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以前是白事知宾,我来说说白事里边普通人不知道的事儿》
第20节

作者: DM4T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爹咕咚跪下来,这会儿也哭了。他自从成年之后,一直在外打拼,一年难得有两次回来。他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奶奶。
  老妈也在后头偷偷抹着眼泪。
  后来我还是被奶奶赶走了。

  老爹在家消沉了两天,但日子还得过。城里的物质生活远比农村要丰富,但我时常还是会怀念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
  为了跟上城里小孩的节奏,还未开学之前,老妈特地找人帮我补课。
  不过那老师教了我两天就辞职了,这倒不是我调皮,主要是他觉得我的知识面比一般小学生还要多一些。
  特别是一手毛笔字儿,虽然上不得台面,但比大部分同龄人要强得多了。
  之后便是开秋天入学。
  第一天就因为一些小矛盾和同学干了一架,不过他们哪打得过我。老爹得知之后,狠狠把我训了一顿。我也因此有所收敛。
  在城市的生活是漫长而无聊的,主要是这边小孩儿玩的东西我都不习惯,经过了几个月,还是很不适应这里的生活节奏。
  即便是十一,也因为某些事情没办法回到奶奶那儿去。
  好在的是,大概十二月的时候,老爹把奶奶接过来了。
  奶奶并不是第一次到城里来,但还是左顾右盼,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新鲜。

  不过待了两天就没劲儿了,完全和周围的人聊不到一块儿。
  我们的房子是在市里的一个小地方,五层楼类似公寓的房子。红砖白墙,四周是和我们这一栋差不多的房子,治安挺好,可千篇一律,不熟悉很容易走错。
  记得奶奶第一次来,结果在外头待了足足有半个钟头,后来还是同楼层的一个大妈发现了,给送上来的。
  老妈听完咯咯直笑。
  奶奶却感慨世界的变化之快。
  不过奶奶也有发挥余热的地方,因为从事职业的关系,对传统方面的了解不是其他人能比拟的。所以大家都乐得找她说话,解决一些事情。

  但是最近小区不太平,接二连三有人死去。
  首先是我们隔壁那一栋的一个老人家走了,走的很突然,但很安详。
  再紧接着不到一个月,又是十二栋的另外一个老人家也走了。
  日期:2014-10-09 18:18:00
  有天周末,奶奶牵着我去买菜,碰上了楼下的一个大妈,两人就聊了起来。
  “太婆,您听说了吗?”
  奶奶不太擅长拉家常。那大妈并不介意,自顾自的说:“我们隔壁十二栋,这个月走了两个,一个月初,一个月尾,啧啧。”
  “上次听人说,搬到这里的老人,没几个能熬过半年的。”
  大妈说道这儿,停下了,意识到这话有些不妥,赶忙道歉:“太婆,我不是说您。”
  奶奶笑了笑,问:“熬不过半年?”
  大妈感慨着:“是啊,半年走了十几个老人。”

  我插不上嘴,但觉得这事儿有趣,就跟在奶奶后面认真听着。我们一路把菜买完了回家,那大妈嘴巴就没停过。
  这一片,不仅我们这里,还有其他地方,最近走了不少老人,都是自然死亡。不过他们大多都是从其他地方搬过来的。
  我问奶奶为啥,奶奶没答话。
  后来我才知道,这并不是因为这边风水不好,而是老一辈的人们,都住在平房里每天踩着地面儿过日子。结果突然搬到高楼林立的地方,每天脚踩不到地面,一时不适应,再加上年纪大了,就容易就‘去’了。
  其实这就是阴阳不调,年轻人体质好倒没什么,老年人体质差一点儿,再加上不容易融入新环境跟心理方面的一些因素,就容易出事。

  医院里的医生经常建议老人家下楼到处走走,多和人说说话,也就是这个理。
  那段日子小区里真是热闹,每天晚上都有人在下面搭棚子守灵。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守灵根据各地习俗,有很多种情况,在这里很难以统一说明。但就拿当地的风俗来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要在门口搭个灵棚,灵棚里点着灯,灯不能熄,要一直维持三到,等死者下葬之后,才能把灵棚撤了;另一种不用搭灵棚,大家守在堂屋就成。
  在乡下的时候,孙中平和赵家都是没有搭灵棚,大家都守在堂屋。

  这边稍微隔个三五里风俗就不太一样。
  这边的人想在楼道里搭灵棚不可能,所以只能把灵棚搭在楼下。
  记得没多久,我们隔壁那栋,走了个老头儿,估计也是搬到这边之后,熬不过就去了。
  那天我在外面看病打完针,很晚才回来。
  正好要路过隔壁的灵棚。奶奶就用手蒙住我的眼睛,让我不要看。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蒙眼睛这在白事当中也叫‘眼不见为净’。
  《灵枢经》有载:阳气上走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与耳而为听。
  睛,从目,从青。‘青’意为‘精华’。目与青结合起来又表示:目是人身之精华。
  外面广为流传开天眼见鬼的方法,一是用牛眼泪擦眼睛;二是用柳叶沾无根水擦眼睛。

  两者都是直接破坏眼部的阴阳均衡,达到开天眼的目的。
  所以在白事里头才有‘眼不见为净’一说,在丧礼的时候,倘若有体质不怎么好的小孩子,一般都要遮住小孩子的眼睛,以防止他们的眼睛被阴气冲了,导致见鬼而受到惊吓。
  奶奶是被我的体质搞怕了,所以这会儿即便走到灵棚前边,也要用手遮住我的眼睛,怕我被冲撞。
  担惊受怕过了灵棚,奶奶回头看了一眼,叹气说:“有些没做好啊。”
  原来那一家请来办主持丧礼的人可能并不专业,虽然场面上看起来不错,但很多小细节都没有注意。
  这里不说奶奶,就连张翠娥婆婆来了,都能发现一大堆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灵棚与大楼大门之间差了点东西。
  在白事里头,这东西有个名词,叫‘渡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