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脸谱——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13节作者:
十大碗
对这么一位差点穷死、年逾花甲早已名不副实的“唐第一”,卢杞也不放心,唯恐那天被皇上看中重新重用,挖空心思地寻法排挤。
有唐一代,唐朝与我国藏族建立的吐蕃王朝之间一直战战和和,给双方都带来了极大伤害。为避免两败俱伤,唐朝廷与吐蕃王朝有时进行会盟,建立“友好关系”。历史上,双方曾进行过数次会盟,但会盟过程往往潜藏危险,一旦谈判破裂,会盟使臣常常会被羁留不归甚至有生命之忧,卢杞当然明白其中的危险所在。
兴元元年(784年),卢杞向德宗建议任命李揆为会盟使,与吐蕃会盟誓约,以求安定。已被藩镇之乱搞的焦头烂额的德宗自然不希望边境再生事端,闻听自然答应。李揆闻知派遣自己远赴吐蕃会盟,自是明白事情原委,无奈之际,面见德宗言道,“臣不怕远,只是唯恐死于道路,不能完成君命。”德宗望着李揆的满头白发,也不由生出怜悯之心,对卢杞说,“李揆是不是年纪大了点?”
卢杞一脸郑重地答道,“和番重任,须由谙熟朝政事物者充任,非李揆不能胜任。且今日派遣李揆老臣赴命,他日比李揆年少者,则无人敢推辞远行。”说辞冠冕堂皇,言之凿凿。
李揆以老迈之身翻高山峻岭、越戈壁荒漠,历经数月来到番境。吐蕃国王问道:“听说大唐有称为“唐家第一人”的李揆,公是否?”李揆唯恐吐蕃会因此将己扣留,赶忙答道:“非也,人家李揆如此人物怎肯到此?”办完使命,李揆匆忙回赶。由于年事已高,又加长途奔波劳累,返回途中刚到风州(今陕西凤县)就疲病交加,客死他乡,终年七十四岁。
日期:2014-08-12 19:54:15
5、无辜遭殃
御史大夫严郢是卢杞自己推荐的用来作为迫害杨炎的定时『炸』弹,目的达到后,严郢在卢杞的眼中就越来越不顺眼,卢杞急于除之而后快。其除掉严郢之见机行事、环环相扣的手段,尤其显现出卢杞的老谋深算和阴险狠毒。
朱泚任幽州节度使时,有一同乡蔡廷玉很受他的信任,被任命为行军司马。蔡廷玉深明大义,经常奉劝朱泚要尽忠朝廷,不要做背叛朝廷之事。一时朱泚被其说动,要入朝面君以示忠诚无他。朱泚之弟朱滔悖蛮无德,蔡廷玉对他一向很有成见,经常在朱泚面前批评责斥,时间一长,朱滔心生怨恨。朱泚临去京城,要将兵权暂时交与朱滔,蔡廷玉认为不妥,对朱泚劝道:“朱滔虽是亲弟,但性情多变,蛮横专断,授以兵权,恐成祸端。”朱泚不听,依然把兵权交付于朱滔。朱滔听说蔡廷玉劝阻兄长交给自己兵权,更加气恼,后来几次写信给朝廷和朱泚,告蔡廷玉里间骨肉,请求将蔡杀掉。朱泚到京后,朱滔就把持着军权不再归还,使得朱泚也无法归镇,朱泚由此生恨,对他奏请杀蔡之事更加不理不睬。
建中三年(782年),朱滔公开反叛,朝廷震惊。为了安慰朱滔,德宗与手下几个大臣竟然想出一个损招,把之前朱滔所上的奏表一律公开,以示朝廷与朱滔闹僵于蔡廷玉有关,将蔡作为替死鬼以期换取朱滔停止叛乱。朱滔并不相信朝廷会真的因此处罚蔡廷玉,派间谍偷偷潜到京城打听消息,并放出狠话道:“朝廷若不杀廷玉,必会将其贬谪,如此(蔡廷玉)须东走洛阳,到时将把他绑到帐下肢解。”其后,朝廷下诏将蔡廷玉贬为柳州司户。处罚无辜之人,德宗君臣也感到内心有愧,临行前,德宗亲自对蔡说:“你姑且为国受屈,稍过几时便自回来。”蔡廷玉刚行至蓝田,有人对负责此事的殿中侍御史郑詹说,“所走的商於道(自唐都长安中经蓝田、商州,东至郦邑、淅川之间的於村镇或七於铺)险,不能走。”郑詹匆忙追上令其改走潼关即向东行。蔡廷玉早就闻听朱滔将在洛阳派人等候,认为东行必走洛阳,恐被朱滔抓捕,走至灵宝时,投河自尽。
