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2——贫富之刀》
第29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宝货制”实行一年后,面对天下“瞥然”,王莽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宣布允许买卖“王田”,再次承认了土地私有;
  ——天凤元年(公元14年),废除“宝货制”,罢金、银、龟、贝四种货币,朝廷只发行货布和货泉,货布重25铢、货泉重5铢,等于恢复了原来汉朝五铢钱。
  如果到此为止,新莽朝或许还能像后来的东汉一样苟延残喘。可是,王莽真的是很不幸……
  从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闹水灾开始,一直到王莽灭亡,黄河就再也没有消停,有文字记载的大水灾就有13次之多。最后,黄河改变了河道,入海口由天津改为山东半岛。
  于是,我们才看到了今天的黄河。

  日期:2012-11-02 16:43:17
  这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凶猛的水灾,大家可以想象,黄河平地搬家是一种什么样的灾难。洪水遍及河南、山西、山东、河北、天津等省份,其中,山东夹在新旧两条河道中间,受灾最为严重。在水利工程匮乏、道路并不通畅的汉代,无论官家豪强还是平民百姓基本都断绝了生路。
  一次偶然事件点燃仇恨之火。
  王莽废除“宝货制”当年,琅琊海曲县令(今山东日照)诛杀了一个因小罪获刑的吕氏豪强。此后,吕氏家族纠集几千人杀掉了县令,又集合源源不断的流民,农民起义爆发了。后来,这些流民在自己前额抹上红色,以区别同样穿着破烂的官军,他们就是“赤眉军”。
  疲敝的新莽帝国已根本无力应对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何况“赤眉军”与王莽军在昆阳决战的时候,王莽的精锐部队正在北部与南匈奴苦战……

  与大家想的不一样,最后攻破未央宫的并不是“赤眉军”,而是一批长安城内的地痞流氓。“城中少年”(《汉书》给无业游民的雅称)朱弟、张鱼等人在狂欢式的抢劫中引发了长安城骚乱,人群冲向了未央宫。
  最后的时刻,王莽身着朝服在未央宫平静地等待死亡,他的身边还有同样盛装的一千多名公卿大臣。请注意,陪王莽一起等死的不是普通士兵,而是朝臣。如此多的朝臣心甘情愿为一位末代王朝的皇帝殉葬,过去从来没有、将来也再未发生。
  最后,骚乱者以斧头劈开了未央宫宫门,王莽被愤怒的人群乱刃分尸。王莽死后,这片土地陷入史无前例的混战之中……
  东汉年间,在班固所著的《汉书?王莽传》中,王莽被贬成一个篡位者、野心家、暴君。然而,英国《剑桥中国通史》却给王莽以最高荣誉,认为他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民国时期,胡适更是将王莽评价为“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者”。我们不想在这里争论王莽身后的是是非非,只是以马克思的话为王莽做出结论:“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

  日期:2012-11-05 23:55:14
  西汉小结:财富的始与终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西汉帝国由弱变强、再由盛转衰的循环,一条清晰的财富生产、转移轨迹呈现在我们面前。
  首先,我们想跟大家提到一个成语叫“萧规曹随”,其中的“萧”指萧何,“曹”则指他之后的另一位宰相叫曹参。曹参是自沛县起兵就追随刘邦,刘邦建立汉朝后,曹参在功臣中排名第二。
  萧何死后曹参成为西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新任宰相只干两件事:喝酒、吃肉。据说此人从拜相开始就没再清醒过,至于政务,他只用刻板的笨人,一切按前朝规矩办;如果有人想推陈出新,则一律都被曹参拉住——不醉不归。
  官场之上历来都是上行下效,既然宰相天天买醉,六部官僚也几乎都成了伯伦不归。有一次,几个古板的士大夫带曹参去一个花园,因为一干人在上班时间在这里饮酒买醉。估计他们的意思是想让宰相看看这帮家伙如何不务正业。结果,曹参见到酒席狂喜,然后就跟着大家一起喝,硬是把拉他来的几个士大夫也给灌醉了。

  长此以往,终于搞的吕后朝会也见不到人了。
  在吕后示意下,当时的汉惠帝差遣曹参的儿子(宫中侍卫)质问这位当朝宰相:先帝刚刚驾崩,您现在是宰相,奈何日日欢歌,不以天下为忧,咱这日子还过不过了,您到底想干什么(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儿子没有等来回答,却等来了二百棍子,附带被骂了一句:这种事情焉能是你一个侍卫能过问的,滚回去当你的侍卫!
  曹参这个二杆子等于把吕后、皇帝的面子都驳了。于是,吕后就拆迁皇帝当面喝问曹参:你明知是我派他去询问此事,为何还要把他打成这样?
  这一次,曹参终于从半梦半醒之间回到了现实,他脱掉自己的帽子、跪在地上,却提出了一个跟这件事毫无关系的问题:您觉得您比高祖英明吗?
  汉惠帝答:我们怎么能比的上高祖的雄才伟略?
  曹参又问:那陛下觉得我喝萧何谁更英明?
  汉惠帝非常生气:你当然无法和萧何先生比拟。
  曹参答:既然如此,有了先朝的规矩,我们为何还要费心费力?官出一寸之政、民失一尺之财,唯有让当官的清净,黎庶才能安宁(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汉惠帝答:善。

  在西汉帝国建立后的数十年里,帝国的统治者始终信奉清静无为,最终消灭了一心攫夺权力的异姓王——并无半分侥幸。此后,在与同姓王的竞争中,双方都信奉黄老之术,西汉帝国终于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耕经济创造了巨大财富;放开经济管制,一批冶炼、商业、运输、畜牧、渔业等新兴行业崛起,帝国经济前景充满活力。
  此时的汉帝国既有产业创新,更有制度创新,无论国家还是普通民众,焉能不富?
  正是凭借从商税中获得的实力,汉景帝攫夺了同姓王权力,彻底消灭了对皇权的竞争。
  接下来便是中国古代最生猛的皇帝汉武帝,他迅速花光了四代君王的积蓄,便想通过铸币聚敛天下财富,超级通胀使得敛财手段失效,于是把手直接伸向了所有产业。管理天下产业需要一批人,一旦“官商”成为一种势力,帝国政府就会凭借级数式扩张的实力不断蚕食社会财富、挤压小农的生存空间。
  然后,失去了正常发财手段的帝国精英成为“豪强”,也挤压掉出小农身上残存的最后一口气息。

  无论汉武大帝多么贪心,也无论他多么有权势,在某一个时点上社会财富的总量必然是有限的。必须留出让全社会人继续生存的财富,也就是马克思所谓的“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最底层必需能维持自身和家庭的生存。
  然而,参与掠夺的绝非汉武大帝一个人,封建“官商”不但不靠生产就能获得财富,而且还占有了帝国绝大部分财富,此后的所有赚钱的途径都必须依附于这个强势集团。强势分利集团完全不遵守财富规则,显然,最终掠夺超出了帝国居民承受的极限,人们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工作、没有能力组建家庭,最终成为流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