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2——贫富之刀》
第57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他们眼里,士族高门不但不让出财富,还经常与皇帝叫板,致使东晋“王纲弛紊,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既然如此,就要选一批新的代言人——同样出身草莽的寒门素族,也就是封建官僚。
  日期:2013-01-25 20:46:08
  开破车,就一定是好人吗?没权又没钱,就一定能“梅花香从苦寒来”吗?
  虽然大家都有钱、有权,封建官僚却有着与士族高门截然不同的财富获取逻辑。坞堡历经数百年风霜,士族高门虽然没有直接创造财富,确保门阀的历程同样要面对强者的竞争,必须不停创造、积累;流民依靠武力起家,需要迅速获得财富,当然不会选择创造。既然有这么多社会财富存量,抢来就是了。刘宋一朝,无论官家铸币还是信贷,都是皇族和封建官僚掠夺财富的利器,“官商”更是垄断了南朝所有赚钱的行业,民间经济遭到一次空前洗劫。

  封建官僚必须彻底打破现有社会财富分配格局才能达到目的,他们不需要妥协,对毁灭社会财富也毫无顾忌。靠当官发财的本质从来都是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存量,只要抢劫财富的成本低于创造财富,封建官僚就一定会选择抢劫。
  《廿二史札记》这样评价南朝皇帝:宋、齐、梁、陈诸君,无论贤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权于大臣。疑天下而欲专天下之心,昭然若揭!结果,刘宋皇帝抢红了眼,连自己的父亲、叔父、兄弟、子侄都一并杀掉,顺带抢劫了所有的封疆大吏,在封建官僚洗劫了民间财富之后,皇族再次洗劫整个统治集团。
  宗室和封建官僚本是皇权的根基,现在南朝皇帝不按规矩出牌,也就失去了统治的根基。于是,刘宋、萧齐、萧梁、陈朝交替命短。
  魏晋南北朝,中国曾在封建集权和封建分权之间犹疑。
  很遗憾,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封建官僚取代了士族高门,西汉年间“皇权-封建官僚-小农”的社会框架终于在南朝定型。于是,我们也看到了一群比士族高门更加寡廉鲜耻、聚敛无度的强盗。
  究竟应该怎样评判这个过程,很遗憾,我无法回答。
  日期:2013-01-28 21:19:58
  第9章  大隋悲歌
  (隋朝)
  壮哉盛隋
  侯景之乱后,江南士族高门衰微,北方士族的中坚——关陇贵族元气仍在。从血统上讲,关陇贵族并非累世为官,也不以儒术传家,他们属于起自西汉末年的豪强,五胡乱华后依附北方异族。公元581年,关陇贵族出身的杨坚废黜了北周皇帝,自立为帝,国号“隋”;589年隋帝国攻破南陈王朝京城建康,生俘南陈皇帝陈叔宝及满朝文武。

  东晋以降,中国经历了480年分裂,在隋文帝手中再次统一,仅此一项,隋文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就毫不输于唐宗宋祖。不仅如此,隋文帝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超级“神人”,中国历史如果历史缺少了隋文帝,后来的路径可能完全改变。
  西汉帝国用了整整一百年时间才实现“文景之治”,中间还经历了霍乱天下的“八王之乱”。隋朝立国前,北方“户口租调,十亡七八”,江南也是“千里无烟,人迹罕至”;隋朝立国时,北方突厥已经兴起,当时这是一个毫不逊于匈奴的游牧民族,后来曾逼的唐太宗曾献举国之宝求和;隋朝立国后,短短十几年从大乱转向大治,不但平定突厥,社会财富也开始成级数增加,所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唐朝著《隋书》,对隋朝尽极攻击之事。即使如此,《隋书》仍然这样记载隋朝开皇年间的景象:人们喜欢节俭的生活,民间徭役并不是很重,官府和百姓的仓库里都堆满了粮食,朝廷法令得到执行,富裕人家享受着自在的生活,小康之家也各安其业,见不到强者凌辱弱者,很少有暴力犯罪,天下一派承平景象(众节俭,平摇役,仓家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迹中的奇迹。
  从秦朝到宋、齐、梁、陈,历代王朝已经把财富生产和毁灭的轨迹说的很清楚:天下人生产财富的动力是获得财富,一个成功的财富生产分配制度,必须平衡所有集团利益,必须遏制掠夺之手,不能让一个人、一小撮人独占天下利权,更不能让人们劳而无获。

  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群雄逐鹿、江山谁属,自然是英雄人物最为关心的话题。“打江山、坐江山”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掌握、分配天下财富,不为天下之利谁又会颠沛流离半生?从龙之士又怎么可能不去热火朝天地去搞兼并土地呢?
  然而,隋文帝坚定的选择了对封建官僚说:不!
  与此前所有王朝不同,隋文帝建立了“科举”制度,给封建官僚带上了紧箍咒。隋朝以降,以科举为基础的文官制度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赖以为生的根基,直到清末袁世凯效仿西欧推行“新官制”才被打破。
  只是近代戊戌变法开始,废科举呼声才不绝于耳,似乎就是这个制度牢笼了中国人才。在痛骂科举之前,我劝大家还是想想,如果科举制真的一无是处,怎么可能流传千年?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科举”。简单点说,科举就是“高考(秀才)+考研(举人)+考博(进士)+公务员考试(中央国家机关)+领导职位公开竞聘(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只有一路过关斩将的人才能进入帝国中枢。从隋朝开始,历朝历代科举舞弊都是一件难度和风险极高的活儿,偶有作弊者并不影响制度本身公平性。这是最接近现代国家“考试权”的一种制度,把选官机制建立在社会阶层流动之上,一定会得到全社会支持。既得利益者无法对抗整个社会,何况,科举制从关陇士族自身开始。

  公共经济学认为,权力只对来源负责;简单点说,谁给你官当,当官的就对谁负责。只有到了隋朝,哪怕是九品芝麻官也要由皇帝任命,无论谁要想当官都得走“科举”这套程序。所有封建官员都必须从心底里听命于皇帝,皇帝不希望封建官僚拼命搂钱,封建官僚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有所收敛。
  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不得不承认人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差异,依次类推,商业敏感性、吃苦耐劳精神、风险承受能力自然也存在差异。任何时代试图打破、能够打破现行利益格局的人都是最有能力的人,这些人既然能搞得天翻地覆,也一定能从科举遴选途径中胜出。
  科举为皇帝选拔了天下最聪明的人,隋文帝还设计了在当时看来一个近乎完美的权力制衡制度,极大提高了封建官僚搂钱难度。

  ——中央设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别负责决策、监察和执行,三省独立对皇帝负责。文官制度是一种类似于立法、司法、行政的权力制衡机制,在这个体系内,任何位高权重的人都不可能肆无忌惮的靠权力捞钱。此后每到末世王朝,文官制度被破坏殆尽,神奸巨蠹才会登上历史舞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