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2-02 16:54:05
5、铸九鼎
涂山之会后,各方诸侯为表示敬意常来国都阳城献"金"即青铜。大禹将这些青铜制成了九鼎(鼎是一种祭祀礼器,也是一种吃饭用的盛器),每个鼎分别铸着九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中央大鼎,因为豫州是中央枢纽)、梁州鼎、雍州鼎。用九鼎来象征九州,象征自己一统江湖的成就。他把九鼎称为镇国之宝,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此后,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但后来下落不明。
值得一提的是,九鼎的铸成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青铜的锻造技术通过五帝时期的酝酿,到夏朝已经变得相当成熟。青铜铸造,需要红铜加入锡或铅,因这三种物质的熔点不一致,锻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此庞大的青铜器九鼎铸造成功,说明了夏朝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6、国家的概念
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大禹建立了一个国家。
但什么是国家?百度大娘提供了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管理范围,固定的社会人群,拥有完整的政府管理机构、军队、独立的元首。国家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
按照这个概念,我浅显的翻译一下,国家的建立至少具备四个条件:疆域、赋税、军队、元首。
日期:2015-02-03 12:58:10
二、启
启,也称夏启、夏后启,大禹和涂山氏的儿子。
传说当年大禹在治水途中邂逅涂山氏(东夷部落的女子,一说大禹和涂山氏结婚是因为涂山氏部落军事实力雄厚,属于政治联姻),相爱结婚,新婚四天后,因为大禹肩负治水重任,离开了涂山氏。后来,涂山氏生下启。
没有资料提及大禹除了启,是否还有别的儿子。不过就王位世袭的游戏规则来说,大禹有一个儿子就够了,何况,这确实是一个能干的儿子。
禹死后,启按照禅让的惯例避位,让伯益(大禹承诺禅让的继承人)作君主。结果诸侯也离开伯益的根据地到启的根据地,臣子和人民也支持启。唉,这样的记载不断的重复,只好给这一类故事统一写个题目叫:信不信由你。
其实研究故事的真假没有意义。故事可能是真的,因为这时候的国家政权,经过大禹多年的经营,已经牢牢的掌握在了大禹家族手中,启在父亲的培养历练下有勇有谋,对于获得政权,启应该有充分的信心。父子为了对得起观众两人联手做做秀也是正常的。故事也有可能是假的,因为就夏启后来果断老练的作风来看,也许他都懒得做这场政治秀。综上所述,该故事真假不影响事情的性质和最终的结局。
1.甘之战
据《史记》记载,启获得最高统治权以后,也想像父亲一样,通过盟会巩固政权,但有一个不识趣的诸侯有扈氏在盟会上公然表示不服。夏启立即召见六军将领说:有扈氏废弃善政和养民的原则,为了救人民于水深火热,我必须奉行上天旨意惩罚他。启确实是一个能干的领导者,一个能干的领导者,总是能冠最正义的理由为自己谋一切福利。
《尚书》记录启开战前的告辞,名《甘誓》。很有文采,因为是普及版历史,想尽量不出现古文,在此不原文抄录,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来看看。第一段说明兴师讨伐的缘由是敌人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罚。第二段宣布军事纪律,命令部属忠于职守,努力战斗将受到奖赏,违背命令者将被处死。
战争的过程没有记载,结果很明确,夏启获胜。
2、武观之乱
夏启平定有扈氏的叛乱后,王位已经确定由夏启家族承包,夏启无比的轻松,于是迅速沉湎于淫逸享乐之中。《论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夏启每日乐歌高唱,万人齐舞,酒气盈天,其实危机已经四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启不可避免的老去,问题来了。王位世袭制确定了夏启家族独家经营夏王朝,但是,对于家族内部如何分配权力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大禹当年没有烦恼,因为启是独子。而启有见历史记载的儿子至少有五个。长子:太康、次子:元康、三子:伯康、四子:中康,一作“仲康”、五子:武观。据说,启的晚年已发生了诸子争立的动乱,季子武观因此被放逐西河(河水之东的晋南或河水之西的陕西韩城一带,还有的说在河南安阳附近)。被流放的武观不仅仅没有深刻反省,面壁思过。父亲的强势无情,反而刺激了他对权力的欲望,等到继承人问题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武观发动叛乱,企图暴力夺权。大将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才平定武观的叛乱,夏王朝暂时保住了。
日期:2015-02-04 11:52:23
三、太康、仲康、相
为何要从三个王放在一起讲述?一是因为他们故事联系紧密,二是因为以他们名字命名的时代,故事的主角却另有其人:这是一个少见的现象,两位异姓臣子夺取了王位,但并没有改朝换代。不过,这两个异姓王在儒家正统思想看来属于谋逆篡位,所以,儒家撰写的史书不承认他们的王位。因此,太康虽然真正在位只有2年,但名义上在位有29年。
太康是启的长子,跟启一样他贪图淫乐,喜欢打猎,导致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乘机进攻夏朝的都城安邑,武力夺取了夏政权,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历史专门为这个故事起名“太康失国”。
太康被驱逐后,后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夏王,自己操控实权。仲康死后,仲康的儿子相继位,此时后羿已经羽翼丰满,不再满足实权操控,于是又想杀了相自己当了国王,相收到消息,连夜逃走。这个故事的历史专有名词叫“后羿代夏”。(关于后羿,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他作为神话故事“后羿射日”的男主角,已经多次被搬上荧屏,并深受妇女儿童的喜爱。但不少学者认为,后羿射十日的神话,正是后羿射杀“相”的误笔,后经历代传说演绎才有了绘声绘色的故事版本。)
历史的大戏,总是在重复上演,只是不断更换演员而已。后羿当国王以后也荒淫无度,喜欢打猎,他的家臣寒浞乘机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在后羿外出游猎归来时把他杀死,自己登上了王位。
值得多提一笔的是寒浞,因为他和我们下一位主角少康有对手戏。
传说,寒浞从小他作非为,也不知道他具体干什么坏事情,导致伯明氏(东夷部落的国君)大怒,下令将寒浞驱逐出境,当时寒浞只有十三岁。寒浞聪明伶俐,来到夏都以后,竟得到了后羿的信任。后来的剧情发展,几乎跟所有篡位夺权的奸臣故事一样,寒浞溜须拍马,结党营私,后羿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坚信寒浞的忠诚,不顾群臣的反对,让寒浞总揽朝政。最后,后羿用生命为自己的愚蠢买单,寒浞自立为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