这种在常人眼中丝毫看不出有何不妥的事情,却被卢杞一眼看出其中可以利用的成分。事发之后,卢杞不无忧虑地对德宗说,“蔡廷玉之死,朱泚必然怀疑为朝廷指使。亲信被杀,未免心生不满。应当令三司对郑詹立案审理,查明真相予以追究,以释朱泚疑惑。”见德宗同意,又进而奏请,“郑詹作为御史,所为必当上报,御史大夫不会不知,请将御史大夫严郢并案审纠。”这下终于将严郢网络了进去。
两人一旦涉及狱讼,面临如狼似虎的酷吏刑罚,就成了卢杞的刀俎之肉,任凭宰割。案件尚未审结,卢杞就迫不及待地上奏,极言两人罪害之大,非予严惩难抵其罪。最终,郑詹被杖杀致死;严郢被贬为费州(今贵州思南县)刺史,后来死在贬所。
卢杞此举一箭双雕,严郢自是其此番迫害的主要目标,而他对郑詹也是有意为之。
按理说,郑詹一级别仅为“七品下”的低级小吏,与属于国家级领导人层次的宰相不会发生冲突,起因与卢杞的狭隘心胸有关。
先前卢杞与张镒同为宰相时,卢杞“恨行”妒忌张镒。郑詹与张镒关系很好,常到张镒的办公官署走动。因为知道卢杞与张镒关系不睦,郑詹往往乘卢杞午睡时才溜到张处,但次数一多,终于没有逃过卢杞的眼睛。卢杞小人,“狠”屋及鸟,对所有与张镒亲近之人都不由自主地心生怨恨,郑詹自然也被他记恨在心,寻找机会予以陷害。
一日,卢杞假装睡熟,等瞧见郑詹又溜进张镒处时,突然随后跟至。张镒和郑詹两人正在谈话,听见卢杞来到,郑詹急忙躲藏起来。卢杞佯装不知,故意对张镒谈了几件机密事情。张镒知道事关机要,一般人不能得悉,赶忙说道:“郑御史在此。”卢杞假装惊愕,失色言道:“此事属机密,他人万不可知,如何是好?”意图陷害郑詹。终因张镒周旋作罢。但卢杞小人哪能忘怀,现在又遇上机会岂肯放过,自然拔萝卜带泥一块解决。小人之怨,藏深持久,一旦惹起,不报不结。
日期:2014-08-12 19:55:35
6、忠良逼反
奸臣当道,往往忠诚之臣不被认可,丰功伟业难得认同,如此一来功臣义士未免心寒,甚至于自暴自弃走上相反的道路。竭力尽忠、战功卓著的唐朝大将李怀光最后竟成为大唐叛臣的结局就是这样一出令人扼腕的悲剧。
李怀光,渤海靺鞨人(今东北、朝鲜半岛北部一带的满族先人),本姓茹,其先祖迁徙至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生活,后加入唐军,以战功被赐国姓李。李怀光少年从戎,勇冠三军,得到当时唐军名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赏识,以军功一路升迁,至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已官至同平章事、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邠宁节度使。藩镇之乱中,李怀光一直尽忠朝廷,为唐朝廷战吐蕃,讨叛镇,东征西伐,立下汗马功劳。建中四年,朱泚在西安称帝公开叛唐,德宗君臣慌忙逃至奉天避乱,朱泚亲帅大军赶至将奉天团团围住。此时奉天城内仅有匆匆救驾的万余兵士,面对叛军前赴后继、如蚂蚁般密密麻麻蜂拥登城的险境,东抵西挡,浴血奋战,苦苦死撑。经过月余鏖战,城内将士早已疲惫不堪。此时,由于外援断绝,城内粮草早光,君臣将兵皆以草根为食,已无任何战斗力可言,能够苟延残喘,全凭守城将士的顽强奋战令叛军心有余悸,不敢贸然再攻,但时间稍长,一旦被叛军知道了真相,攻破城池恐怕只是早晚的事情。更为紧急的是,朱泚唯恐援军救援,为绝众人希望,正在修建巨型攻城云梯,准备实施最后的进攻。奉天城危在旦夕,德宗只得派遣勇士乘夜突出重围向四处求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