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下)》
第1节

作者: 虎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7-05-16 10:02:00
  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下)
  引语
  自公元前548年赵武执政,至前453年赵、魏、韩三家联合袭灭知氏,历时共95年,属于《晋卿史》下部记述的内容。这95年又可以大体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稳定时期(前548-前597年)。前546年,晋、楚两国在宋国召开弭兵大会,双方平分霸权,自此,一直到春秋之末,晋楚双方再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会战,甚至直接的冲突也不多了。一般认为,这次弭兵符合晋楚双方的需要,因为楚国需要集中精力对付来自东方吴国的强劲冲击,而晋国的各个大家族则要集中精力进行内斗。公元前546年的弭兵,标志着春秋时期的斗争形式,由诸侯争霸转换为各诸侯国的内部斗争。但事实上,在前548-前597年的50年时间,晋国内部六个大家族分把晋国六卿职位,整整50年时间没有发生大族兼并事件,这与此前的80年相比也显得平静得出奇:从公元前632年,先后有11个家族担任过卿位,到前550年,80年间有5个家族被灭,平均15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

  晋国出现50年的长期稳定(大体稳定),原因有三:第一,人员因素。这一段时间,先后由赵武、韩起、魏舒、士鞅担任正卿,四人都长期生存于晋国政坛,经验老到、阅历丰富,才智优异。在品质上,无论是忠公体国的政治家还是一心谋家族利益的政客,都不缺乏把握国家全局、协调家族关系、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和才干。第二,体制因素。晋国各家族之间长期冲突、兼并不断,主要是各大家族都想在三军六卿的体制内谋得一个卿位,为了协调这样的矛盾,晋国也先后采取过四军八卿、五军十卿、甚至六军十二卿的体制,但是卿数太多,政令则更难统一,内斗更加激烈,所以最后还是恢复到三军六卿的模式。前550年,栾氏被灭,晋国正好剩下六个世卿家族,这样,每个家族分享一个卿位就有了保障,家族不必为卿位而处心积虑,不必再冒着伤筋动骨甚至灭门的巨大风险去进行殊死内斗了。第三,潜心质变。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变革最烈,所以表面上的兼并、争斗,其实也就是各种统治方式之间的比拼,而不同统治方式的孕育和形成,则需要时间和相对平和的环境。这50年,就是晋国六大家族在各自的封地内形成不同统治模式的时间,各家纷纷建立起不同的经济、政治模式,只有待各种模式酝酿成熟,真正到了优胜劣汰的当口,更加剧烈残酷的内斗才会彻底爆发出来,由比较优越的统治模式兼并和取代恶劣的模式。

  第二阶段:兼并时期(前597-前453年)。第一次兼并发生在前497年-前490年,晋国进行了整整7年的剧烈内战,其结果,范氏、中行氏被逐出晋国政治舞台,剩下赵、魏、韩、知四家并立;第二次兼并发生于前453年,最强大的知氏图谋统一晋国,兼并其他三家,由于执政的知瑶过于狂妄和疏忽,反而被三家联合偷袭攻灭,自此,晋国已经实际上分裂为赵、魏、韩三个国家,虽然晋国这一外壳还是又维持了50年(直到前403年三家被周天子正式任命为诸侯)。

  两次兼并战争进行得你死我活,晋国作为一个概念上存在的整体,自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45年时间,晋国已经不再是号令诸侯的霸主了,而南方的楚国也日渐衰落,甚至一度几乎为吴国所灭,晋、楚两个老牌超级大国地位衰落,天下的局势也就从霸主时代走向了强国并列时代。齐国人利用晋国内斗的时机频频出击,一度对晋国占据优势并确立了东方霸权。而随后,吴国势力强劲北上,战胜齐国并与晋国争霸。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攻灭吴国,一度称霸诸侯。但是越国偏处东南,实际上难以统领天下诸侯。到了春秋末期,也就形成了晋、齐、楚、越四强并立,互不相属的格局。

  晋国国力的强大,这时候就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内部斗得你死我活,动荡不堪,其他诸侯也还是没有趁机灭晋的野心和能力。到了三家分晋之后,赵、魏、韩三家最终都跻身战国七雄的行列,魏国甚至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诸侯;直到战国中后期,赵国依然兵力强悍,足以与强秦决战。这样的事实,不由令人回想起春秋时期那个曾经国大兵强、号令天下诸侯一百余年的晋国,那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梦幻般的称霸时代。

  那个风流云散的伟大的晋国,徒令人无限感念而又唏嘘不已……
  日期:2007-05-16 10:24:52
  第一编 平分霸权
  第一章 争霸格局再趋平衡
  公元前548年7月,晋、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杞、小邾十二国国君在重丘隆重结盟,中原大家庭再次走上团结之路。在一片祥和的酒香之中,刚刚上台晋国执政赵武向各国代表透漏一个更家令振奋人心的计划:跟南边的楚国集团也斗了几十年了,大家都太累了,也该歇歇了,我和楚国的令尹子木脸熟,有时间找他好好说说,弄好了,咱们大家都不用再打仗了。
  这是一位德才兼备、忠于国家而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当时的晋国各家族关系和睦,群臣人才辈出,中原联盟也趋于稳固。而在南方,楚康王也加快了重新争霸的步伐,楚国贤臣子木担任令尹,内政趋于清明,对吴国的战事也取得胜利。晋楚双方逐渐达到了一个大体均势的局面,因而它们之间才有了第二次的弭兵——一个顺利持久的和平条约得以诞生。
  第一节 晋国与中原联盟的稳固

  一、赵武执政时的晋国形势
  (一)年轻的晋平公
  晋平公名彪,晋悼公之子。前558年11月,完成恢复晋国霸业、刚刚30岁左右的晋悼公英年而逝,平公的母亲是晋悼公即位(前573年)之后嫁过来的,平公最早生于前572年,因此,即位时的平公最多也就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即位之后,立刻面对着齐国的严峻挑战,楚国的频繁窥伺。其后,士匄驱逐栾盈,前550年栾盈潜回都城,晋国发生内乱,栾氏最终被灭。其间,齐庄公趁火打劫,攻占晋国城邑。前548年,晋国内乱之后立即组织诸侯伐齐,大军压境,齐国权臣崔杼弑杀齐庄公,与晋国求和,一场风波方始平息。

  可见,年轻的晋平公即位10年以来,始终是在内忧外患中度过的,而且他年纪尚幼,晋国事务基本由荀偃、士匄两位执政主持。到了赵武执政时,晋国内外形势也恢复稳定,而晋平公也已成长为20多岁的青年了,赵武是忠臣,因此平公也就得以比较充分地在国家事务中体现出自己的意志。

  晋平公,正如“平”
  这一谥号一样,大体上是一位基本合格的守成之君:有一定心思才智,但不足以有大作为;有一些骄奢怠惰,也不足以败政亡国。依靠乃父悼公打下的基业和历任执政的扶持,这个平公平平稳稳地在位26年,晋国也基本上是在一种平和状态中度过的——尽管这是一种走向衰落的平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