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1-03 15:45:17
作为中国历史上死得最冤的名将,蒙恬的死也激起了后人无限的同情。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与众臣问对中,问众臣:“古代哪一将相死得最冤?”房玄龄、魏徵等人逐一发言,有说是白起的,有说是伍子胥的。李世民却摇摇头说:“我看最冤的是蒙恬。”
后世的曹操在读到蒙恬慷慨赴死的这段历史时,也常常是叹息不已。“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与大多数人的纪念和缅怀有所不同,后世史家对于蒙氏兄弟的评价却一直不怎么高。
一向以执笔公正著称的太史公,在游历到此的时候,都不禁大发感慨,在《史记?蒙恬列传》中的末尾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替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候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
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史记?蒙恬列传》
扬雄在《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人问:“蒙恬赤胆忠心却被杀掉了,忠诚还有什么用呢?”回答说:“开山填谷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接辽水,威力不足而造成的尸体却有余,蒙恬的这种忠诚是不足为辅助君王的。”
西汉末扬雄《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也?”曰:“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馀,忠不足相也。”
日期:2013-01-03 21:43:12
无独有偶,北宋名臣司马光在他的巨著《资治通鉴》中也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秦始皇正荼毒天下时,蒙恬甘受他的驱使,如此蒙恬的不仁义是可知的了。但是蒙恬明白为人臣子所应守的道义,虽然没有罪而被处死,仍能够宁死忠贞不渝,不生二心,故而这也是很值得称道的了。
臣光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资治通鉴第七卷》
个人认为,上面三位史家对于蒙恬的评价有失公允。
在司马迁看来,蒙恬不谏秦始皇休养民息,反而阿意奉承、劳民伤财大兴工程,被胡亥和赵高处死也是死有余辜,司马光老先生也由此认定蒙恬“不仁”。然而,他们却不知蒙恬用心良苦。修驰道、建长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盛事!更何况,嬴政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蒙恬只是一位臣子,他左右不了始皇帝的思想行为。
关于长城,蒙恬所做的只不过是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根本不存在什么大规模地修筑长城的问题。更何况,当时的秦朝边境屡遭北方的匈奴侵扰,边疆人民苦不堪言。蒙恬在在北方修筑长城和边塞堡垒,对外是为了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抵御外族入侵,对内是为了巩固秦王朝的统治。而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长城有效地阻止了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骚扰,几千年来一直都是保卫中原地区的有力屏障,其防御作用功不可没!
更何况,将秦朝的一系列扰民政策归咎到蒙氏兄弟倚势作威、任情驱迫上,本身就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公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