄门侍郎慕容霸,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材,应总揽大权。慕容俊于是任慕容霸为使持节、安东将军、北冀州刺史,镇守常山。
日期:2012-04-06 10:37:46
十五 桓温北伐
抬望跟,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东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已经集内外大权于一身征西将军桓温从江陵出发,分水陆三路进攻前秦国都长安。心高气傲的桓温根本不把悄然兴起的慕容氏放在眼里,他的终级目标是直下洛阳、长安两京,以此为根本号令中原,到那时前燕还不乖乖俯首称臣。
桓温的三路大军有两路出自荆州,即水军由襄阳逆流而上,步军从淅川(今河南淅川县)出武关;第三路由蜀中的司马勋率领,出子午谷直取长安,这正是一百多年前魏延向诸葛亮提出过的建议,历来争议颇大。
远在凉州奉东晋为正统的前凉得知这一消息,也作出积极响应,派出后赵叛将王擢攻打前秦西南重镇陈仓(今陕西宝鸡市)。前秦皇帝苻健派太子苻苌和弟弟苻雄率领五万军队,在峣柳(今陕西蓝田县南)一线迎击晋军。
桓温亲自上阵督军,晋军发动一潮高过一潮的强劲攻势,秦军败得一塌糊涂。接着桓温的弟弟桓冲又在白鹿原(今陕西灞河附近)击败了苻雄的军队。秦军士气大大受挫,苻健只得带了六千名老弱残兵退守长安。
桓温势如破竹,最后屯兵灞上。关中一带郡县相继来降,当地百姓纷纷牵牛担酒前来犒劳晋军,一些耄耋老人含着泪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想不到今天还能见到官军啊!”这时候距离西晋灭亡不到四十年,从感情上看出,民心还是思晋的。
偏偏关键时候桓温动摇了,他刚刚收到坏消息,兵出子午谷的司马勋被苻雄击败,已经退兵了。
桓温也想一鼓作气消灭前秦,但他对形势判断非常透彻,屯兵灞上、止步不前是有其理由的。北方局势杂而无序,苻健、苻雄两兄弟也不是浪得虚名,初战失利只能说明他们准备不够充分,一旦被逼入长安城,他们自然会背水一战,拼个鱼死网破。自己的后方东晋朝廷也不是铁板一块,反对自己北伐的大有人在。在此形势下,不如暂且保存实力,做出进可攻退可守的长远打算为妙。在这一点上,老奸巨滑的桓温确实比怒发冲冠的岳飞“聪明”得多。
实际战局开始对东晋不利了,桓温与苻雄再度在白鹿原大战,晋兵死伤惨重。攻打陈仓的王擢得而复失,逃回凉州。桓温与苻健抢收关中小麦,跟当年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法如出一辙,结果又被秦人抢先一步。桓温跟诸葛亮一样没有了军粮,后勤供应不上,只好从潼关退兵回到襄阳,桓温曾壮怀激烈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以先胜后败而草草收场了。
与此同时,慕容恪攻下鲁口,吕护逃到野王后,遣弟弟呈送奏章,向燕国请求宽恕,慕容俊委派吕护任河内太守。
慕容俊命慕容评任镇南将军,统领秦、雍、益、梁、江、扬、荆、徐、兖、豫十州一切军务,暂时镇守洛水地区。又命慕容强任前锋都督,统领荆、徐二州、淮河南岸一切军务,进军占据黄河以南地区。
慕容俊自感功德圆满,开始大肆封赏。封抚军将军慕容军为襄阳王;左将军慕容彭为武昌王;封卫将军慕容恪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太原王;封镇南将军慕容评为司徒、骠骑将军、上庸王;封安东将军慕容霸为吴王;封左贤王慕容友为范阳王,散骑常侍慕容厉为下邳王,散骑常侍慕容宜为庐江王,宁北将军慕容度为乐浪王;又封弟弟慕容桓为宣都王,慕容逮为临贺王,慕容徽为河间王,慕容龙为历阳王,慕容纳为北海王,慕容秀为兰陵王,慕容岳为安丰王,慕容德为梁公,慕容默为始安公,慕容偻为南康公;儿子慕容咸为乐安王,慕容亮为渤海王,慕容温为带方王,慕容涉为渔阳王,慕容日韦为中山王;委派阳骛担任司空,兼任尚书令。
慕容翰的儿子慕容钩任乐陵太守,和青州刺史朱秃的治所都设在厌次。慕容钩仗着自己是宗室成员,常常欺凌、侮辱朱秃。同年七月,朱秃不堪其辱,击杀了他,向南投奔段龛。慕容翰做梦也没想到,儿子竟然是如此下场!
桓温是不甘心失败的,他守株待兔一样在静静地等待时机的到来。河洛一带又出现混战,原先冉魏手下投降东晋的大将周成据守洛阳再次谋反,而恰好姚襄自称大单于后先是进占许昌,再来争夺洛阳,他围攻洛阳一个多月未攻克。
远在江陵的桓温再次看到收复北方的契机,便于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发动第二次北伐,从江陵出兵,迅速到达了伊水。
姚襄拒守伊水与桓温进行决战,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姚襄再次战败,死伤数千人,不得已退往洛阳北山。姚襄神明器度,乃是孙策一样的人物,而雄健勇武则超过孙策,他既勇猛又体贴百姓,百姓都乐意跟随他,人心向背啊!孙策第二姚襄注定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年之后,他妄想从前秦手中夺取关中,终于遭受平生最后一次惨败,被前秦大将苻黄眉斩杀。然而,他把匡复羌族伟业的光荣任务留给了投降前秦的弟弟姚苌,姚苌也成为羌人的“孙权”,最终创立了“后秦”
洛阳城中的周成被姚襄围攻得疲惫不堪,一见东晋大军来到,乖乖出城投降。桓温进占洛阳,修茸西晋帝后的陵墓,做足了表面功夫。鉴于上次孤军深入的失败教训,他没有重蹈覆辙,而是向朝廷表奏征西将军谢尚都督司州(即洛阳一带)的军事,镇守洛阳,自己就勿勿南回了。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