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版中国史》
第1节

作者: tqzrd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1-23 13:01:00
  一个“代理妈妈”的异想天开
  我年近不惑,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却责无旁贷地做了三个孩子的“代理妈妈”。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但六年辅导孩子学习和混迹于家长群讨论的经历使我自信:对于教育,我有资格发言。尤其是对历史教育,一个深爱历史的妈妈确实很难忍住谈谈对历史教育的一些看法。
  按照目前新课标教材,孩子们系统学习历史知识一般是从初中开始,到高中结束(大学选择历史专业的除外),历时六年。六年时间并不短,关键是六年时间孩子们真正收获了什么?先说初中三年的历史教材,虽然观点很新颖,理念也逐步同国际接轨,但教材空乏枯燥,鲜有生动有趣的事例去佐证历史发展的规律,除了少数爱好历史的学生自己课后大量补充阅读,孩子们初中三年毕业,历史知识基本是一片空白。而高中孩子的苦恼就在于高中教材是给历史基本功扎实的孩子编写的,因为是专题学习方式,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如果孩子没有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根本无法真正理解掌握,而这一阶段教师的职责更多是教会孩子怎么攻克高考题,也不会注重孩子的历史知识体系建设。于是,六年的历史学习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串串的问号和一串串的遗憾。

  如果在中学学习的盛宴里,历史是一盘咸菜,上不上菜并不影响宴席的丰盛,那我会对现状保持沉默。但历史是一盘咸菜么?答案有两个:第一、如果孩子初中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参加中考,高中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参加高考,那历史就是一盘咸菜。甚至在高考改革历史推出考场以后,历史连咸菜都不算,只能算零食。二、如果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审美能力,洞察能力……那历史就是学习盛宴里色香味俱全的头菜。司马光说:历史是前车之鉴。知道古人是如何成功的,我们就可以去效仿他;古人是怎样失败的,我们就可以引以为戒。吕思勉说:学历史就是要探明社会之为社会的原因的。理解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欧洲?欧洲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日本?若想探明世事由来的原因,必须探究事物发展的源头。我说:好希望有一套通俗版的教科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品味历史的大餐。

  为此,我努力为孩子寻找通俗版历史作品。吕思勉、黄仁宇、易中天等的作品都很棒,对有点历史基础知识的成年人来说是绝好的书。但对孩子们来说,有的理论性太强,缺乏感染力,有的很通俗有趣,但知识不系统。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不受传统修史的框框束缚,用于中学孩子普及历史非常棒,但他只写了明朝一部。袁腾飞老师的《腾飞五千年》相对系统,但叙事情节相对简单。

  我怎么才能给孩子找到这样一套书?我突然异想天开靠自己编辑,供孩子们阅读。在此,我必须申明,我不是一个写手,对于这一次编辑写作的成败我并没有把握。我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和一个深爱着家里三个孩子的“妈妈”。
  日期:2015-01-23 13:01:38

  第一章  上古传说
  第一节 宇宙从哪里来
  宇宙从哪里来?我们至今探索不止,争论不休。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大爆炸宇宙论”。1927年由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提出:最初宇宙的物质集中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有意思的是:这个理论竟然和中国先民对宇宙起源的猜想不谋而合了。据三国时期徐整著的《三五历纪》记载:若干年前,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唯一的生命体盘古酣睡在宇宙“蛋”里,18000年后,盘古先生一觉睡到自然醒,中国的历史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醒来的盘古,伸个懒腰,把“大鸡蛋”撑碎了。里面的气体沉浮变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不断上升变成天。一部分重而浊不断下降变成地。盘古手撑青天,脚踏大地,在天地间不断长大,天不断增高,地不断增厚。就这样过了18000年。盘古终于累了,他倒了下去,在他倒下去的刹那间,他的左眼飞上天空变成了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飞上天空变成了月亮,两眼中的泪水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他的汗珠变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万物滋生。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版本有多个,盘古的名字也有很多争议,因为说法纷繁复杂,但故事主体变动不大,就不在此一一列举。另外,还有一些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是从印度进口的,也有历史学家捍卫这个故事的民族原创性。争议归争议,盘古创世的故事对中国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得到史学界公认的。比如:董仲舒把人身比作宇宙,说人的颈部以上象天,颈以下象地。人有366个小关节,所以一年有366天。人有12个大关节,所以一年有12个月。五脏与五行相配,四肢与四季相配,这种认为人与自然有着共同规律性的“天人合一”思想很明显从盘古肉身化作万物中吸取了养分。

  一个民族的创世纪神话,往往是破译民族文化的密码。
  日期:2015-01-23 13:04:19
  第二节 人从哪里来?
  人从哪里来?教科书严肃地告诉我们:人是从猿进化而来。少年时代的我曾自豪地宣称“我的祖先是猴子”,那时,教科书对我来说是绝对真理,认同教科书的金科玉律代表我掌握了真理。但我现在真心领会到孔子夫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尤其是教科书),也真心希望有一本教材能告诉孩子:你们的探索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教材教给你们的,仅仅是一个时代主流的观点,而不是结论。比如进化论,它本身是一个假设,做出假设后,生物科学家达尔文收集了大量的标本用于证实这个理论,它确实在十九世纪乃至今天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现在仍有很多科学家提出各种理据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正确性,最简单地质疑是:如果进化论是真的,一个民族是如何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化,若干人齐刷刷地一起进化完了?为何没有一个继续向下进化的?

  谜团留给孩子们在未来去探索,我们还是回来看看中国先民如何解释人类的起源? 
  版本一:盘古的精灵魂魄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版本二:盘古死后元神分三变为清气上升而成三清,是为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后来,大母神女娲看到山川一片秀丽,就想创造一种跟自己类似的生命体,于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黄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团捏成一个个小人的形状。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乱跳。因为用手捏人速度太慢,女娲就顺手拿起一截草绳,搅拌上深黄的泥浆向地面挥洒,结果泥点溅落的地方,都变处一个个活蹦乱跳的人。从此,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然后,女娲让男女相配,叫他们自己生育后代,一代一代绵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