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2-25 21:05:16
人文大师柏杨在他的白话版《资治通鉴》中对扬雄和司马光的古板迂腐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秦王朝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高阙(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到辽东(辽宁省辽阳市),全长约二千四百千米,是一个伟大而骇人的工程。但它由秦王国长城、赵王国长城、燕王国长城接连而成,并不是秦王朝从东筑到西,从头筑到尾。蒙恬仅只从事接连工程而已,依当时三国长城位置计算,蒙恬兴建的,不过三四百千米。嬴政统一中国后,高级知识分子——诸如贵族们的食客和各王国的皇亲国戚,全都失业,而嬴政又特别垂青法家学派,以致失势的儒家系统,把他恨入骨髓,诟骂、诽谤,最后更索性昧尽天良,诬陷栽赃,一口咬定嬴政和他的部属蒙恬,共同兴建万里长城,就是一个例证。
扬雄这个酸腐兼备的可怜秀才,大笔一挥,轻松地“西起临洮,东接辽水”,把两千四百千米的账,全部扣到蒙恬头上,这是一种下流手段。然而,问题还在于,即令真的兴筑了两千四百千米长城,也是在为国家抵御外侮,并不是盖皇帝一个人玩乐的花园!蒙恬之忠,连司马光都击节赞叹,扬雄却肆意诬蔑,他这个人曾投降王莽,向王莽歌功颂德,依照儒家法则,可是一项严重的变节。自己奸诈反而诋毁忠良。当他伏案撰写《法言》时,不知道脸烧不烧?心跳不跳?何以司马光硬把他搬上台盘,让他丢丑!
司马光因蒙恬是嬴政的大将,而予以抨击,说明六国反动的余绪,是如何的强烈。嬴政不比战国时代其他国王更坏,但他建立统一中国大业。统一大业如果是一种罪行,则司马光一定赞成四分五裂、群雄割据了。宋王朝向西夏帝国用兵,向辽帝国用兵,岂不也是“荼毒天下”?何以不敢发一字抨击赵家皇上。
在儒家系统中,秦王朝和嬴政成为罪恶箭靶,一有机会,不经过大脑,随手就是一箭。
日期:2013-03-01 17:57:24
追本溯源,关于司马迁为何会做如此评价,我们还可以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中探究出一些细枝末节来。
众所周知,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正是汉武帝缔造了大一统盛世的时代。与汉武帝的伟大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他在执政等方面的不少过失。他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得国库空虚;迷信神仙方术,封禅求仙挥霍无度;权力欲望极强,迷信自我意志;开疆拓土,征伐匈奴致使税赋徭役繁重,农民大量破产流亡。这一切与秦始皇是何其相似?
司马迁写《史记》,首先必须得呈给汉武帝阅览。他不能直面揭露汉武帝的执政过失,只能把矛头对准蒙恬,希望能藉此达到规劝汉武帝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于蒙恬的评价夸大抹黑之处在所难免!
不管怎样,蒙恬死了,死于一场政治斗争。
历史的车轮转过千年,类似蒙恬的悲剧却从未停止过上演过。
日期:2013-03-03 15:17:07
二世东巡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 年)冬季,十月,戊寅(初十),天下大赦。
在中国古代,每逢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或立太子,皇帝常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以示君恩浩荡。
胡亥也不例外。也许,这是他登基以后所做过的唯一一件让百姓舒了口气的实事。
同年春季,二世与赵高议政,认为自己年少(时年二十一岁)即位,天下民心尚未归附,如果自己静处不出,那就等于向天下人暗示弱小。为了彰显新皇帝的威严,二世皇帝决定像始皇帝那样,巡行郡县,威服海内,李斯等人随从。
准备妥当之后,二世带着众多的朝臣浩浩荡荡,踏上了东巡之路。他们从咸阳出发,东至碣石(河北省昌黎县),然后沿海南下,直至会稽山(浙江绍兴县境),尽刻秦始皇东巡时所立刻石,并镌上随行大臣姓名,以此颂扬始皇帝的功德。
望着那那巍峨耸立的石碑上的铭文,新皇帝脑筋一转,又发话了:“金石碑刻全是始皇帝建造的。现在我承袭了皇帝名号,可是金石碑刻上不称始皇帝,以后年代久远了,就好像是后代子孙建造的,如果是这样还怎么能称扬始皇帝的功业和盛德?”
丞相李斯、臣冯去疾及御史大夫德等人心领神会,立即“冒死罪”进言说:“我们请求把诏书全刻在石碑上,这样就明白了。为臣冒死罪请求。”胡亥很高兴,为大臣们默契的配合而心满意足。制书很快就批复下来了,上面只有两个字:“可以。”
一番折腾之后,胡亥一行人由会稽北上辽东郡,然后返回咸阳。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二世皇帝的东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