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
第38节

作者: 青梅煮酒197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15 18:27:53
  法国与沙俄是盟友。1902年3月12日,俄法两国在圣彼得堡发表声明,声称两国对于将来远东或中国发生变化时,为保护两国之利益,保留自由行动的余地。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没说,实际上就是把法俄军事同盟从欧洲推广到远东,矛头直指英日同盟。法国内心里并不希望俄国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到远东,这样势必减轻俄法同盟在欧洲对德国的压力,法国对俄国远东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这样,西方列强在远东问题上逐步形成了两大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以美国为后盾;另一个是法俄同盟。德国在欧洲反对法国,在远东则支持俄国。至此,日俄战争的国际条件已经初步形成。
  早在“三国干涉还辽”之后,俄国就已经超越大清成为日本的第一号假想敌。日本人早已开始着手加紧对俄战争准备。《马关条约》从中国掠夺的赔款也大部用于战备方面。1896年后,日本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军计划。日本的国家开支在1893-1894年为8400万日元,到1897年增至2.4亿多日元,其中军费大幅度增加。甲午战争之后,日本通过一项陆海军军备计划,所需款项总额达5.16亿日元,这项计划到1901年时基本完成。日本陆军的常备军人数已经达到13个师团,平时编制为17万人,战时编制为60万人。海军的船舶吨位也从1895年的6万吨增加到了1903年的27.9万吨,被称为“六六舰队”(六艘战列舰、六艘战列巡洋舰)的海战主力已经形成。这标志着日本已经基本作好了对俄战争的准备。

  日本确信,在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建成之前尽快发动夺取朝鲜和中国满洲的战争对自己最为有利。尽管国内也有部分人士反对战争,但他们的力量远不足以制止战争的爆发。从日本内部而言,发动战争已经成为必然。
  1890年以后,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暴乱不断,沙皇也企图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来转移本国人民的视线。俄国内政大臣普列维甚至说:“为了避免国内的革命,我们需要一次小小的、但是是胜利的战争。”
  俄国内部在与日本争夺中国满洲和朝鲜的问题上高度一致,但在与日本开战方面却存在着两派主张。他们的分歧主要是在策略方面,我们姑且称之为理智派和冒进派。
  理智派以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等人为代表。他们看到俄国国内危机四伏,在国际上也是困难重重,因此主张不要轻易发动对日战争,而应对日本作出某些让步,取得暂时的妥协。同时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充分做好战争准备。待西伯利亚铁路贝尔加湖段通车、运输能力提高、旅顺及其外围要塞竣工之后再伺机开战。

  冒进派以御前大臣别佐勃拉佐夫、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等人为代表,主张对日强硬。他们和当年的大清一样过低估计日本的力量。认为蕞尔小邦,不堪一击,“扔个帽子就可以把它压倒”。陆军大臣阿列克塞.库罗帕特金大将认为,一个俄国兵至少可以对付三个日本兵,俄国只需要14天时间就能够在满洲集结40万大军,这已经是击败日本所需人数的三倍了。将来要发生的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次远东散步而已。他计划以现有兵力坚持6个月的防御作战,直到集结足够的兵力之后进行反攻。最后的目标是在日本登陆,击溃日本本土部队,占领东京,生擒日皇。

  沙皇尼古拉二世也知道俄国当时准备不足,希望能够推迟战争。他认为“时间是俄国最好的盟友”,“每一个年头都会加强我们的实力”。可惜的是,尼古拉认为推迟战争的最好办法是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因为“让步总是引起新的让步”,这样他实际上是支持了冒进派的主张。1903年5月,沙皇排斥了财政大臣维特对远东事务的干预,逐渐开始重用别佐勃拉佐夫。与此相呼应,俄国的宣传机器也开始掀起一片战争叫嚣,呼吁人民“流血牺牲”,“保卫祖国”,大造战争舆论。看起来吆喝的很起劲,实际上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俄国的战争准备情况并不理想。

  此时的远东,各方关注的焦点还是俄国从满洲的撤军问题。根据1902年4月8日俄国与大清签订的《交收东三省条约》,俄国军队要分三批全部撤出。在完成了第一次撤军之后俄国迟迟不履行第二次撤军,要求修改条约。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今后不经俄国同意,中国的满洲不能让与其他国家,不得开放满洲的城市和港口,不得聘请其他人参与行政等。一句话,满洲的事我说了算,别人都少沾。

