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猴子猜对了,正如他所想的那样,佛祖这次组织取经的目的的确不是为了搬几本经书。
因为,经早就有人取了,只是取回的经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佛祖这回改变了新的策略——他的目的是要制造舆论宣传。
看过前面第一章的朋友都知道,佛祖成功地说渡了一大批和尚前来取经,并且让法显和尚成功地取回了经书,取经目的早已成为过去。
可是,法显取回的真经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传经成效,反而还遭到了玉帝和三清的联手封杀,取回的经书简直成了废纸一张。
佛祖当然希望唐僧能够快速地取回真经,巴不得他能够当天就取回去。可是,这样取回去的经又有什么用呢?重复的取经过程只会导致重蹈覆辙。
所以,对于佛祖来说,他真正面临的问题不是有没有人来取经,而是取回的经书该如何有效地传开,如何实现将经书变成全民化普及的教科书。
这个问题其实在《西游记》的结尾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在最后一回中,唐僧顺利地取回了真经,将一驮驮佛经运回了大唐。
依如来的说法,西天取经的目的是为了解救人类,普度众生。可是真的普度众生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唐僧在历经艰辛取得真经后,就应该留在大唐,就像历史上的玄奘大师那样,翻译著述传播,为普度众生奉献自己的一生才对。
可结果是怎么样呢?唐僧还没来得及将经书翻开,替李世民演诵,就听见八大金刚从半空中现身高叫:“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唐僧听到命令,丢下经卷,相随腾空而去。
翻都没来得及翻看呢,就丢下走人了。
看来,唐僧只是替如来和李世民做了一回邮递员,简单的当了一回搬运工。至于佛经本身,甭管它以后来去如何,有谁翻译,由谁讲解,都已经不重要了。
佛祖急急地召回唐僧,让他回去述职,这个行为充分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唐僧的西天之行绝不是取几本经书那么简单,经书有没有人翻阅,有没有人抄写和传承,这些都不是根本问题,反正他把经书送到就一走了之了。
【我走了,算你拒收】
唐僧:亲!您要的货到了,在这签个字吧。
李世民:能先看看货吗?
唐僧:对不起,不签收不能验货。亲!
李世民:为什么?
唐僧:没看见天上那八大金刚吗?佛祖还在等着我回去复职呢。
李世民:可是,不验货我没法签收啊。
唐僧:那好,我走了,算你拒收。
李世民:…………
日期:2014-01-08 16:59:08
佛祖的心术
八十一难的玄机
唐僧当了回蹩脚的邮递员,他的任务就是徒步走到西天。
从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来看,唐僧似乎是个多余的人物,一个只会骑马念经的傀儡,在整个降妖行动中基本上都是靠边站的。唐僧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不断被妖怪捉去,或绑在柱子上,或下到蒸笼里,然后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他那句经典的台词:“悟空,快来救我——”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漫画喜剧——《喜羊羊与灰太狼》。唐僧就跟羊村里的成员一样,是永远吃不到的羊。每次都被抓进去,每次又都能被安全地救出来。
不过,和羊村成员的待遇有所不同,他被救出来之后,被佛祖封了一个旃檀功德佛。
佛祖说:“唐玄奘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加升为大职正果。”
这里的八十一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八十一难以唐僧的金蝉遭贬为第一难,出胎几杀为第二难,一直到唐僧取得真经为最后一难,一切的标准都以唐僧个人为依据。可是,这八十一难真的很困难吗?
我们只能说,看起来很困难,其实并不困难,因为每次都是被动的由别人替他完成的。任何一个人站在唐僧这个位置上都能把八十一难完成。你想啊,金蝉遭贬为一难,出生几杀又为一难,一出生就经历了两个难,虽然艰险,可是哪一难是由唐僧经过努力自己完成的呢?
其实嘛,说白了这八十一难就是佛祖故意给他量身定做的。八十一难就像是一个标准,它展现给别人的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唐僧经历了这么多难,肯定是合格的,是通过了考验的,所以他才能取得这样的正果。
然而,这算是什么正果呢?如果重复的被捉和被救都能成为一个人修成正果的标准,那么,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懒羊羊、沸羊羊以及羊村里的每一个成员算不算也都修成了正果?他们是不是也都能成佛?
八十一难的考验看上去很严格,而实质上却是个豆腐渣工程。它的出台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形式主义——为唐僧成佛解决一个人事安排的问题。
佛教上说:“九九归真”,这个归真实是指人的内心修炼,而是否达到佛的境界,也完全是一个内在的东西。所谓心即佛兮佛即心,这个修行是跟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挂钩的,并不能因为你多经历几个磨难就能修炼成佛,要不然处在中国最底层的穷苦百姓都能成佛了。
把八十一难作为衡量成佛的标准,既可笑,又胡闹。如来作为佛教教义的最高解释人,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不会不懂。
那么,既然九九归真跟八十一难毫无瓜葛,如来为什么还要出台这样一个方案呢?
原因只有一个:唐僧在取经过程中的贡献实在太有限了。
八十一难出台的最大作用,就是成功地解决了唐僧成佛的合法性问题。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增强这一人事安排的说服力,如来的秘书南海观音可算是唱足了戏,将八十一难的方针贯彻到底。本来嘛,唐僧已经到达灵山了,这八十难、八十一难,多一个少一个也没多大的区别。可是观音说不行,缺的这一难一定得补上,她就要较这个真。其实她越较真,对唐僧的人事任用就越有利。
她提出一个主题思想:既然提出了这个标准,就一定要让唐僧达到。
这个主题思想的意义在哪里?
简单地讲,就是让数字变得有寓意化。
有时候,数字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不过是一些简单的数量概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仪式、宣传等方式来使它变得有意义化,这就是“数字的寓意”。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地就发明了这样的寓意。比如说:“三年之丧”,“九州归一”。其实一个人尽不尽孝道不一定非要守丧三年,两年零八个月也是尽孝;国家统一也不一定非要划分出九个大州,八个州、七个州也一样可以计算国土的面积。但是老祖宗不这么想,他们非要把这个数字凑满了。
再举个例子,三国时候有个有名的故事,叫做“三让徐州”。刘备起事之后因为没有根据地,很想得到徐州这个地方,有一天,他的机会终于来了,陶谦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要把徐州让给他。遇到这样的好事,一般人答应还来不及呢。可是刘备心里虽然很想要,嘴巴里却偏偏反其道而行,对着陶谦连续拒绝了三次,非得使劲折腾一下才肯接受。你还别说,经他这么一弄,刘备的人气马上高涨了,最终效果也要比直接拿过来要好得多了。不仅得到了陶谦家人及众多跟班的认可,还给自己披上了一件仁义的外衣。三让徐州的故事告诉我们,“三让”并不一定是个具体的数字,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一种程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