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6月,郑国对陈国采取了报复行动。郑国的子展和子产带领700辆战车,几万军队趁夜突袭陈国,杀进了陈国的国都,来了一次痛快的洗劫,陈国被迫求和,郑国满载而归。
就在这一年,晋国国内又出现了一次人事大变动——当年的赵氏孤儿赵武(即赵文子)接替范宣子出任晋国执政,赵武上台执政标志着列国的争霸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日期:2014-01-11 20:32:44
续十七回:
一百余年的争霸斗争已经将列国折腾得疲惫不堪,不管是晋、楚、齐、秦四大国还是那些二流三流小国。晋国此时的主要问题是国内诸卿的矛盾,大家表面上还过得去,但内里却是勾心斗角,栾氏的叛乱已经暴露了这一点,晋国正处于诸卿大火并的前夜。富有政治洞察力的赵武当然觉察到了这一点,但自己又无能为力,只能数着黄历耗日子,得过且过了,内部已经焦头烂额,自然无法凝聚国力应对国际危机,还不如召开和平大会,安抚各国,稳稳当当保住自己霸主的地位。
此时的中原各国基本都面临和晋国相同的情形。齐国国内有国氏、高氏、崔氏、陈氏等家族,动不动就火并,搞得几任国君丧命;鲁国国内有三桓,鲁君陷入无权无勇的地步,只能忍气吞声任人摆布;其他如卫、宋、郑诸国莫不如此。大家当然都盼着世界能早日和平,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应对国内危机。
楚国和秦国的情形有些特殊,两国的宗法贵族势力不是很强大,都没有对本国造成致命的伤害。
楚国长期以来以与晋国匹敌的霸主自居,霸主的光环使他们渐渐忘记了祖先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庄王之后的历任楚君不是妄自尊大、好大喜功就是养尊处优、萎靡不振,这个曾令中原列国无比恐怖的庞然大国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生机与活力,一个没有了精气神儿的国家,其国势自然趋于衰落。就国际而言,自从晋国的智武子三驾胜楚之后,楚国对晋国只能采取守势,亦步亦趋;此时楚国的对外重点已经不是与晋国争霸中原,而是应对来自于东边吴国的威胁,晋国对楚国只是霸权之争,但吴国对楚国的威胁则是致命的,而且这种威胁与日俱增,因此对楚国而言,也迫切谋求与晋国早日和解,以集中力量对付吴国。
而此时血性勇武的秦人对中原列国的博弈游戏好像也有点厌倦了。虽然秦国在栎地之役中战胜晋国,后来的迁延之役中晋国也没讨到便宜,但从穆公时代确立的国势东向的目标,秦人为此奋斗了百有余年,汗也流了,血也流了,结果却终究不能跨越崤山半步。秦国的联楚抗晋,不但结果是零,反而看到晋国一天比一天强大,穆公时代秦国还可以和晋国叫板,但之后秦国对晋国越来越力不从心——被晋国封堵在崤山以西,动不动还要被晋国纠合的联军群殴,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什么?说白了就是国力不如人家。打也打不过,灭掉晋国更是妄想,与其和晋国死磕到底,还不如换一个角度——寻求与晋国和解,利用和解为自己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等待上天眷顾秦人那一天的到来。
日期:2014-01-11 20:33:29
续十七回:
晋国的赵武深谙列国的情势,上台伊始便对全世界释放出了和平信号。赵武的和平信号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于是列国间又兴起了第二次弭兵运动。这一次与公元前579年那次不同,那时真正希望和平的不过是任人宰割的中原小国,晋楚秦齐四大国不过是利用弭兵喘口气、磨磨刀,以迎候接下来的大战;这一次弭兵对大家来说确实是真心实意的,各家都有难唱的曲儿,实在打不动了。
率先揭开第二次弭兵运动序幕的是秦晋两国的和解。早在公元前549年五月,先是晋国的韩起(即韩宣子,韩厥子)到秦国莅盟,接着秦景公的弟弟伯车(即后子鍼)到晋国莅盟。但秦晋两国毕竟是积怨颇深的宿敌,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和解的,因此这种抱着试探的态度互派使节到对方结盟,缺乏诚意,结果并不牢靠。
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国的关系,公元前547年春,秦国派遣后子鍼再一次出使晋国,晋国上下为此高度重视。晋国的叔向特意安排子员为接待秦使的“行人”,“行人”在列国时代是专门负责接待来访诸侯及诸侯上卿或使节的外交官员,相当于秦朝的“典客”、汉武帝时代的“大鸿胪”。当天在这个位置上值班的应该是子朱,子朱提醒叔向三次,叔向假装没听见,子朱发怒说:“我和子员的职位级别相同,都是行人,为什么排斥我?”说着便拿着剑跟上叔向要玩命。叔向回答:“秦晋两国已经打了很久了,今天的事情如果能成功,便是晋国的万幸,一旦失败,三军将暴骨于外,子员沟通两国的话没有私心,您却常常违背原意,我就是不怕奸猾的小人。”说着也撩起衣服迎了上去,多亏同僚劝阻才避免了两人的斗殴。但不管怎么说,结果应该是圆满的,秦晋两个冤家对头终于握手言和,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就在世界和平大潮滚滚而来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波澜。原来,楚国因为吴国多年来的骚扰,于公元前547年联合秦国攻打吴国,听说吴国方面有了防备便退了回来。但不能空手而归呀,回军的途中便顺道攻打郑国,理由是去年郑国突袭楚国的小弟陈国,身为老大,楚国不能坐视不管。但秦国对伐郑并不热心,为什么,已经和晋国讲和了,郑国毕竟是晋国的小弟,何苦再生事端。没有秦国的帮忙,楚国没了底气,于是便攻克了郑国的城麇了事,俘虏了郑国两个守城的将领——郑皇颉和印堇父,然后满载而归。作为酬谢,楚国将郑国的俘虏印堇父送给秦国。
印堇父在郑国的身份应该是个贵族,人被俘了得赎呀,于是郑人在印氏家族索取了大量财物,打算从秦国赎人。郑国的子太叔拟定外交辞令,大意是:看在真金白银(礼物)的份上,恳求秦国放人。在富有奸商气质、唯利是图的郑人看来,没有钱摆不平的事。但这一次却令他们碰了钉子——土掉渣的秦人竟然视金钱如粪土。郑人太不了解秦人的性格了,秦人朴实厚重而且极讲究规矩:印堇父是楚国俘虏的,是楚国送来的“礼品”,并非秦人的战胜之功,用别人送来的礼物来冒充自己的胜利果实,还厚着脸皮得到财物,这种不要脸的勾当秦人可干不来。后来还是按子产的意思重新拟定辞令,大意是:如果没有秦国,恐怕楚国还在攻打郑国,特备薄礼以表感谢。然后将贵重礼物换成一般的交际礼品。没想到秦国竟然真的放了印堇父,郑人乐开了花,心想:秦人真是死要面子,太讲究了。
这年十月,楚国因为许国的原因又一次攻打郑国,精明的郑人知道晋楚就要讲和,没必要再较劲,于是也没有作认真抵抗,故意让楚人占了点小便宜,快意回国了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