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2——贫富之刀》
第50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代,西方列强的历史也证明,要想成为第一流的世界强国,首先要发展的行业一定是教育,其次才是制度和科技。正如同一个社会的表象是财富、生产财富的是科技、刺激科技创新的是制度、决定制度的是文明,能改变文明的力量则只有教育。
  如果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就是“科技→制度→文明→教育……”,这一切,就如同《天龙八部》里的鸠摩智,先练少林七十二绝技、再练内功《易筋经》,少林寺藏经阁无名老僧对此的评价是:次序颠倒,大难便在旦夕之间。
  ——在这个颠倒的顺序中,科技一定不是原创的、只能是模仿的,先进科技确实可以模仿,但这些科技创造的利润却只归属于原有强势阶层,甚至成为劫掠社会财富的工具。
  ——在这个颠倒的顺序中,制度一定不是内生的、而是舶来嫁接的,确实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原封不动建立所有的行政框架、法律制度。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没有受到这样的教育,又怎么可能从内心里尊重这些制度?无人尊重,这些制度又怎么可能真的得以实施呢?
  ——在这个颠倒的顺序中,缺失了教育,文明底蕴不会有丝毫改变,一旦教育开始演绎腐朽,就会蛀空整个社会的脊梁。

  要想摆脱历史的宿命,必须有一个条件,让教育普惠于国民。只有教育,才能使下一代人比我们过的更好,才能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阶层流动渠道,在这种不停的流动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会更加富强。
  当然,桓温远没有如此伟大,他不过是东晋打破士族垄断教育,给寒门素族一个希望。借助这些机会,东晋寒门素族涌现出大量杰出人物。
  只有靠自身才学晋身的寒门素族才是皇帝最忠诚的支持者,他们一旦离开皇权就会变得一无所有。中国古典读物《三字经》里有一句“如萤囊,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其中借萤火读书的人就是被桓温重用的素族车胤,最后,车胤也为皇室尽忠而亡。桓温有了寒门的军队、寒门的官僚,终于把事业推上了巅峰:灭西蜀成汉、三次北伐,一度甚至光复故都洛阳。
  桓温的改革也使东晋获得了重生,桓温死后5年,正是寒门素族组成的北府兵,以8万人击溃了前秦100万南大侵军,汉族在江南一地延续了民族血脉,晋祚得保。
  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曾对桓温有一句中肯的评价:“大司马桓温当政之前,黎民百姓已经没有土地,国家败亡之象已现。庚戌土断之后,农人得以归于土地,此后东晋能够财阜国丰,完全是桓温的功劳”。(大司马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是财阜国丰,实由于此)
  日期:2013-01-11 22:44:44
  两晋小结:胡马过阴山
  游牧民族习惯于迁徙,他们必须找到水草肥美的地方,即使是寒冷的冬季。游牧民族向北是寒冷的西伯利亚、向南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只要头脑还清醒,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会选择向南。
  向南这本没有任何错误,只不过,南部是我们的中国。
  上古时代的事情,我不清楚。我只能告诉大家,大约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掌握了骑射征战技术,自此,汉族就再也没有消停过:西周VS犬戎、秦VS匈奴、两汉VS匈奴、两晋VS十六国、唐朝VS突厥、两宋VS辽夏金元、明VS女真;1644年,最后一个汉族帝国为北方游牧民族满清所灭……
  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本身就建立在民众与畜牧的流动之上,一般情况下,为争夺草场,各个部落之间也是征战不休,很难对外形成合力。即使如此,已经让北方的汉族相当难受,这些人倏忽而来,官军唯一有效的抵抗方式就是投入数十倍于敌方的军力坚守每一个据点。
  只有极端强盛的经济,才能坚守每一个据点,一般王朝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汉武帝才不得不举全国之力驱赶匈奴。为了动员全国的力量,汉代建立并完善了史无前例的统治框架——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封建官僚体系,也是这个封建官僚体系彻底毁掉了强盛的西汉帝国。

  汉光武帝吸取了西汉亡国的教训,裁撤了近90%的官僚机构,放任民间经济发展,终于出现了“光武中兴”。遗憾的是,东汉帝国失去了封建官僚,也失去了对国家的统治能力。一旦帝国失去了集中资源的能力,也就无法遏制边境游牧民族成长。西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开始不断进入东汉帝国版图,甚至数度威胁都城长安。可怜堂堂东汉帝国,几乎浪费掉全国的财富也未能克制西羌。
  统一北方之后,曹操的实力也无法对抗游牧民族,只不过,他想出来一个相当阴损的点子。当时,最为强盛的游牧民族是乌桓,曹操就在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地盘上做生意——专门收购乌桓人头。乌桓势力有所衰微的时候,曹操采用游牧民族的战术,以一支汉族轻骑兵远途奔袭、重创乌桓主力,为汉族赢得了半个世纪的和平时间。
  最不地道的是蜀汉的刘备和诸葛亮,他们不断引游牧民族入关分散曹操兵力。七擒孟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藤甲兵的真实用途是对付自己的同族曹操。就连祸患东汉的西羌,蜀汉也欢迎之至,蜀汉大将马超、姜维都是因为与西羌联系密切才得到重用。罗贯中居然能把异族打击汉族的事迹列为诸葛亮的功绩之一,颇有以文乱义、混淆是非之嫌。
  从此,胡人入关一发不可收拾。
  西晋年间,士族当政又给了游牧民族以机会,既然无法建立天下一统的皇权,自然也就不可能集中全国力量抗击胡人入侵。西晋统治者对付外敌的办法颇有曹操风范——不断派杀手暗杀游牧部落首领,游牧民族各部落为争夺首领位置内耗不断,也算是以最小的成本为中原争取了和平。
  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给了游牧民族以发展空间,远遁大漠的南匈奴单于刘渊第一次在中原腹地建立了游牧民族政权——后汉。刘渊幼年时曾在西晋当人质,当政期间汉化程度很高。
  按照游牧民族的传统,部族首领要负责全部族人的福利,要定期给大家发粮、发钱、发奢侈品(瓷器和茶叶)。刘渊既然要仿效汉人建立封建中央集权,也就必然要抛弃原始的氏族制。最终,刘渊丧失了对南匈奴部落的统治能力。
  游牧民族统治者没有统治定居人民的经验,他们可以很容易实现征服,却无法建立有效的统治;要想统治中原臣民就必须模仿汉制,汉制又无法控制本族这个强大的军事集合体。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清朝曾经解决了统治结构“二元化”的问题,把曾经骁勇的八旗铁骑变成了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
  现在,让我们来检视中原大地与游牧民族较量的全过程:
  ……强权的秦帝国→→→封建中央集权→→→蒙恬北拒匈奴……
  ……西汉初年“无为而治”→→→和亲、被匈奴勒索→→→放任民间私铸货币、小农经济兴盛、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经济衰败→→→匈奴分裂、霍去病祭贝加尔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