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8-24 13:17:18
很多人都认为《红楼梦》第五回是整部小说当中最为重要的一回,因为在这一回里,“曹雪芹”不仅通过警幻仙姑对贾宝玉的警示而突出了这部书对世人的警醒作用,而且里面还写了大段有关“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图画,最后还唱出了那十二首意味深长的红楼梦曲。
如果包括前面的【引子】和后面的【收尾】,红楼梦曲则共有十四支,与贾宝玉之前所看到的“金陵十二钗”簿册中的十四首判词的数量刚好一致。于是很多红学家以及红学爱好者们便把这十四支曲子的内容与十四首判词中暗指的人物命运一一对应并联系起来,作为红楼梦曲也同判词一样,是“曹雪芹”在这里暗示八十回以后这些人物的最终结局。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来讨论。小说第五回是先写贾宝玉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十四首判词,然后再写其听到红楼梦曲的。而且书中说,每首判词中不仅有诗词,还有与之配套的图画。凡是读过《红楼梦》的朋友在看完这十几首判词之后,特别是如果再看了脂砚斋的有关评批,我想应该都会看出“曹雪芹”此处就是在交待判词中其所暗指的人物以及她们各自的未来命运。于是我的问题就出来了:既然“曹雪芹”已经很明白地向我们交待了他写判词的意图,也很清楚地让我们知道了这些人物将来可能的命运,那么他还有什么必要再去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又重复性地再加写十二支(不包括【引子】和【收尾】)具有同样意图的红楼梦曲呢?难道是为了展露一下自己的文才?还是觉得前面的判词没交待清楚,需要再做个补充?
两者应该都不是。一方面,《红楼梦》里满篇的诗词歌赋、对联文章已经让人们领略到了“曹雪芹”超人的才华,他完全没有必要再在这里“哼”几首曲子卖弄一下自己;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十二支红楼梦曲的曲文暗示效果其实并不突出,所暗示的人物和结局反而很模糊,还不如前面十四首判词交待得更清楚、更明白。
另外,从第五回的描述中我们知道,“金陵十二钗”的十四首判词实际上一共暗示了十五个人物,而且几乎是一首判词暗示一个人物。但奇怪的是“曹雪芹”却把《红楼梦》里最重要的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人物的命运放到了同一首判词之中,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而且,按照红学家们的理解,后面的十二支红楼梦曲也只暗示了十二个人物及其命运,这与前面十四首判词所暗示的十五个人物从数量上看似乎也对应不起来啊?
其实,如果你能仔细研究红楼梦曲的话,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假如你不是先入为主地看到前面所谓“金陵十二钗”的十四首判词的话,你很有可能根本就无法看出后面的十二支红楼梦曲的内容与那《红楼梦》中的“十二钗”人物有什么关系。
例如【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如果你事先没看过前面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纵观八十回的《红楼梦》,你能猜出这首【留余庆】的曲子是在写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的吗?
日期:2015-08-24 16:03:45
因此可以这么说,《红楼梦》第五回中前面所谓“金陵十二钗”的十四首判词与后面的十二支红楼梦曲很之间有可能原本就不存在什么关系,甚至有可能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写的。说得更清楚一些,十二支红楼梦曲应该是作者弘时在其原著《石头记》中,将男女主人公甄宝玉和秦香玉两人相关的情感经历精炼成十二首唱曲,并在书中以秦香玉的名义创作和演唱出来的;而所谓“金陵十二钗”十四首判词则是改编人“曹雪芹”为了原貌保留原著《石头记》中这一真实内容并躲避当时“文字狱”的审查,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巧妙地根据弘时《石头记》里秦香玉的这十二首唱曲的内容,虚构了十二个人物,并起名“金陵十二钗”,后又以十一首判词的形式虚拟了这十二个人物及其命运。同时根据他笔下的《红楼梦》改编情节的需要,“曹雪芹”又另外增加了三个人物的判词,从而使读者在先入为主读到判词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产生后面十二支红楼梦曲也是在暗示《红楼梦》里相关人物命运的一种错觉。
《红楼梦》甲戌本的《凡例》中说:“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从《凡例》可知,“曹雪芹”所题的《金陵十二钗》这一书名,并非是指书中一定有十二钗女子,而是根据这第五回中的“金陵十二钗之簿籍”而来;而“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则又是根据“可考”的十二支红楼梦曲而来。
所谓“可考”,就是表示可以考证的,即是有出处的。那么,十二支红楼梦曲的出处又是出自哪里呢?当然就是“红石”的原著《石头记》了!
按照小说里的顺序,十二支红楼梦曲的曲名分别为【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 【分骨肉】、 【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和【好事终】。现在就让我们对这十二支红楼梦曲一一进行一下新的解读。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很多红学家认为曲中的“山中高士晶莹雪”是指薛宝钗,“金玉良姻”是指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世外仙姝寂寞林”是指林黛玉,“木石前盟”则指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前世之缘。而这首曲子的意思是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之后,虽然夫妻相互尊重,但宝玉并不爱宝钗,依旧惦记着林黛玉,所以内心不平。
这实际上是程伟元和高鹗所续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对此的注释。就像后来的《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反对封建家长包办婚姻这一主题思想根本不是其原著《会真记》的真实思想一样,程伟元和高鹗后续的四十回所引导的人们对【终身误】这支曲子的注释,同样不是“曹雪芹”的真实意图,更不是《石头记》的作者弘时的真实思想。
如果说“金玉良姻”是指宝玉与宝钗之间没有情感的婚姻,那么你如何解释红楼梦曲【引子】里的那句“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再说,如果宝钗对宝玉没有吸引力的话,《红楼梦》里又何必要让与宝玉在梦中有肌肤之亲的秦可卿兼有宝钗之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