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脸谱——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45节

作者: 十大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11 09:40:10
  小人祸大:蒙冤屈英魂不散
  监军是我国古代遇有战事时朝廷临时派往作战部队的一种官称,职责是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实际上是皇帝对握有重兵的统兵大将放心不下而实施监督的一种手段。这些监军,如果属于忠正之士,则恪守本分,权限其职,对军队作战无有大碍;但如果属于无才无德之徒,越职弄权,则对统兵作战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我国自唐玄宗开始,一改前朝派朝廷大臣监军的做法,派遣宦官出任军队监军一职。宦官本系仆佣之辈,既无统军之能又无布战之才,加之阉割之人大多心理变态,处世待人不免尖酸刻薄,更把监军一职的弊端发挥到了极端。不幸的是,这位边令诚就是个宦官,一个尖酸刻薄的宦官,一个担任监军的宦官。

  尖酸刻薄之人,与他无涉的时候,一般不会伤害于你。当年高仙芝征敌获胜反受到上司节度使夫蒙灵詧嫉妒迫害之时,边令诚还为他向朝廷奏明真相,使高仙芝免于被害。但如今边令诚与高仙芝共领一军、职权相遇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边令诚作为监军,如果安分守己,只是做好本职的监督工作则不会引发事端,但正如现实中诸多无才无能之辈所表现的那样,他偏偏喜欢不懂装懂,经常就统兵作战、修备守敌之事指指点点。其时,安禄山几十万大军掩至,朝廷危在旦夕,如何部署战事事关朝廷安危,高仙芝以及封常清当然对这种“瞎指挥,乱折腾”没有听从。
  小人大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由于潜意识里明白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从而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表现出极度的虚荣和自尊,有时几乎到了异常敏感的程度,这种特性再加上太监特有的那种扭曲心理,边令诚此时的胸襟可想而知。
  边令诚见高仙芝对自己的“英明决策”不听从不执行,监军的颜面放不下,一气之下跑回了京城,向唐玄宗告状。他不提高仙芝、封常清与自己的意见分歧,而是指责高仙芝、封常清一味弃地退却,不敢迎战叛军,并诬陷说高仙芝有贪污兵士军粮及皇上赏赐将士物品的行为。
  日期:2014-10-11 09:42:34

  此时的唐玄宗正被突遭大乱惊得心神大乱,恨不能一觉醒来天下就恢复太平,原指望名震天下的高封二人能谈笑间平定反叛,没料想他们不仅不能如己所愿反倒还退缩不前,着实辜负了他的信任希望。失望加埋怨,这位昏庸的皇上也不分析此时的战场实际情势,听得边令诚一番添油加醋的奏状后,当即下诏处斩高封二人,令边令诚赴潼关宣敕并执行刑罚。
  边令诚手持敕书,喜不自禁,风驰电掣般赶到潼关,立即召来封常清,也不言语,将其带至大街之上,宣读敕书。
  起初封常清负责统兵平叛兵败后,曾三次派人入朝上表陈述叛军情势,但玄宗都不见。封常清只好亲自入朝报告,刚行至渭南,玄宗已颁下敕书剥夺了他的官爵。封常清入朝前早已预料到可能见不到皇上,于是在临行前草写了遗表一直带在身边。这一次听到边令诚召见,就又带上奏表赶来。
  封常清听诏完毕,虽然感到有些突然,但依然镇定自若,再拜谢恩后,他抬头看着边令诚,平静地说道:我封常清直到今天所以不死,是不忍国家旌麾受污贼手。我讨逆无效,甘心受死。言罢,将早已写好的奏表交于边令诚,托其奏呈皇上,从容受死。

  其表曰:
  “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
  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捍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臣读《春秋》,见狼瞫称未获死所○1,臣今获矣。
  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周南,即洛阳),当渔阳突骑之师(渔阳,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
  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一期陛下斩臣于都市之下,以诫诸将;二期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
  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
  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多少次拜读次表,多少次泪流满面。忠言铿锵,山河振动;赤心耿耿,天地动容。死,对于忠臣义士而言并非难事;败,对英雄而言实为难忍耻辱,战死于疆场可以赢得英烈赞誉而免背败将污名。所以放弃易得之称号,所以甘受难忍之羞辱,只为不增敌势,只盼死于君手为朝廷增威,只望将一生赤诚倾诉君前;被君冤受君诛,无丝毫怨愤,只期身亡犹能尽忠。其忠其义感天动地,江河泪流。千载已过,其言犹响,其披肝沥胆之忠,泣血楚心之痛,仍然在感动着每一个忠臣义士,激励着一代一代的中华人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