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比成功重要:不懂成长的人,注定被淘汰》
第14节

作者: 职业规划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2-21 10:36:37
  【成长的“钥匙”在自己手中】
  一个人在从稚嫩向成熟蜕变的过程中,很难一帆风顺,势必会遇到一些阻碍成长的“绊脚石”。比较常见绊脚石包括懒惰、执行力差、沟通能力不足等等。很多人就曾和自己说很苦恼惰性,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和不能持之以恒等毛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人开始像探求长生不老的药一样虔诚的探求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寻找途径包括看书、看视频、听演讲或发帖求助等等。曾有人调侃道,自己还去庙里拜过菩萨,看能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但结果还是没有任何改观。

  最终的结果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很多人虽然很努力,但并没有找到所谓适合的方法。另一种即使找到了一些方法,最终的“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改变并不大。很多年轻人向自己倾诉,为什么千辛万苦找到的方法却帮助不大呢?
  日期:2013-02-22 10:15:23
  据观察发现,这个现象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简单,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导致。
  首先,很多问题并不是简单的1+1=2般简单,因此,世上很难有一种适用于任何人、任何环境的方法,最终方法的执行效果往往受到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即使是执行同样的方法和操作步骤,每个人执行后达到的效果也会存在很大差异。
  其次, 很多人虽然口口声声的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从本质上来讲,不过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而已。因为他们心里知道问题症结在哪里,还可以剖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只是总给自己找出很多借口而不去执行和坚持。所以,这类人群其实并不缺方法,而是缺少一往无前的决心和自我约束能力。
  最后,很多人虽然找到了方法,但是对于找到的方法并没有加以分析和分解,更没有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调整,更多的时候只是盲目照搬,自然导致他们辛苦寻找到的方法不能很好的指导行动。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半途而废,想要解决问题不得不继续寻找下一种“更好”的方法。
  日期:2013-02-25 20:20:31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想要解决一个问题,不应马上向外界寻求方法,毕竟生活中的形态各式各样,为了寻求一个方法浪费很多时间不说,还可能因为漫无目的的寻找而导致事倍功半。因此,想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要着眼于问题本身进行分析。比如,分析导致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解决,自己以往的经验能否解决等等。即使考虑借助外部力量,至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良药”,而不是有病乱投医。

  比如说,很多年轻人都有的惰性、执行力差等困惑,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成长环境、做事风格,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和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联系。
  曾经有个年轻人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一天到晚睡都感觉不够。以前上班时,一下班吃了就睡。现在没上班了,也是一天到晚的睡,每天也就出去半个小时的时间,朋友约出去,都懒得去。每天过着这样的生活,感觉有点脱离社会了,别人是上班,下班,回家,三点一线,而我是睡觉,吃饭,上网。三点一线。我想,对于那些具有这样生活习惯的宅男来讲,不管有何种神奇功效的方法,都无法达到“对症下药”,最终的效果肯定不会很好。

  日期:2013-02-27 10:49:27
  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有类似问题而难以解决的时候,应先反省下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规律,是否生活节奏太过松散或者过于依赖于某种东西。其实,解决的方法并不复杂,也许按时起居,保证睡眠,趁着空闲时间多出去走走,主动联系同学,或者去外面结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保证在特定时间只做特定的事,可能比起任何秘籍中提到的方法更有效果。
  柴静曾说过一句话叫“人的强大不在于征服,而是承受”。而个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人的强大不在于征服,在于看透”。之所以强调看透,因为,独立的思考和判别能力,远比盲目的寻找和效仿别人成功经历更能解决问题。而一个人对问题或事情思考的深度和层级,与年龄无关。并不是年龄大,就能看清问题本身。所以,生活中很多人即使到了三四十岁,只不过随着时间增加了一些社会阅历和见识而已,尚未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曾经有位三十多岁的咨询者,他说自己的沟通能力很差,他在平时按照寻找到的方法来执行,包括制定了阶段性的训练计划,计划的进度缩小到小时、天、周、半月、一月、年等,但是效果并不好,于是,他请教我如何提高沟通能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