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脸谱——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24节

作者: 十大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于这些,王审琦虽有时颇为自豪,但更多的时候认为这是自己的本分。士为知己者死,何况赵匡胤不仅仅是知己,还是兄弟、战友,这些都是应该的。
  边走边想中,不觉已来到皇宫大门前。远远望见从路的另一端走来一行人马,不用细看,单凭马背上的魁梧身形王审琦就知道是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归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石守信。石守信是自己的老上司,陈桥兵变前,石守信任殿前都指挥使,是中央卫戍部队首领,王审琦自己担任殿前都虞侯,属于卫戍部队高级将领。正是两人作为兵变的内应,为赵匡胤的登基称帝提供了有利条件,作用极大。平叛李筠之乱时,石守信为主帅,王审琦是其部将,任御营前都部署;平叛李重进,石守信为行营都部署,大军主帅,王审琦为副手,任副都部署兼前军部署为先锋。两人同为赵氏王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了汗马功劳。

  老兄弟相携同入宫门。路上又遇到殿前副都点检、忠武节度使高怀德,侍卫都虞侯、镇安节度使张令铎等人,众人一齐兴冲冲地直奔宴会庭而来。

  日期:2014-08-15 22:11:40
  老友相聚,其乐融融。虽已是分属君臣,但经过短暂的拘谨之后,随着数杯美酒入肚,酒席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有几人似乎又要开始高谈阔论、吹牛撒野了。每当这时,不善言笑的王审琦总是静静地听着众人说笑,感受着众人自吹自擂、相互笑骂中闪烁的兄弟情谊。不过,很快他就发现,今天皇上似乎与以往有点不同,饮酒说话似乎心不在焉。难道皇上有什么心事?王审琦刚要张口询问,身旁坐着的石守信已开口相问。王审琦不由得暗暗佩服,自己这位老上司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心思缜密,早已看到了皇上的异样。

  皇上长叹一声说道,“没有你们大伙儿我不会有今天,但今天我虽然贵为天子,却不如从前做节度使的时候快乐,早晚都睡不着觉啊。”
  石守信赶忙问道:“今日大局已定,四海统一,无人敢有异心,陛下何出此言?”
  皇上说:“人孰不想富贵,一旦有人要以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即使你们不愿意,恐怕也不得不而为之啊。”
  众人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刚刚喝下的几杯酒瞬间随着冷汗淌得一滴未留。臣下一旦被疑有篡位之嫌,那可是灭族的大罪。众人惶恐不已,赶忙跪倒在地上,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话语,只是浑身颤抖地跪在地上。还是石守信稍微沉得住气,以近似祈求的声调问道,“臣等愚鲁,没能想到此节,望陛下指点。”
  皇上:“人生好比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你们不如多积金钱、置办田宅以留传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也使得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众人连忙叩首道:“陛下能替我们着想,无异于救了我们性命一般,真是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也许自己天生思维迟钝,也许是今天酒量忽然变差醉意早生,王审琦对刚才发生的一切一时还没弄明白,只是机械地随着众人叩首行礼。一阵眩晕之中,意识到一件令人恐怖的事情发生了。要被砍头吗?不是,没听到有这样的意思,再说一生杀戮,砍头掉脑瓜的事还真不能让自己感到恐怖。那是什么事情?
  迷迷糊糊中王审琦感到被人搀扶起来,听到大家纷纷道别,王审琦不由地抬头看去,只见华丽的宴会大厅中,坐在那张宽大的龙椅之上的那个昔日兄弟,正微微招手向众人告别。在金黄色龙袍的映衬下,原本个头在众兄弟之中并不突出的他,在一众兄弟跪伏的身形衬托下,显得是那么高大。
  刹那间,王审琦意识到令自己恐怖的是什么了,他转过身去,默默地步履蹒跚地向门外走去。他知道,昔日那个让他感到世间温暖、感觉生活充实的兄弟赵匡胤已经不在了,那段曾经视若至宝、不惜生死相予的至深友情应经荡然无存。这些不仅是自己功成名就后引以为豪的资本,更是支撑他不畏千难万险的力量源泉。每当敌兵似海潮般涌来,白光光的刀斧砍向自己时,正是这段友情让自己无所畏惧,英勇无敌。可今天这段情谊已经不复存在,已经被那身华贵又令人敬而远之的黄袍阻隔开来,黄袍之内那颗原本重情重义之心已被猜忌和防范所占据,与诚挚和信任再无任何牵连。可笑、可叹、可悲,我们怎么会抢你的皇位呢?怎么会呢?怎么会呢?王审琦在心里默默地、一遍遍的重复着,很快便什么也不知道了。他醉了。

  第二天醒来,王审琦与几个老兄弟辞掉了担任的军职。这是建隆二年(961年)的事。
  又过了十三年,王审琦死了,终年五十岁。有人说是当年让皇上逼着喝酒伤了身子,有人说是当年打仗刀砍枪刺负伤太多,议论一阵,也就渐渐平息了。

  日期:2014-08-17 15:54:39
  六、英 雄 泪
  ———群小环绕的南宋抗金大将岳飞
  回望历史,人们不禁满怀忧虑,难道我华夏民族已经习惯了萎靡沉沦,看不惯壮志豪情?难道这个文明古国已经充斥着阴险狡诈,容不下仗义执言?-------作者按
  1、忘却的豪情
  国足又输了,输给的是足坛宿敌韩国。这次是在二0一0年十一月末举行的亚运会上,创造了在亚洲未进入八强的耻辱记录。中场哨声刚刚响起,电视上的解说员就匆忙语无伦次地凑了几句话,现场转播瞬间打住。
  这已不是中国男足第一次败给韩国,面对这个蕞尔小国的足球队,十几年来屡战屡败的战绩似乎已经印证了所谓逢韩不胜的魔咒。其实,称为逢韩不胜并不准确,符合实际的说法应当是“逢强不胜”,甚至可以说为“遇强必败,遇弱不赢”。“这是一帮名副其实的窝囊废”,不少球迷如是说。
  国人痛恨国足,并非单单责怪他们在这个体育项目上的输赢结果,而是他们所反映出来的那种既没有必胜信念又缺乏顽强斗志的萎靡之风。这个对抗程度和竞技程度都相对较高的体育项目,由于参赛较多的人数和相对较大的赛场,比其他竞技项目都能更大程度地反映出国民的精神风貌和状态,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和平时期里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一种较量和比试,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赛场上足球队员们的勇猛顽强和永不放弃的拼搏作风可以被人们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但不幸的是,我们那群人,那群被国人寄托着无数梦想的人,在场上却表现得一塌糊涂,体力上跑不快、防不住、冲不进、撞不过,智力上无组织、无战术、无配合、无妙想,作风上一拼就垮、一冲就乱、一失就慌、一输就泄,就像昔日清朝的哪些窝囊军队。

  纵览五千年华夏历史,作为洋洋大邦的中国虽然疆域辽阔人员众多,但在与周围异族的征战中取胜之役却在少数,与外邻交兵,主动进攻的战争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历朝历代的对外国策基本上都是以防御为主,在战略上采取守势,历朝皇帝大臣关于国家的首要国策就是守住、守住。每逢异族入侵,举国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唯恐一旦御敌不住招致国破家亡。如果与外国交战,不仅平民百姓,就是将士们想起敌国那些长相异类、凶悍野蛮的异族军队,常常是心神恐慌,不管是迎战还是征讨,很少有像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或者蒙古成吉思汗西征时那种举国高歌欢送、军队意气风发的情景,往往是依依惜别泪洒道旁跟发丧送葬差不了多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