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8-11 16:15:43
正文更新:
在开篇笔者提到成功者必备的三项素质:野心、敢舍性和谋划力。现在我们从先天意志和后天意志的角度来剖析下这三项素质的深层内涵。
第一项素质“野心”是和人性中具有侵略性和排他性的一面密切相关的。当婴儿呱呱落地,其对外界的认识和理解都是跟着感觉走,这种感觉毫无经验可谈。我们唯一能肯定的是,婴儿在追求一种惬意、舒适和自由扩张的状态,这也是生理性意志最明显的特点。由于没有理性判断的经验,尚无思辨能力的婴儿对外界的伤害是没有概念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婴儿毫无畏惧感地将小手伸向蜡烛上的火苗。当婴儿感觉到痛楚后,这种向火苗伸手的行为将会跟痛楚划上等号,条件反射式地深深刻入婴儿脑中。这种试探模式将带给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验。我们都知道,智慧来自于经验,尤其是失败的经验。在一个婴儿成长的过程中,这种对外部环境的不断试探和成败教训结合在一起,将会成为婴儿建立后天理性判断的基础。
日期:2015-08-11 16:17:15
在讨论人性善恶时,我们最常看到的一个例子,就是婴幼儿自发地从母亲手中抢夺食物,然后送进自己嘴里。这个例子一直被人用来证明人性本恶,其实这种论断,在笔者眼中完全是以“大人”之心度“小人”之腹。善恶起自立场,而立场的分立是需要一定的理性思辨能力作为基础的。比如,杀人是恶,杀人者要被惩罚,但战场杀敌却要被褒奖。这是因为,前者是一人敌,被杀者虽是杀人者的仇敌,但却非国家和社会大众共同的仇敌,杀人者和国家、社会大众立场有差,所以要被惩罚。战场杀敌杀的是万人敌,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被确立的共同敌人,杀人者和国家、社会同属一个阵营,所以杀敌会受褒奖。杀一人为恶,杀万人为善,这哪儿说理去呢?或多少跟“窃铢者贼,窃国者侯”有点相同意味。无论如何,善恶论定跟立场分立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在讨论婴儿从母亲手里夺食是善是恶时,我们就不得不先考虑下婴儿对母亲身份是否有清晰地认定,对“子夺母食是种不道德行为”的道德规范是否有清醒认识。很显然,两种前提都不具备,所以用这个例子证明“人性是恶”完全是好事者的一厢情愿。君不知,森罗殿上有楹联曰“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此处,结合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的训诫细细思虑,便可知脱离立场和“意”去臆断行为善恶者,当真其心可诛耶!
日期:2015-08-14 09:10:20
正文更新:
既然人性中的侵略性和排他性在立场和意识未定前,没有善恶色彩,那么傲慢、嫉妒、暴怒、贪婪,色欲和暴食也就不是罪恶,而是具有趋向性的源动力,要让这种种驱动力变成罪恶,就需要杂糅进立场和意识。比如说,傲慢、嫉妒和贪婪如果控制适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权威感和上进心,是驱动组织和个人创造价值的必要因素。色欲是繁衍行为的内动力,**既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也是情人间促进情感升温的必要手段。但若是色欲过度,毫无原则地发泄欲望,则会成为伤人伤己的恶行。没有是非观念,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是非和善恶。在自然界中,没有人会质疑“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式的生物链是否公平和正义。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自然界的生物没有受到后天意志的浸染,无法通过同情和换位思辨扩展自身的立场维度,既然立场完全局限在个人立场,那么从公共角度来考虑整体的安全和发展就是不现实的,比如自然界不会有“劫富济贫”的现象,有的只是“弱肉强食”。而人类则不然,人向来好为人师,喜欢站在高处以“效率和公平”的名义对他人和社会发出自己的论调,这种突破自身立场放眼于天下的“天赋”对人类社会有利有弊。利在于社会文明的最初起点起源于此,这也是人类成为自然界最强生物的原因(立场维度的扩展是萌生团队意识的基础,以联盟方式形成局部优势,进而击败无数孤立对手,正是政治斗争最原始的模型)。弊在于,这种“天赋”不加选择地根植于每个人的天性中,无论是智是愚,是善是恶。一旦既愚且恶之人掌握权柄,就会将自身意志强行加于社会群体之上,古来权贵为恶者,莫不如是。
日期:2015-08-14 09:11:14
后天意志让人类有了思考的能力,从此人们可以通过自身感受去揣测他人感受,并通过以往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的竞争结果进行演绎和判断,然后通过语言和遗传将获得的经验代代相传。笔者一直在强调智慧来自于失败的经验,根本原因是“失败”意味着“冲突”,而冲突正是人性中侵略性和排他性的体现。侵略性和排他性换句话说,那叫个性,展现的是“堆出于岸,木秀于林”的风采。“崖岸独具,既幽且深”,人类最高智慧从来源自个人,尤其是极端的个人,偏执的疯子。有人可能要反驳说,智慧来自于集体,我不能说你错,但我也无法说你对。集体这个词,在笔者印象中,充满着政治意味,那代表着和谐、政治立场和全局意识。而和谐、全局意识在我眼中是最廉价和低级的智慧。智慧来源于冲突,如果非要跟集体挂钩,那么也绝非来自横向的民主讨论,而是来自于纵向的智慧接棒,来源于批判和继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