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脸谱——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27节作者:
十大碗
日期:2014-08-18 14:46:00
特别是岳飞最后一次即绍兴十年(1140)的那次北伐,眼见连战连胜,宋军已经攻至距金国都城汴京(开封)仅仅几十里之遥,在将要取得战争根本性胜利之时,却被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 逼迫撤军,令岳飞大惑不解。
岳飞撤军了,怀着满腹的痛惜、悲愤和不解。但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之后,一连串的暗算陷害向他袭来。先是于半年后的1141年四月明升暗降为枢密副使的虚职头衔,被罢免了兵权;十月份就被逮捕入狱;大年除夕之夜,那位曾把亲书“精忠岳飞”授予给他的皇帝赵构又亲下诏书将他“赐死”。
宋高宗赵构杀害自己的栋梁之臣令后人大惑不解,恐怕连岳飞本人到死也不甚清楚,认为即使高宗乐于偏安一隅,不让岳飞讨伐金国就是,也用不着将他杀害。近千年来,上至高官下至草民,不关是民间传说还是专业史评,无不希望搞清其中缘由,所以正史乃至野史中的一些蛛丝马迹也纷纷成为众人咀嚼琢磨的由头,被人们找来作为揣摩高宗赵构当年心思的凭据。
有人从高宗的小鸡肚肠和岳飞的言谈直快上分析揣度,认为岳飞一生以驱逐金虏为志,对此高宗当然喜欢,但岳飞口口声声要“迎还二圣”,这恐怕就让高宗犯心思了。金国攻占北宋前,是其兄宋钦宗在位,他自己是在金兵攻占都城汴梁后自称为帝的,从法统上讲,宋钦宗并没有公开宣布退位,他仍然是大宋的皇帝。虽然高宗自己在江南之地已坐了这么多年的帝位,即使宋钦宗回来也未必好意思再与他相争,臣僚百姓也未必认同,但赵构小鸡肚肠,怀疑万一哥哥真的厚起脸皮来继续称帝,事情还真不好处理。尤其宋钦宗虽然是北宋亡国之君,但北宋之亡主因在于宋徽宗,宋钦宗是在临危之际仓促登基,名声并不算坏,万一真要有人拥护,众臣万民的风向也许很快就会转舵。特别是岳飞既然声称要“迎还二圣”,到底迎回之后还要如何,还真是琢磨不透,恐怕不会只是把这两位先帝迎会闲养那么简单,以岳飞的性格和能力,如果想要拥护或者建议钦宗为帝,恐怕还真难挡得了他。
日期:2014-08-18 14:46:47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令赵构对岳飞心生猜疑。有一次,岳飞在朝见时建议高宗尽快“立储”,就是确定接班人选。岳飞提出这一建议有一背景,一是封建社会有帝王在壮健时就定立接班人的传统,现在实行君主制度的国家如英国等国也是如此,特别是当时国家处于非常时期,确立皇储有以防皇帝不测不至政权陷于慌乱的作用;二是当时金国为了削弱南宋政权的影响力,从俘获的宋钦宗嫡系中找到一人准备立为皇帝,南宋自己早立皇储也有对抗金国这种卑鄙伎俩的作用,今天在西藏传人的确立中也有过类似的较量,应当说岳飞的建议既合情合理又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确实出于忠心,但此举却触犯了高宗的忌讳。高宗当时才仅三十岁,正当壮年,但由于当年从扬州溃逃时惊惧过度落下了隐疾(可能是阳痿)以致无法生育,此种情况下建议立储无异会触及高宗的隐痛。
二是宋朝祖制,武将不得干预皇嗣,以免掌握兵权的将帅以此控制皇权更替。岳飞所言让高宗很不高兴,当时就说到,“卿言虽忠,然握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可预也”。岳飞既要迎还“老的”又要拥立“小的”,本来心眼就小的高宗不免心存疑虑,立储之事当即否定,对外战争自然也不能让岳飞把金国彻底打败,以免他真的迎还了两位皇帝。除此之外,对这种存有“异心”的臣下自然要革除职权直至将其除掉。
