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故事,不列颠两千年文明历史》
第40节

作者: 曹立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1154年10月,亨利受封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

  英国盛产布匹,安茹和阿基坦则盛产盐和红酒,两岸的商业流通给亨利带来了丰厚关税收入,亨利从此开始了建立帝国的事业。
  金库充足的亨利王庭上礼聘了大批的学者和专家顾问,他的家内人队伍也空前的庞大。
  专家队伍的壮大使得亨利得以加强王权制度的建设,前朝战乱时期各地私自建设的城堡都被下令拆除了,曾经出现的私自铸币现象也得到了清除。
  在完善制度加强王权的同时,亨利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开始了帝国的建设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看上去,他一直在向上攀登。
  日期:2014-01-19 15:28:54
  正文36
  1156年,他通过外交努力使得他弟弟成为南特伯爵。
  1166年,他强行征服了布列塔尼,这件事情使得法国国王有了讨伐他的正当理由,因为布列塔尼公爵是法国国王的封臣。
  1169年,亨利和法国国王之间获得了和平,他安排他的三个儿子向法国国王宣誓效忠Homage,成为法国国王的封臣。通过这样的安排,他的二儿子可以合法地成为布列塔尼公爵,但是这次安排为他将来的灾难种下了祸根。
  1170年12月,发生了一件惨案,后人一想到历史上的亨利二世,就会想到一个教堂里的谋杀者,一个可耻的人。这是一个令人嘘唏的历史故事。
  贝克特是伦敦一个商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本是一名诺曼骑士,后来家门败落,成为了一个成功而富有的商人。在那个年代的英格兰,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很卑微的。父亲送他进入修道院里的学校,他完成了博雅七艺的学习,之后进入了教会。
  安茹王朝的伦敦崛起成为一个商业活动繁荣的的贸易中心城市,市民文化开始兴起,各种市民的享乐娱乐事业开始走向成熟。出身于富商家庭的贝克特也就成为了一个美食美酒,时尚服装和各种市井娱乐的行家。

  贝克特有着伦敦市民的街头智慧,又掌握了修道院学校里的书本智慧,他简直就是一个标准的政治家,一个玩家Player。在英文的语境里,玩家是带有贬义的,意味着一个人会玩弄技巧,玩弄法律,很会玩。
  贝克特在教会里逐步攀升,直至获得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赏识,大主教把这个有作为的年青人介绍给了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和他的母亲不同,亨利并不歧视家庭出身卑微的人,他提拔了很多家庭出身卑微的人,委以重任。
  亨利和贝克特,一个生长在宫廷里,一个生长在伦敦街头,两个人却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和爱好,他们迅速成为了好朋友。

  1155年,亨利国王任命贝克特作大法官Lord Chancellor,这是王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尤其是亨利国王改革英格兰司法体系制度之后,大法官地位尊崇。
  亨利的一系列加强王权的行政和法律改革,和英格兰教会体系产生了许多冲突,贝克特在这一系列冲突中,忠于国王,运用他的政治手段,成功打压教会势力。
  除了在国事上,贝克特的政治能力得到亨利的欣赏之外,在私生活上,两人也有很多共同的爱好,国王和贝克特成为非常密切的朋友,两个人甚至会当众在马上厮打嬉闹。
  国王将自己的长子,亨利王储送去了贝克特家里寄宿,这是国王的恩宠,也是贝克特在人臣中的殊荣,这充分表明了国王对于他的信任和喜爱。

  在中世纪的时候,寄宿学校没有形成之前,贵族们会把自己的继承人送去可靠的贵族里寄宿,由对方教育抚养。这种寄宿传统的用意是在于,让继承人可以接受严格的管教,以免在自己家里被宠坏,长大成为不称职的君主。
  年青的国王亨利Young King Henry和贝克特感情很深,而他和自己的父亲感情却非常不好,他甚至说,贝克特一天给他的父爱,胜过亲生父亲亨利一生所给他的父爱。
  1162年,坎特伯雷大主教去世,亨利提名贝克特为坎特伯雷大主教。
  1162年,贝克特受封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这项职位后面,亨利国王进行了许多政治运作,因为当时教会内很多高层教士原本并不支持贝克特。
  贝克特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后,完全就“变形”了transform,他放弃了原有的奢华享乐生活方式,甚至开始穿上了苦行僧袍,追求苦行僧侣的生活方式。

  不仅如此,他在政治上也完全转变了立场,他宣布辞去王庭上的大法官职务,不再是国王的封臣,转而开始在各个方面和亨利国王进行了抗争。
  国王和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冲突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点。教士的刑事罪法律管辖权和教籍开除权。
  致力于加强王权建立起司法体系的亨利国王,一直要把教士的刑事审判权收归到世俗君王司法体系里来,前任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也臣服于国王的这项决定。意思是说,如果一个教士,犯了世俗法律标准的罪行,那么他应该接受世俗法律体系的审判。
  历史发展到这个时候,随着英格兰教会日趋并入罗马公会体系,教牧者minster这个词,又出现了变化,出现了教士Clerk。
  而贝克特则推翻了前任大主教的承诺,他坚持,教士是神的仆人,不受世俗司法管辖,如果犯罪,不论罪行的性质是什么,都只接受教会内法律体系的审判。
  从后世人的眼观来看,贝克特的主张,显然无力取闹,但是如果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他却有他自己的逻辑合理性。如果教士接受君王法庭的审判,那么教会就失去了独立性。
  第二条则是教籍开除权,随着罗马公会的发展,罗马公会权柄日益增加,其中一个有力的惩罚管教手段,就是开除一个人的教籍。依据罗马公会的神学阐述,这意味着这个人不再是基督徒!这在中世纪,是一件非常骇人的世界,等于是判定了这个人是异教徒!
  国王亨利认为,所有直接效忠于英王的王室封臣,英格兰教会在获得国王批准之前,不可以开除其教籍,如此可以保护这些人尽忠于国王。

  君王和教会的矛盾开始全面爆发,大家翻法律文件,神学论据,开始了大辩论,基本是鸡同鸭讲,各执一辞,谁都无法在神学和法学上取得令对方信服的推理。
  亨利国王精通法律,他拿出了世俗法律的武器,召集大陪审团,审判坎特伯雷大主教贝克特。
  这个事情,又是法律冲突哦,因为根据贝克特的主张,君王的法庭根本没有司法管辖权审判他。
  贝克特穿着苦行僧袍,双手握住一个巨大的银十字架,他坚信他是为自己的信仰而抗争,无惧君王的迫害。
  法庭上的主教们开始了控诉,背誓者,盗窃者!
  贝克特则流露出了伦敦市井的本色,他使用伦敦市民的脏话开始回骂他的指控者。

  理解历史,要尽量还原到当时的社会背景。
  在中世纪的时候是基督教教义掌管社会各界的时代,贵族骑士和教士们被训导要言语圣洁,不能说脏话下流话,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步形成了社会行为规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