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状元——盘点历史上那些幸运的状元》
第50节作者:
东坡竹林 日期:2015-07-20 09:56:11
杜绾:违反规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在科举史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管你才华多么高,状态多么好,也不管你是状元还是三甲同进士出身,你在考场上写的诗和文章,都不是你的代表作。
人们总结的原因基本上有两个:一是命题作文不好写,二是考试的时候都很年轻,还没达到圆熟境界。
这两个原因听起来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又不全是这么回事,因为历史上很多流传千古的好诗、好文章,也都是命题的、应景的,比如大家聚会的时候,主人出个题目,大家就开始写,像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这么来的;或是给人送行的时候,说我没别的东西送你,给你写首诗吧,于是,一首首好诗就出来了。
再说年龄。据统计,古人中状元时的年龄一般都在30岁左右(唐朝平均29.4岁,宋朝29.6岁,明朝32.3岁,清朝31.9岁——据《中国科举史话》),正是最容易出好作品的时候,而且,能流传后世的,也不光是老辣的、沧桑的诗,那些清丽的、激扬的同样也很受欢迎,所以这跟年龄也没关系。
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应该能写出一本专著来,在这儿就不细说了,下面要说的是科举史上的一个个例,或许也是唯一一个个例。
那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新一届科举考试开始了,按惯例仍然是一首诗和一篇文章,其中诗的题目叫《终南望余雪》。
刚过中午,一个考生就写完了,拿着卷子去交给主考官。这位考生说起来名气也不小,就是唐朝著名诗人祖咏。本科的主考官叫赵冬曦,接过卷子简单看了看,连忙把正在往外走的祖咏叫了回来,说:“你写的这首诗不合规矩呀,按规定是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你却只写了两韵四句,我也不扣你分了,你赶紧补上。”
遇上这样的好考官实在是幸运,不料祖咏同学却不给面子,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多写几句,实在是写不出来了,因为这四句已经把终南山余雪写透了,再加一句也是画蛇添足。”
赵冬曦一听,这小子还挺狂,什么叫画蛇添足?你以为你的诗真就一句也不能加了吗?赵冬曦拿过卷子来,仔细看那首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一看完,老赵也惊呆了:看来这小子不是在吹牛,确实写得很牛X,别说加几句,就是改一个字都是在搞破坏!老赵抹了把冷汗,看来真是后生可畏啊!
到了定名次的时候,虽然老赵很想把祖咏定为状元,但别的考官都不同意,因为规定就是规定,如果不符合规定,就是写得再好也不行,祖咏同学能让他考中进士就已经是法外开恩了,再让他当状元,科举的严肃性何在?你让天下的读书人怎么想?
无奈,老赵只得从后面的卷子里面挑了一份比较好的,定为状元。这位状元,就是杜绾(音同“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至于祖咏同学,虽然没当上状元,但因为这一首诗,却足以让他名传千古,任何一个版本的诗集都少不了他,大名士王士祯评价说,这首《终南望余雪》跟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属于同一个级别,为咏雪的最佳作。
这可能也是历代名人在科举考场上留下的唯一一首代表作。
【杜状元花絮】
杜状元出身于名门世家,祖上共有11个人官至宰相,他的儿子杜黄裳后来也当过宰相。不过,杜状元本人没这么牛,只做到京兆府司录参军,正七品,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也没流传下来什么故事。
至于另一位祖咏同学,在官场上也很不得志,最后干脆辞职不干了,做起了职业隐士,每天打打鱼,砍砍柴,写写诗,日子过得也很惬意。大诗人王维跟他很投缘,经常一起喝点小酒,还给他写过不少诗。
除了这首《终南望余雪》,祖咏还有一首代表作《望蓟门》——“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文才:★★★
人品:★★★
官运:★(正七品)
日期:2015-07-21 09:55:32
黎逢:迟到让我更受关注
大家都知道,考试迟到是大忌,往重了说,你的考试资格就没了;往轻了说,就算让你进了考场,你的状态也难免会受影响,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比如下面这位黎逢同学,就是因为迟到了,才有机会幸运地拿了个状元。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考试已经开始了,突然从外面急火火地跑进来一个人。本科的主考官叫常衮,就是前面第一篇介绍过的常无名的侄子,也是状元。常衮把他拦住,问他来干什么,那人说:“老师,我是考生,早上有事来晚了。”
常衮看了看表,说:“现在考试已经开始了,不能再进去了。”
那人急得都快哭了,说:“大人,我真的是家里有事,不是故意迟到的,万望大人开恩让我进去吧,要不然我的前途就没了……”
常衮是个很善良的人,被他说得有点心软,就让下人搬了张桌子过来,让他在大门口答题。
这个迟到的考生,名叫黎逢,至于是哪的人,不好意思,史书上没说。(不光籍贯不知道,连他的出生日期和去世年龄都没留下,哎,这状元当的!)
