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
第35节

作者: 青梅煮酒1970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尼古拉一行启程之前,日本政府就已接到驻中国领事的电报通知。日本当时虽然已经具备相当的实力,但仍远不足与欧美列强抗衡,尤其是对军事强国俄国更是心存畏惧。大清的“定远”、“镇远”只有七千多吨就把日本吓得半死,尼古拉乘坐的旗舰“十二使徒”号战列舰排水量更是达到了8500吨,那简直要吓死人。日俄两国隔海相望,多年来关系一直紧张微妙,正愁无法改善,沙俄皇太子的来访简直是天赐良机。日本政府决定以最高规格接待尼古拉二世,希望借此契机改善两国的紧张关系。

  日本政府特地派出20余名官员专程到长崎迎候尼古拉一行。政府下令港内商船一律不准停泊,其余舰船高悬俄国国旗以示欢迎。为了确保尼古拉皇太子的人身安全,日本除了严密警戒之外,外务大臣青木周藏还与俄国公使约定:万一有加害皇太子,将按日本刑法第116条“加害皇室之罪”惩治,规格不可谓不高。
  1891年4月27日,尼古拉一行到达长崎。从踏上日本土地的那一刻起,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就引起了他的好奇心。那些衣着怪里怪气、足蹬木屐的日本人给尼古拉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5月11日,尼古拉从京都乘人力车来到大津城。大津城市虽然不大,却是通往京都的交通咽喉,市场繁华,商贾云集。期间尼古拉一行来到街上买东西,希腊王子格奥尔基出于好奇买了一根当地制造的竹拐杖。正当尼古拉和格奥尔基乘人力车在狭窄的街道上观光时,尼古拉突然感到右耳上方连续挨了重重两击,一摸一手血。他惊恐地转过头去,看到一个日本丨警丨察正举着军刀向他挥舞。到底是年轻人,尼古拉的反应还算迅速,他用手捂住流血的伤口边喊边跳下人力车,企图躲入人群中逃命。

  刺客紧追不舍,并在一个胡同的拐角处截住了尼古拉。正当刺客准备再次挥刀砍杀之际,希腊王子格奥尔基及时赶到,他用刚买的竹拐杖一下子把刺客打倒在地。随后赶来的日本丨警丨察迅速将刺客制服,尼古拉终于逃过一劫。随行医生赶紧给尼古拉包扎、止血。幸运的是尼古拉虽然挨了两刀,却并没有生命危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凶手竟然是负责尼古拉安全保卫的丨警丨察津田三藏,属于典型的监守自盗。津田三藏是一名极端仇俄分子,他认为尼古拉来访就是想打探日本的虚实,为将来进攻日本做准备。为了表明对日本皇室的忠心,津田三藏实施了刺杀沙俄皇储的疯狂行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津事件”。由于出事地点离日本著名的景点琵琶湖很近,因此又称“琵琶湖事件”。
  事件发生之后举世震惊,国际舆论纷纷指责日本“野蛮而不开化”。明治天皇闻讯大惊失色,立即派出御医前往调理,后来又亲赴停泊在神户港的俄罗斯军舰温言慰问尼古拉皇太子,表达不胜痛惜之意。日本政府也通过外交渠道向俄罗斯官方道歉,允诺按照两国约定严惩凶手,为俄罗斯皇太子出气。
  日本举国上下同感震撼,国民异常羞愧。在电报“寸字寸金”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向尼古拉皇太子以及远在圣彼得堡的沙皇发去的慰问道歉电报,数量就超过了一万封。日本政府还下令国内各庙宇、教会为皇太子尽快痊愈祈祷。5月20日,为了平息俄国人的怒气,日本千叶县女子畠山勇子在京都府厅前留下道歉遗书后刺喉自尽,勇子因此被国人誉为“烈女”。
  行刺案发生后,日俄两国本来就不怎么样的关系刹那间降到冰点。尼古拉的老爷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扬言,日本如果不能给予满意答复则不惜兵戎相见。一时间远东空气骤然紧张,战云密布。
  为挽救濒于破裂的日俄关系,日本首相松方正义(也就是在甲午战争后提出问大清要10万两白银的那个大藏大臣)立即召开内阁紧急会议。会上很快达成一致意见,以“大逆罪”罪名处决津田三藏。没料到这一决定竟然遭到了日本最高法院的坚决反对。经最高法院的据理力争,最后按照普通杀人未遂罪判决津田三藏终身监禁。从此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司法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事件直接导致外交大臣青木周藏、内务大臣西乡从道、法务大臣山田显义引咎辞职。至于刺客津田三藏本人则于同年9月29日病死狱中,死因是急性肺炎。至今仍有人认为津田很可能是死于政府的谋杀。
  事前态度强硬的俄国苦于国力日衰、战争准备不足等原因,最后只能吞下苦果。俄国托词皇太子尼古拉伤势不重、天皇亲自看望、政府多次诚恳道歉,居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悻悻地离开日本的尼古拉皇太子只能私下痛骂:“日本人真是一群东方的猕猴!”
  东方之行对尼古拉二世影响巨大。回国后的尼古拉发誓要扭断日本人的脖子。三年之后,也就在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尼古拉登上沙皇宝座,史称尼古拉二世。脸上两条长达8厘米的伤疤似乎预示了尼古拉未来的不详,——末代沙皇最后惨遭布尔什维克灭门。后来事实也证明,尼古拉二世继位之后,日俄关系就急转直下,并最终引发战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