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克上---日本菊花纹的凋落》
第21节

作者: 真的很博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能看到这个层面便能发现织田信长的问题,织田信长与其说是依靠武力夺取现在的地位,不如说是依靠谋略。可以看到的是日本战国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从一个小大名走向大大名的道路上会发生一种转变。
  从依靠武力走向依靠谋略,这个转变实质上是任何大名都发生了的,想要夺取更大的地位所需要的并非武力而是谋略。理由在于封建制度本身。
  对于家主来说是自己的家臣还是从外面笼络和投靠而来的家臣实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假如过度的依赖自主家臣就会造成内部家臣的膨胀,这对家主来说不是好事,所以当地盘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使用笼络让对方的家臣背叛家主投靠自己是一种很好用的办法。
  不仅可以快速的打破双方武力之间的平衡,更加使得新家臣的加入牵制旧家臣的膨胀,所以这种牵制与制约的手段是对一个大大名的必修课。
  但是织田信长是不同的,从现实的角度看来自己在京都并未真的站住脚跟,朝仓家、一向宗、武田家等地对势力还在真正的威胁着织田信长。
  这里就要讨论一个故事,有一个成语叫朝三暮四。意思是有一个人养了一群猴子然后他决定早上给三颗果子晚上给四颗果子,猴子们表达很不满意,于是他早上给猴子们四颗果子,晚上给猴子们三颗果子,猴子们就满意了。
  这个故事看似嘲笑猴子们是愚蠢的,因为不管是早上给三还是给四其实都是给七个果子,但是猴子们真的愚蠢的么?
  在我看来猴子们才是真正聪明的,理由在哪里呢?表面上看给的是一样的,但谁告诉你或者能保障你晚上还能拿到肯定足够的果子呢?
  所以先拿四个要比先拿三个要保险的多,果子一旦给了你就是你的,可是没有给你,即便和你约定再多,不过是一个空头支票,能否兑现就是大问题了。
  如果用这个角度看织田信长,就会发现织田信长为什么不先要副将军呢?
  理由非织田信长不想要,而是不能要。
  日期:2015-07-03 17:05:18

  45,天下布武(7)
  后人看待历史容易被历史的结局左右,假如看到织田信长的一生,一个副将军不过是九牛一毛,没什么了不起的功勋,后人也愿意给胜者冠上美誉。
  但是事实上,对织田信长来说当时的副将军不仅不是优势而是祸事。足利义昭沦为无用将军是因为他没有真正可以依靠的封地和家臣,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是一个真正的弱者或者愚蠢的人,实际上足利义昭是一个非常善通谋略的人。
  足利义昭是一个弱势将军,所以想要成功是极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到了足利义昭这一代,足利家实际上已经危如累卵。但是你可以看到的是足利义昭一生却都在努力重建幕府的到处奔走,足利义昭曾经管织田信长叫父亲,与其说这是很屈辱的事情不如说这是足利义昭非常狡诈的一点。

  足利义昭在之前游走于各国的时候别人为什么不支持他,因为大国不想要他,小国不敢要的,所以真正是无用将军,但是自从织田信长与足利义昭形成联盟以后足利义昭的地位真正飞跃起来了。
  对之前的大名们来说没人真的拥护这个将军,并不影响各方之间的势力平衡,但是现在无用将军已经有了靠山,那么将军的号令和守护代的官位与守护代就此成为了奉旨讨逆,这样一来无用将军就再也不是一个无用的人了。
  而是成了织田家的支持者,对大国来说便不能再视而不见,所以足利义昭的权利正在逐渐的恢复,一个人在权利的面前越是显得软弱,实际上他的内心越是刚强。今天叫织田信长一声爸爸,给他一个副将军的地位,可能就会引起其他大名的意愿。
  其他的大名还能对足利义昭视而不见么?
  他也是有现实的目标的,这就是朝仓家。足利义昭的目的就是要搅动局势变动使得他们争斗起来,只有大名们相互攻伐才能使得自己更加的有价值,通过对于权利的争夺使得他们更加需要自己这个无用将军来确保他们的地位。
  为什么判断是朝仓家呢?朝仓家不是在之前对足利义昭置之不理么?答案是此时局势已经被扭转了,朝仓家是有自己的打算,朝仓家是完全有能力接收足利义昭的,但这样一来自己就要在头顶上多一个将军的管理,这是朝仓家不愿因的。
  但当织田信长和足利义昭组成联盟的时候,对朝仓家来说就成了威胁,如果让织田信长在京都站住脚跟的话,朝仓家的权利就会衰减。

  所以此时的朝仓家和织田信长的关系在迅速的恶化,并且这一点还有一个问题,浅井家由持有什么态度呢?如果真让织田信长站住脚跟,浅井家就从自己的附庸国真的变成织田信长的附庸国,这样一来琵琶湖的贸易就会受到威胁。
  其实,一个更加确定这种走向的事情已经出现,织田信长决定把自己的手伸向堺港了,如果织田信长可以控制堺港便可以获得与朝仓家一样的贸易地位。
  这样织田信长就能控制南面的贸易权利,琵琶湖的贸易网络可能就会被织田信长夺走,朝仓家和织田信长之所以会爆发战争不是一个偶然。
  是双方在争夺政治、经济、军事权利之上的一个必然选择。想要看清这个问题,就要先谈谈织田信长是如何收服堺港的。
  日期:2015-07-06 19:05:03
  46,琵琶湖攻防战(1)
  堺港是日本战国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这个港口位于一个战略要道之上,又具备不错的港口条件,使得堺港成为非常繁荣的贸易城市。并且这里并不简单的是贩卖普通商品更是贩卖军火的重要地点。
  当时日本已经进入到了热兵器出现的时代,由欧洲人传入的火绳枪被本土化比较有名的是种子岛火绳枪,日本人通常称火绳枪为铁炮。堺港就是一个重要的铁炮交易场所,由于铁炮的制造难度大价格非常昂贵。附着在铁炮的维修、弹药等问题也成为重要的商品。
  这么重要的地方看起来应该是人人争夺的要点可是并不是这样,堺港处于一种自治的状态,很多大名都前往堺港购买所需的军用物资和商品。对当时的很多大名来说已经认识到了铁炮的重要性。
  当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方面很多武士热衷够买铁炮,另一方面很多武士阶级反感铁炮,认为利用铁炮杀人违反了武士道精神。请注意这一点并非孤立,在欧洲的时候很长时间都极力限制弩的发展。当然暗中弩还是随处可见,可是为什么要限制呢?

  因为弩和铁炮都有两个共同的优势,第一个优势是他们可以保持一个较长的攻击状态,只需要把弩箭和弹丸分别填入弩和铁炮之中,那么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不必像弓那样需要持续保持拉弓状态才能攻击他们就能在想要攻击的时候攻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第二个优势就是从一个农民手中的弩和铁炮中射出的弩箭和子『弹』与欧洲骑士与日本的贵族武士的弩箭和铁炮射出的弩箭和子『弹』是一样致命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