有人试图从岳飞的脾气性格中找寻端倪。岳飞虽然是英雄和忠臣,但他并非神仙圣贤,也是现实中有血有肉之人,自然不可避免的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特别是性格较为倔强。绍兴七年(1137年),由于岳飞在剿匪和对金作战的突出表现,高宗对他异常赏识,进封岳飞为太尉,军职由宣抚副使升为宣抚使。一日,高宗把岳飞召至寝阁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不久后两人再次见面,高宗又说要将犯了错的大将刘光世所统部分兵马拨至岳飞统御,但后来由于时任宰相张浚和奸臣枢密使秦桧的挑拨,高宗又改变了主意,并没有兑现之前的话,随后又发生了宰相张浚以势压人,对岳飞有言辞凌侮挤兑的事情。几件事情叠加在一起,使岳飞产生了一种被愚弄和欺辱的感觉,一怒之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职,然后未等批复就把军中事务委托给助手张宪代管,自己则回到庐山给母亲扫墓守孝去了。后经朝廷几次下诏,并派人恳劝数天才最终回来。遇到不顺就发脾气耍性子,动辄撂挑子走人,这是一般上司都不喜欢的,更何况高宗这样的心胸狭隘之人,当时正处于用人之际不敢发作,时机一到自然要爆发出来。其实当时高宗也曾言到:“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我法者惟有剑耳。”其中已经暗藏杀机了。
日期:2014-08-18 14:47:48
绍兴十一年春,金帅兀术又以重兵突入淮南西路。由于以往战事中损兵折将,金军兵力已显不足,此次入侵,名为十三万编额,其实只有九万余人,兵势非复往年之盛。而当时在这一地区的宋军有近十四万之多,但尽管在兵力上占了上风,南宋朝廷依然恐慌不已,宋高宗感到军情紧急,立即又急诏岳飞率军驰援淮西。正“见苦寒嗽”患重感的岳飞立即奉诏率八千多背嵬铁骑,亲自以为前驱匆忙赴援。但由于宋军主帅张俊指挥有误,又排挤贤能,以致在战争前期获胜的情况下,先后在濠州(今安徽风阳县)等地惨遭败绩。岳飞驰援途中接到宋军接二连三的败讯后,悲愤难抑,在大骂张俊无能的同时,也对高宗任用庸臣至成大败的结果感到不满,忍不住说了一句迹近“指斥乘舆”之语即责骂皇帝的话:“国家了不得也,官家(代指宋高宗)又不修德!”虽然是一时气话也是客观实际,不过,此言传到高宗耳朵里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位小心眼皇帝免不得耿耿于怀。
一般而言,上级对下级都有种唯恐不服管理乃至怕他造反夺权的戒备心理,帝王首脑在这方面尤其多虑。据实而论,他们的忧虑也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历史上的先例比比皆是。赵构虽然是南宋的“开国”之君,但他文无大略武无雄韬,只是依赖祖上的荫德和一众臣民的爱国之心才在江南一偶维系国运,他本人对这一点不仅十分明了,而且由于生性多疑还可能有着更加不自信的判断。而当时的岳飞由于对金作战的辉煌业绩,在朝野上下广受赞誉,被视为抗拒金寇的顶梁大臣,就是高宗自己也不列外,每逢遇到金国入侵甚至内患作乱时,首先想到的也是岳飞其人。不仅如此,就连敌方金国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将兵草民也把岳飞看做是南宋政权的顶梁柱,公开私下地把他称作是图谋天下的最大障碍。岳飞这样的名望和能力使得本就自我感觉一般的赵构内心更加疑虑大增,老是怀疑岳飞一旦兵破金国成为收复国土的最大功臣,天下臣民之心还不都要移了过去,到时要想阻止他登基称帝,恐怕很难得到朝野内外的一致支持赞同,与其到时为难,还不如提前将其功高震主的可能姓消灭在萌芽之中。尽管岳飞也曾想到此节,多次表示北伐成功之后要解甲归隐,但赵构总是不免疑神疑鬼难以释怀。以此来看,不仅对他屡屡阻止岳飞取得对金战争完胜的疑惑,就是对他杀害这么一位战功赫赫的栋梁之臣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