  “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之后,眼看无力对抗列强的李鸿章采取的是一种新的对外策略:以夷制夷,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借力打力,保护自己。俄国的无理要求很快被大清故意透露给西方各国,并立即遭到各国的一致反对。世界舆论纷纷谴责沙俄“不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1903年4月30日,有了列强撑腰的清政府断然拒绝了俄国的修约要求。
  列强中最激动的当然还是日本。日本媒体在对俄国进行口诛笔伐的同时,甚至已经公开宣称日俄战争即将爆发。陆军大臣寺内正毅,也就是后来太平洋战争南方作战的总司令寺内寿一他爹,已经把各师团的师团长召集到东京,开始制定对俄具体作战计划。
  1903年7月28日开始,日本与俄国开始了就满洲和朝鲜问题的最后谈判。日方的谈判底限就是伊藤博文的满韩交换论:满洲是你的,朝鲜是我的。但是俄国提出,满洲当然是我的,这个不要再提了,朝鲜单独说。具体要求是,日本不能把朝鲜用于军事目的,39度线以北为中立区,日、俄都不能派兵入内。
  谈判陷入拉锯,谁都能看出俄国人在故意拖延时间。因为西伯利亚铁路已经接近完工,将会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1903年12月28日,日本颁布了紧急敕令,公布了战时大本营条例,联合舰队也开始动员。巴黎和伦敦的证劵交易所已经出现混乱,有关俄国的公私债券被纷纷挂牌抛售。

  1904年1月6日,俄国抛出了最后的底限。除了建立租界之外,可以保障其他国家在满洲的利益,但在朝鲜问题上决不让步。对于日本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日本迅疾发出最后通牒,俄国必须承认日本在韩国的特权。
  日本很清楚,“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时,都会增强俄国取胜的机会”。1904年2月4日清晨,彻夜未眠的明治天皇破例在卧室召见了伊藤博文,征询伊藤对开战的意见。一向亲俄的伊藤博文也下定了对俄开战的决心。他告诉天皇:俄国国内政局不稳,战争准备也不充分,日本是全国一致支持开战。实际上日本并不是和整个俄国交战,而是和位于远东的俄国军事力量交战。碍于西伯利亚铁路目前有限的运力,俄国根本无力将其位于欧洲的庞大人力和物资调运至远东。就局部而言,日本的军事实力强于俄国。伊藤最后强调,最关键的是国际社会普遍支持日本。

  伊藤博文的话坚定了明治天皇的信心。当天也就是2月4日下午,日本御前会议做出了对俄开战的决定。
  身患糖尿病的明治天皇已经52岁,双肩也略显佝偻,早已没了10年前对大清开战的信心。相比较大清国而言,俄国实在是太强大了。睦仁知道大清的宅心仁厚,当年的甲午战争就是打败了,也不过是朝鲜不要退回去而已,甚至赔款都不用。睦仁清楚俄国人的凶残,一旦战争失败,日本甚至有亡国灭种的危险。晚上,信心动摇的睦仁一度曾有直接给尼古拉二世拍电报求和的念头,但是被侍从武官所劝阻。

  战争前夕俄国总人口达1.41亿,陆军常备军总兵力105万,后备役军人达375万。其中90%的兵力部署在欧洲地区,远东只有正规陆军部队9.8万余人。俄国海军拥有200余艘战舰,其中太平洋分舰队拥有60余艘作战舰艇,19.2万多吨。
  尽管数目听起来挺吓人,但是俄军的装备较差。陆军中有线电报电话只装备到军和集团军,师以下作战单位一律采用徒步或乘马通信。西伯利亚铁路环贝加尔湖段没有修通,每昼夜只能对开三列军车,从欧洲到中国满洲需要将近6星期行程。后勤保障混乱惊人,当前线最需要炮弹的时候,部队领到的却是一车箱一车箱的神像。俄军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刺刀白刃战上,崇尚100年前库图佐夫对付拿破仑的作战方法。对俄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旅顺要塞工程尚未完工,海军10年扩军计划也未完成。

  相对而言,日本总人口约4400万,战时最多可动员200万后备兵员。陆军的火炮中37%为山炮,适于东北战场的地形特点。海军是日本建军的重点,战争前夕日本海军有战舰约80艘,多数是在英国建造的新型舰只,性能良好,规格统一。
  日本陆军已经编组为四个军。所有的海军舰艇已经统一整编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就是大名鼎鼎的东乡平八郎。
  1904年2月6日深夜,随着一铲接一铲的“威尔士无烟煤”被毫不吝啬地填进的炉膛,联合舰队的所有舰只都开始喷出浓烟,次序悄然驶出了佐世保军港。
  两艘失去控制的大船同时渐渐地向对方靠拢,即将相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