过了一会儿,常衮闲着无聊,一抬头看见正趴在那儿答题的黎逢,就让下人过去看看他都写了些什么。下人过去看了一会儿,回来说:“大人,他刚写了个开头,‘行人徘徊,登秦原而游目。’”
本科的作文题目是《通天台赋》,常衮听了这个开头,没什么表情,说了句:“很平常嘛。”
过了一会儿,下人又过去看了两眼,回来念给常衮听:“见汉右之荒台,清风穆其尚在,翠华归而不回。”常衮听到这儿,脸色也好看了,说:“这还算不错。”
又过了一会儿,下人又回来念道:“对古情至,临高思来,拔蔓草以遐想,睹离宫而兴哀。”常衮连连点头,说:“写得太好了,这水平就是拿个状元也不为过!”
为了让黎逢安心写作,常衮还派了一个人过去专门端茶递水。
考试结束后,考官们挑出几份水平比较高的,一起交给主考官常衮,黎逢的卷子也在其中,但名次不是很考前。然而,常衮心里早已经先入为主了,怎么看都觉得黎逢的水平最高,就力排众议,把他定为状元。
【黎状元花絮】
黎状元刚到长安的时候,曾经找过大诗人韦应物,找他干什么呢?自然是想让韦大诗人给他引荐引荐,帮他提升一下知名度。韦大诗人就给他写了一首诗,其中写道:“如彼昆山玉,本自有光辉。鄙人徒区区,称叹亦何为。”意思是黎老弟才华这么高,哪儿用得着我这个无名小辈来推荐呢?这首诗写得很妙,表面上是不想帮黎逢,但在实际效果上却大大地帮了他一把。据说,黎逢还把这首诗专门裱了起来,天天扛着招摇过市。
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对他也很推崇,在《秦中吟·伤友》中写道:“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意思是一生不变的生死之交,我只听说过任公叔和黎逢这一对。其实老白是过谦了,他和元稹那些事儿,大家早都知道了,是比任公叔和黎逢更有名一百倍的一生好基友。
在《全唐文》中,收录了黎状元九篇赋,比如《人不学不知道赋》《贡士谒文宣王赋》《贡举人见于含元殿赋》……从这几个名字也可以看出来,黎状元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人。
最后,一起来欣赏一下那篇让常衮倾倒的《通天台赋》吧——
行人徘徊,登秦原而游目,见汉右之荒台,清风穆其尚在,翠华归而不回。对古情至,临高思来,拔蔓草以遐想,睹离宫而兴哀。试问薪者,乃秦人也。云汉之兴,兹台之下,驰道通乎中禁,周墙绕於平野,经逝川而不息,抚环堵而殊寡。昔汉皇帝,幸甘泉宫,肆目将远,筑台基中。高居物外,若与天通,祈列仙之戾止,致圣寿之延洪。绎绎凭云,蹲蹲捧日,干元气以直上,倚长空而回出。危槛★★,回涂郁律,植承露之盘,开肃神之室,将以接上元,朝太一,乘大君之登降,访总真之摭实。於戏!郊祀之义,志而可采,鸿纷之状,望而巳改。哀壮丽之都失,想威灵其如在,徒野鸟之飞来,何真人之可待。且白日可以精贯,元珠难乎力求,虽崇台★蹇★产,磴道周流,泰★乎西面,齐宫乎上头。仰通苍昊,俯瞰皇州,宁不死之可致,谅其生也若浮。我国家立太平,尚清静,俨宸居以自整,绝仙台之望幸,虽丹槛栖於列宿,飞梁历於倒景,有唐虞之允恭,无汉武之游骋。化由其衷,居慎其独,有仪可象,无思不服。自然为域中之大,获天下之福,等南山之不骞,何高台之是筑?
文才:★★★★
人品:★★★★
官运:★(正八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