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脸谱——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23节

作者: 十大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古时国乱民反、豪杰群起的年代,能够斩将夺旗、势夺敌胆的勇士绝非仅有,能够威控千军、令出即行的豪杰此起彼伏,能够计策百出、明事辩理的智者也不乏其人,从众多能人英雄之中脱颖而出并不是单凭自身条件和努力就能做到的,真金埋黄沙、名驹落荒原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这点讲,周世宗对于赵匡胤的确算得上是伯乐、恩人,特别是周世宗临终前令其担任殿前都点检这样的事关朝廷安危、事关弱妻幼子命运的关键职位,更加显示出对赵匡胤的无限信任和重托。作为受恩之人、作为人之臣子、作为接受托付的知己,赵匡胤应当知恩图报、尽忠尽职、守信重诺。但他没有,这位一生大多数时候算得上是公道正派、仁义厚道之人做出了前面那件极不厚道的事情。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尽心坚守和倾力以赴的一个基本信条,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知恩图报扶助后主的故事之所以感动了一代代的君臣草民,正是因为它反映出的那种对知己的感恩、对情谊的忠诚、对信诺的坚守,我们为刘备深感庆幸的是,他托付的是诸葛亮而非赵匡胤。“欺他孤儿寡母”,是中华文化的道德伦理中尤重鞭挞的行为,是连鸡鸣狗盗之徒也都忌讳和不屑做的事情。赵匡胤这位一代明主做了,做得那么毅然决然,那么心安理得,不知周世宗柴荣的在天之灵作何感想,他是否也认为既然赵匡胤事后兴建起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宋王朝,区区篡权夺位之举只不过是大人小节、伟人小过,何足挂齿?巍巍赵家皇殿之外、琅琅宋朝词歌声中,是否还听得见后周朝孤儿寡母那无助的哀叹之声?

  日期:2014-08-15 22:09:36
  3、王审琦赴宴
  受邀赴宴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尤其当邀请者是上司的时候,那就更让人高兴;如果邀请者是顶头上司当今圣上,那就只能用兴奋来表示了。
  此刻王审琦就处于这样的兴奋之中。
  一大早,宫中使者就来到府里送上请柬,说圣上邀请进宫赴宴。昔日兄弟现今虽已贵为天子,却不忘往日旧情,喜欢在无事时邀请老友兄弟把酒言欢。虽然自从称帝后这样的场合越来越少,却也不时搞那么一回。
  尽管次数不多,但王审琦已很知足。虽然自己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禁军大将重要职位,还兼任义成军节度使的方面大任,但在王公大臣济济一堂的朝廷之中比自己位高权重的少说也有几十位,不过能够经常与当今皇上聚欢饮酒的却也屈指可数,这其中的荣耀是高官厚禄无法相比的。王审琦自己从未对人吹嘘过此事,不过他从那些王公大臣们恭谨礼敬和献媚“套磁”中,不难看出自己与皇上的这种特殊关系早已为众所周知,令他们羡慕眼红。

  王审琦令仆人端来一盘馒头和几样菜肴,这是他近来养成的习惯,喝酒之前先垫垫肚子,以免空腹饮酒早早就醉,让圣上耻笑自己量浅。想到这里,王审琦不禁发出苦笑。
  自己本来滴酒不沾,今日能够饮下几杯都是皇上逼出来的。皇上对自己说,“酒,天之美禄也。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愁之不饮邪?天必赐卿酒量,试饮勿惮也。”多么感人的话语!皇上希望自己锻炼出酒量,好与自己这位“布衣之交”共享甘醇、共享富贵!王审琦感动的泪眼模糊,不要说是美酒,就是毒药也照喝不误。王审琦至今记得自己当时马上举杯兜底一饮而尽。说也奇怪,几次下来,自己竟然能连饮十杯不醉,皇上和在座的旧友都感到惊奇又好笑,这位平日沾酒就醉的主儿怎么与皇帝饮酒就变成“酒家”了?王审琦自己也莫名其妙,回到家中私下试了几次,但每回都是一饮就醉。王审琦不明所以,还以为喝得太少没有调动起潜能来,又强迫自己连饮数杯看看如何,结果醉得一塌糊涂,还因此大病一场,从此再也不敢在家中饮酒。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到与圣上聚欢饮酒,依然是十杯不醉,成为一时之奇,以至于被史家记入正史,当然王审琦本人无法知晓。

  日期:2014-08-15 22:10:37

  装束齐整,准备出发的王审琦又一次扫视了一下四周,看看有无遗漏事物。眼光转到立在墙边的一个大衣柜时,不自然地停了一下。是的,要是一年前去见这位老友,不管是去军营还是皇宫,那身重重的盔甲是必然要穿的,因为有时说不定就立即开拔,没时间回家换装。哎,现今用不着了。想到这里,王审琦突然有点儿莫名其妙的伤感。长期形成的出门披甲、上马提枪的习惯让他一时改掉还感觉极不自然,好像缺了胳膊大腿一般。这是去赴宴又不是上阵搏杀,披甲提枪干么?真是犯贱。王审琦一边自嘲着一边兴高采烈地走出门去。

  四周行人熙熙攘攘,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太平了,真的太平了。一年不到,激荡沙场、震人心魄的喊杀声早已飘到九霄云外,充耳听闻的尽是不急不躁的商贩叫卖声和熟人问候声,仿佛那些性命相搏的拼杀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心念及此,王审琦颇有点凄楚。自己少年投军,搏战沙场,因作战勇敢得到时为后汉大臣的郭威赏识,提拨担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为亲兵将领;后跟随周世宗柴荣征伐北汉,力战有功,升迁为铁骑都虞候;周世宗征伐南唐,敌军凭城据守,自己冒如雨箭矢,一马当先攀上城头,不顾身中流矢,奋勇搏杀,终至破城,因功升至为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

  就是在金戈铁马之中,遇到了和自己年龄、经历都非常相近的赵匡胤,战场上同仇敌忾的战友情谊、平日里豪气干云的英雄相惜,使得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亲如兄弟的感情和倾心相交的一种信任,日久弥深,逐渐形成了意气相投的兄弟圈子“义社十兄弟”,其中有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等人,不仅战场上齐心协力,遇难相救,平日里也交往密切,经常聚欢畅叙,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共同杀敌、性命相助换来的友情最真挚,而相濡以沫、气味相投的兄弟情也最深厚。所以当兄弟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派人私下告诉自己时,王审琦二话没说,毫不迟疑地站到了自己兄弟赵匡胤一边。尽管自己当时担任殿前都虞候这样的负有保护皇宫安危的职务,却毅然不发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并积极协助同样是赵匡胤好友的石守信打开城门迎接“叛逆”之军,在夺位事变中以消极“不作为”立下了汗马功劳。事后,被提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泰宁军节度使。为帮助这位兄弟好友坐稳天下,在众多臣将举棋不定、观望待变之时,在接连不断的抗拒和叛乱之中,自己都旗帜鲜明、一腔忠诚地支持、拥护自己兄弟,数年间鞍马未休,奔波于平叛的疆场征途,特别是在平叛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这些昔日同僚、堪称一时之雄的叛乱中立下了不小功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