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年冬天的时候,周惠王病重。他也加紧了扶立幼子姬带的步伐。他找朝中的大臣谈话,私下给郑国发信,让这些人在自己百年之后扶立幼子。姬郑也在隰朋来进贡的时候,把这些消息都透露给了齐国。
齐侯再次主盟,大合诸侯,讨论拥立新王的相关事宜,郑国虽有异心,也不敢多说,只能随诸侯会盟。
各国都派出自己的外交官,在隰朋的带领下,各带兵车,齐集王城之外,称奉命问安。
没过几天,周惠王驾崩。各国外交官又称奉命吊丧,请新君姬郑出来主持丧事。这时候,朝中诸臣想扶立姬带也不敢了!谁知道外面的联军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如果一言不合,真打了起来,那可真是天下大乱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些大臣们都偃旗息鼓,不敢吱声了。
姬郑站了出来,他知道诸侯是奔着自己来的。
于是这些外交官们在姬郑的带领下,一起参加了周惠王的葬礼,姬郑也顺理成章的登上了天子之位。
姬郑一上台,立刻大赏齐侯,派使者在葵邱大会诸侯,封赏齐侯。葵邱大会,诸侯齐聚,姜小白的声望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在这次大会上,发生了几件对以后影响深远的事儿。
第一件事儿,是姜小白想到了自己的身后事。姜小白有六个儿子,大儿子公子无亏经历的事情最多,但最贤明也最招人喜欢的是二儿子昭。他和管仲商量应该立谁的问题,管仲说,治国,当然要立最贤明的人。可是如果有争议,那就必须依靠外部力量,就像姬郑依靠诸侯才登上王位一样。您可以再诸侯中寻找一个最信得过的人托付给他。
姜小白看遍了诸侯,这些人中,只有宋国对自己是最忠诚的。自己帮助宋国的御说坐稳了君主之位之后,御说这一生都在跟随着姜小白。这次葵邱之会,御说刚刚去世,他的儿子兹父让位给自己的庶兄目夷,目夷不受,这才登上君主之位。兹父刚刚登基,穿着孝服就来参加葵邱之会,这表明一种姿态,他要像他父亲一样,侍奉齐国。
所以,姜小白私下把自己的意思转述给了兹父,请兹父在自己去世之后,帮助自己的二儿子昭登上王位。兹父刚刚开始接触国际事务,就遇到这样一件大事,自然感激姜小白的信任,表态自己一定全力以赴。
第二件事是,姜小白志得意满,在招待周王室的使者宰孔的宴席上,趁着酒酣面热的时候,询问天子在泰山的禅让之礼。这东西岂是臣子所该问的?这说明你有废了天子自立的野心啊。宰孔没说话,管仲没说话,鲍叔牙也没说话,宾须无说话了。
宾须无将小白一顿训斥,告诉小白,现在你的霸业是因为你有这些臣子,你的德性和声誉还不如你的臣子高呢,现在诸侯都知道齐国所有的内事听仲父,外事听隰朋,你就好好的做你的霸主,别做其他的想法了。
这要是其他的君主,恐怕早就怒了。
可姜小白却笑了。
他说,我知道了,爱卿说的对,我不该问,我不问了。
第三件事,是葵邱大会散会之后,宰孔在回国的途中,遇到赶来赴会的晋献公。晋国一直内乱,所以没有机会参与国际事务。这次好容易分身出来,没想到还是来晚了。
晋献公感到很遗憾,宰孔却说,不用遗憾,现在姜小白志得意满,声望达到了巅峰,也就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了。姜小白的优势就在于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现在他开始询问封禅之礼,说明他开始认不清自己的位置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恐怕齐国也开始要走下坡路了。
第四件事是,姜小白询问封禅之礼,也震动了管仲。他回国后,不再过问政事,而是学小白一样,一心的玩乐。小白盖宫殿,他也盖宫殿,小白玩女人,他也玩女人。鲍叔牙有点迷茫了,自己的这个知己现在在做什么自己怎么看不明白了呢?
鲍叔牙去问,管仲笑着说,咱们一辈子辛苦为了什么?成就一生的功业又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一时的快乐,总是按礼行事,太苦自己了。更何况,天下人总说咱们的君主太喜欢玩了,齐国所有事都依赖我管仲,现在我这样做,不也是给君主分谤嘛。
鲍叔牙不以为然。
管仲却依旧我行我素。
鲍叔牙是正人君子,只知道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聪明的管仲却从姜小白的言语中,看到了小白的内心。如果小白不能认清自己的位置,那管仲如果再大权独揽,恐怕就要招来灭门之灾了。
自古急流勇退者能有几人?
管仲做到了。
他永远都是一个清醒的政治家,不管是治国是修身,还是晚年的纵情玩乐,哪怕是当众发怒,他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永远都在控制着齐国的这盘棋。
日期:2013-02-22 16:16:29
第三十一章 “圣人”的遗嘱
公元前647年,王子姬带不甘心自己就这样一辈子做一个王子,于是勾结伊洛地区的少数民族进攻周王城,准备推翻姬郑的统治。姜小白派管仲带领大军前去保护周王。
管仲击退了少数民族的进犯,姬带也逃出了王城,管仲得以见到周王。周王知道管仲在齐国的地位,更明白管仲在诸侯间的影响力和决策决不低于姜小白,准备用上卿之礼招待管仲。管仲拒绝了这种严重违背周礼的行为,最后接受了下卿的招待规格。
管仲的地位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回国后,管仲就以患病为由不再过问国政。外国的使者来,管仲也不再见面。一任隰朋、鲍叔牙、宾须无、东郭牙等人处理政务。管仲闭门著书,写了《管子》一书,把自己的政治主张,治国思想以及哲学思想都写在了这本书里。
孔子后来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位春秋第一相:微管仲,吾 披发左衽已!意思是,要是没有管仲,恐怕现在我们早就披着头发,露着左肩,被蛮族统治了。
《管子》这本书影响了后世多位政治家,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刘基,都曾被人比作是管仲再生,他们的治国思想也多来自于《管子》——这位圣人的遗嘱。
两年后,管仲病情加重。
姜小白第一次走进了管仲的府第。在小白的心中,管仲就是一个圣人,更是一个铁人。这么多年,从来都是随叫随到,而且从来都是思路清晰、敏捷,能够准确的判断任何事。
可现在,小白接到报告,圣人病重了。
在天命面前,人力显得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齐桓公问已经瘦弱不堪的管仲,如果他去世了,谁可以接受相位。
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所以请君侯自裁即可。”
姜小白看管仲不肯说,于是试探着说:“你看……我的师傅鲍叔牙怎么样?”
小白知道鲍叔牙是管仲最好的朋友,而且当年管仲之所以能够逃出生天,登上相位,一切都离不开鲍叔牙的努力。现在管仲老了,鲍叔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可管仲却摇摇手,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为政之道,在于平衡,所以,他不能主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