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下)》
第2节作者:
虎公 (二)诸卿关系
前548年7月,士匄去世,赵武执政,当时的晋国六卿,是六大家族各占一席:
中军将:赵武 中军佐:韩起
上军将:荀吴 上军佐:魏舒
下军将:士鞅 下军佐:程郑(不久即换为荀盈)
1赵氏
A赵武(赵文子)
前583年赵家遭受劫难,虽然得以保留封地,但家族的继承人赵武这时候只是个不到10岁的孩子,赵家元气大伤。前573年,年方十四岁的晋悼公即位,提拔赵武为卿,任新军主将。前560年春,晋悼公在绵上举行阅军,调整三军将帅,这次调整,由于韩起等人的主动谦让,赵武的级别突飞猛进,获得了上军主将的位置,在“六正”中列第三。前554年春,士匄(范宣子)开始执政,赵武也顺升到二把手——中军佐的位置。
从赵氏孤儿一跃而成为晋国正卿,赵武首先要感谢与赵家世代亲密的韩家:当年,在赵家家破人亡、封地被收回,几乎在晋国彻底消失的时候,是韩厥站出来求情,赵家得以休养生息;在赵武作为政治新人的时候,又是韩厥的儿子韩起带头逊让,赵武得以在晋国政坛突飞猛进。赵武还要感谢一代英主晋悼公,是他慧眼识才,超拔了这位文质彬彬而又忠勤于晋国的良臣。现在的赵武,已经从一个翩翩少年成长为一个年过40岁的中年人,一位沉稳老练的政治家。关于赵武的人品才干及执政风格,将在后面的内容详述。但这里要强调的是,赵武执政期间,君臣之间以及各大家族之间关系相对融洽,晋国内部是少有的稳固,这本身就是一项难能可贵的政绩了。
B赵胜(邯郸胜):赵氏旁支
自从前583年“赵氏孤儿”事件后,赵家人丁凋零,但是赵氏在晋国还有一个侧枝,就是邯郸氏。赵穿是赵盾的从父兄弟,赵穿生子赵旃,赵旃生子赵胜。赵胜封于邯郸,遂从赵氏分出,独立为邯郸氏。虽然在法律上算是独立门庭了,但赵胜还算是赵武的堂兄弟,两家的关系自然非比寻常。
2韩氏
A韩起(韩宣子)
韩起,韩厥少子,一个高素质而又长寿的政治家。前566年10月。韩厥告老,韩起成为韩氏宗子,担任上军佐。前554年,元帅荀偃去世,士匄(范宣子)执政,韩起升任上军将。赵武继任中军元帅,韩起也升任中军佐。
作为地位仅次于赵武的大臣,现在的韩起已经踏入晋国政坛近20年了,资力比赵武还老。不仅韩、赵两家关系由来亲密,韩起与赵武的个人关系也十分融洽。晋国六卿的前两位如此协调,也成为当时晋国内部如此稳定的重要原因。
B韩襄(箕襄)
韩无忌之子。韩无忌是韩厥长子,有废疾(残疾,可能不很严重),所以让将韩氏宗子的位置让与弟弟韩起。韩无忌似应卒于前557年之前,因为此年,晋平公即位,封祁奚、韩襄、栾盈、士鞅为公族大夫,韩襄为无忌之子。可见这时无忌已经不再任职,应该是已经病逝或者病重了。
韩襄承袭其父公族大夫之职,《左传》又称其为箕襄,应该是封地在箕。
3中行氏
A荀吴(中行穆子)
荀吴,荀偃之子。前554年荀偃病危,临终指定荀吴为家族继承人。荀吴进入晋国六正行列,为上军佐。赵武执政,荀吴升任上军将。
荀吴是位威武彪悍的将军,一生似乎专门帅军打击戎、狄势力,同时,在政治上忠厚少文,总体上是一个刚毅木讷的贤臣。荀吴多次领兵伐狄,后面将作专门介绍。
B 程郑
程氏为荀氏别族。程郑就是荀骓之孙,程季之子。
