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故事,不列颠两千年文明历史》
第18节作者:
曹立仁 阿尔弗雷德并且明确地规定,所有掌握权柄的官员,不论是世俗职位还是教会职位,都必需识字,以此来推进文化教育的普及。
阿尔金的时代完全在维京时代里毁灭了,但是在阿尔弗雷德的各项努力之下,文化教育事业开始在西萨克森王朝时期慢慢恢复起来。
从880年开始,阿尔弗雷德开始主持编撰“法典”,这是一部相当罗马化的法典,我们前面说过,之前的王们已经开始“根据罗马的规矩”编撰过法典,但是都没有成功。阿尔弗雷德非常聪明地不这么说,根据阿尔弗雷德法典的说法,法典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来源,首先是祖先的传统,法典还特别地说明,之前那些法典中,新增加的条款都没有被包括在这部法典中。另外一个来源则是神的律法,基督教的圣经。
祖先的传统,加上神的旨意,听起来似乎可以让盎格鲁萨克森蛮族的子孙们心悦诚服哦。
整个法典足足有一百二十章,非常详细地列明了许多法规条文。之所以是一百二十章,因为摩西是犹太教和基督教里,律法的代表人物,而摩西活了一百二十岁,所以这部法典就定在一百二十章。
但是法典这种立法方式,是非常难被英格兰各界接受的,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他们一看就觉得害怕,大家把这部法典称作“末日书”Doom Book。
而且这么长的法典本身,内部就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如果深究起来,根本无法执行。英格兰人更习惯于遵循常识,遵循传统,来解决法律上的纠纷。
要到亨利二世出现,精通法律而又熟悉日耳曼蛮族传统的亨利二世,才编撰出流传到后世的英格兰成文法,建立起完备的司法体系。他被称为“普通法之父”,Father of Common Law。
阿尔弗雷德法典,让我们看到了明显的加强王权的意图,比如,法典虽然依据日耳曼蛮族的传统,详细列明了各种社会等级的人命的价钱,各种罪恶的赎金,但是背叛国王这个罪,却不可以用金钱赎买。也就是说,法典中所列明的所有的罪行,都可以用金钱抵价,但是背叛国王,却不可以。法典对此的解释是,这是上帝的旨意。
更为奇葩的地方是,圣经马太福音22章中的名言,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舍,到了法典中,被演变成,爱你的主君,如同爱你的上主耶稣基督。而法典还言之凿凿,这是耶稣基督的诫命哦。
阿尔弗雷德及其子孙们的成功,是有着许多偶然性的因素,他们的制度和政策,改变了盎格鲁萨克森时代的英格兰社会,使得西萨克森王朝成为同一时代,整个西方世界王权最为强大,中央集权化程度最为严密的国家。
但是幸运或者说不幸的时候,日后又一批的蛮族,诺曼人再次征服英格兰,又把这些制度给摧毁了,或者说改变了。
比如,阿尔弗雷德开创了官修历史的先例,一般认为是他本人参与了编年史的起草和编撰,但是这样的君王编写历史的作法,后来的君王们并不欣赏,这部编年史也就断绝了。
阿尔弗雷德影响英格兰最大的改革措施,则是他的军事制度改革,以及由此引发的税收制度改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阿尔弗雷德的军事制度改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起“堡垒”,抵御敌军的进攻。
西萨克森王国开始在各军事要点建立起要塞堡垒,而且各城镇也开始建立起城墙。建立起防御性的城墙,的确是抵御敌军进攻和劫掠的有效防护措施。这种“堡垒”burh,有大有小,有的只是木材建成的围墙,有的则是砖石建筑的坚固城墙或者堡垒。
谁来建这些堡垒?谁出钱?劳力从那里来?这些问题又引发了军事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税收制度的改革。
在之前的时候,一个自由民按照人头纳税服役。纳税之外,自由民必需应召参战,修建桥梁和道路。
阿尔弗雷德则改变了按人头收税服役的制度,开始按照财产状况征收和募集兵力。
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格兰的乱世当中,大批的经济统计记录被焚毁了,这使得后人无法准确地把握西萨克森王朝的许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我们只能对这个变化的过程,进行大致的讲述。
海Hide,是这个时代的征税单位,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之前,一海具体有多少面积?后人总说纷纭,我们就不多作考据啦。
日期:2014-01-13 15:29:17
正文17
“海”Hide这个词在古英语中的最初的意思是家庭,发展演变到后来,意思变成“足够供应一个家庭生活的土地”。将“海”作为收税的标准,并不是阿尔弗雷德的改革创举,在8世纪的麦西亚王国,部族的海记录,Tribal Hidage这个王国税收记录里,各家各户拥有海的数目,财产状况,纳税的标准,都已经有了仔细的记录。
但是将“海”作为服役的依据标准,却是阿尔弗雷德的改革首创。
在此前,应召作战,修筑桥梁道路要塞,这些都是按人头计算的,每个自由民都必需服役,如果违反,则会被处于罚款,甚至被剥夺土地成为农奴。
这里出现了农奴这个词,Serf,确切地说,中文农奴的翻译是比较准确的。在不列颠岛全面基督化之后,依据教会的教导,奴隶制度消亡了。但是接下来,就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农奴。农奴没有自己的土地,是靠耕作地主的土地为生,他们也因此必须于服从于地主,不像自由民农夫那样独立自由。比如,一个农奴如果要离开地主的土地,都必须要得到地主的批准。农奴的来源有很多,也可能是原先的奴隶,也可能是破产的农夫,也可能是自愿将土地奉献出来寻求庇护的自由民农夫。
不作自由民而宁愿作农奴,在盎格鲁萨克森时代的农村,并不稀奇。一个底层的自由民农夫,不但要纳税,而且还要服役,他们在比较权衡之后,选择作农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就一定下降,他们逃避了服役这个重担之后,如果东家合理善待他们,一家人的小日子反而可能更好。常见的方式是,自由民农夫将土地奉献给修道院或者教会,成为依附于教会的农奴。
阿尔弗雷德则创建了民兵制度,建立起了庞大的常备军,一只27,000人的常备军队,如果这些军队全部是由自由民组成,那就意味着每四个自由民中就有一个是军人,这显然不太现实。
阿尔弗雷德依据每个人拥有的“海”的数目来摊派兵员和徭役,这样一来,士兵的数目自然就增长了。一个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地主,就必需派遣自己庄园里的农奴去服役作战,修筑要塞和桥梁。
阿尔弗雷德的民兵制度,是将常备军设为两个班次,轮流服役。这样的作法一方面可以保障常备军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供养大批常备军的社会成本。
新的兵制和徭役摊派制度,自然招致了贵族地主们的反感。而另一方面,底层的自由民农夫,因为负担加重,破产沦为农奴的几率也开始大大增加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