前573年,悼公任命荀宾为乘马御(即“赞仆”,马官)。前552年,晋平公任命程郑为下军佐,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548年冬,即赵武执政后不久,程郑就去世了。
4魏氏
A魏舒(魏献子)
魏舒,魏绛之子。前552年夏季,魏绛去世,随即栾盈被范氏驱逐,魏舒进入晋国六正行列,任下军主将。赵武继任执政后,魏舒的职位也顺升到上军佐。
5范氏
A士鞅(范鞅、范献子)
士鞅,士匄嫡子。士鞅自前559年参加晋国伐秦之战,前509年代替魏舒执政,约去世于前500年前后,在晋国政坛生存约60年,是晋国200多年间政治生命最漫长的人物。前548年,士匄去世,士鞅任下军将。
B 士弱(士庄子、士庄伯)
士弱,士渥浊之子,为晋国司法官(理),并与乃父一样,因学识而备位国君顾问。在辈分上,士弱是士鞅的叔叔,虽然范氏已经从士氏分出了。
前547年六月,晋国组织联军讨伐卫国,囚禁了卫献公,回国后将其关押在士弱府上。此后士弱的活动即不见于《左传》。
C 士瑕(士文伯、伯瑕)
士文伯:士弱之子,也是晋国的理,士鞅的堂兄弟。
士文伯事迹在前548年之后,多次与郑国的子产上演雄辩的对手戏,但与父亲士弱一样,每次都甘拜下风成为子产的“绿叶”。
6知氏
荀盈(知盈、知悼子)
荀盈,荀罃之孙,知朔之子。荀盈生于前565年,出生后不久,父亲知朔就去世了,小荀盈刚刚六岁(古人算虚岁),前560年,祖父、当时的晋国执政荀罃也离他而去,好在接下来是堂伯父荀偃执政,荀偃于前554年去世,荀盈也才12岁,继续依靠他的堂兄荀吴扶持。在家族斗争如此愈演愈烈的政治环境下,一个儿童能支撑门庭而不被兼并,实在是荀吴全力扶持的结果。
前548年冬,程郑去世,18岁的知盈出任下军佐,知氏重新出现在晋国政坛。
日期:2007-05-16 10:27:26
(三)晋国群大夫
在晋国,除了六卿之外,还有一个数目庞大、人才济济的的大夫阶层。大夫的地位在卿以下,家族实力也不如众卿家族,但也是晋国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一般而言,大夫阶层更家忠于晋国政权、忠于国君,因为只有国家机器的有效存在和国君有一定权威,才可以保障他们的家族免于强悍的世卿家族所兼并。另外,晋国的群大夫也是晋国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主要推动力量。这一时期,晋国的大夫阶层里出现了一大批才干卓越的名臣。
1羊舌氏
羊舌氏是晋国公族,出自晋武公。晋武公有子名伯侨,伯侨的孙子封于羊舌(在今山西洪洞县),就是活动在晋献公时期的羊舌大夫,此时羊舌氏家族就已成立。羊舌大夫之子名羊舌职,晋景公时期活跃于晋国政坛,前573年被晋悼公任命为中军尉之佐,前570年去世,但羊舌职的几个儿子纷纷走上晋国政坛,羊舌氏成为晋国的一大名门。
A羊舌赤(伯华)
羊舌赤,字伯华,羊舌职之长子。前570年羊舌职去世,经祁奚推荐继承了中军尉佐之职,当年就阻止了悼公怒斩魏绛。羊舌赤多谋,而且长寿,直到前537年尚且在世。
B羊舌肸(叔向、杨肸)
羊舌赤之弟,晋平公为大子时就是前557年晋平公即位,担任其傅(大傅,晋平公为大子时就是其傅)。封邑于杨(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