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下)》
第12节作者:
虎公
日期:2007-05-23 09:26:35
二、诸侯朝楚
(一)郑君朝楚
对晋国的朝见顺利完成,该楚国了,但事情的经过颇让楚国人生气。
先是郑国人的做法惹怒了楚国。前545年,宋、郑两国正闹饥荒,国库很不宽裕,所以,郑国人只是派大臣子大叔(游吉)到楚国朝见。郑国人这么做可能还有一层考虑:虽然现在亲近晋国,但是郑国在以往曾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摇摆于晋、楚之间,晋楚争霸,对郑国的争夺是其核心内容,郑国在那几十年间吃尽了苦头,记忆太深刻了。这次只派大臣前往,似乎更是为了避免晋国人的猜疑。
但在楚国人看来,郑国的行为无异于挑衅甚至蔑视!8月,子大叔刚走到汉水,就被楚康王的使者拦了回去:“条约明明规定诸侯交相见,贵国国君也是正式缔约人。现在却派您来,您还是回去吧。我们的国君会马上去晋国问问怎么回事,然后再通知你们!”子大叔十分难堪,愤愤答复使者:“宋之盟明确规定,盟主要保障中、小国利益,保障各国维护自身安定,镇抚国内民众,遵循礼仪,接受上天的赐福,这也楚王亲自承诺的。现在鄙国有灾,处境艰难,所以才变通一下,派我带着礼物前来朝见。现在你们指责鄙人没有资格代表郑国,非要我们的国君在国家艰难的情况下离开国内,跋山涉水、冒犯霜露前来朝见,我们当然会服从命令的。其实我们的国君也愿意亲自前来,只是考虑到那样做并不符合盟约规定,违反盟约,也会让贵国丧失名誉,对你们的国君和执政的名声也不利。现在既然你们这么要求,我们的国君岂敢害怕劳苦而不来?!”
子大叔悻悻回到郑国复命,并对执政子展说:楚子(楚国虽然私自称王,但正式爵位只是子爵,说楚子而不称楚王,表示厌恶)快死了!他不修明自己的德行,而一味向诸侯贪求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样的人想要长寿,可能吗?还是让国君去吧,到了那里正好给他送葬,让楚国人高兴一下。楚国人这样做事,近期内不可能号令诸侯,我们郑国也可以稍微送口气了。
9月,郑国再派子大叔到晋国汇报情况,得到晋国许可后,再由子产陪同郑简公,一同到楚国朝见。
日期:2007-05-23 09:28:12
(二)漫长的朝见
郑简公到了楚国后,迟迟未获准回国。12月,宋平公、鲁襄公、陈哀公、许悼公也赶往楚国。
宋平公、鲁襄公同行,才走到汉水边,得知了楚康王刚刚去世的消息。还要不要继续前进?鲁国的随行大臣们发生争议,一种意见认为,这次朝见是对楚国履行盟约义务,而不是仅仅为了康王个人;也有人觉得不必想那么远,建议回去。最后是叔孙豹决定,继续朝见。而宋国人则相反,向戌说:“我们是为楚王一个人、而不是为楚国来的。现在国内饥荒,我们自顾尚且不暇,哪里顾得上楚国?还是先回去与民休息吧,等他们立了新君后再相机应付他们。”
按说,鲁国人的选择应该是更忠实、更合乎道义的,可他们忘了,对方是拿所谓道义当玩偶的楚国人。还是向戌更实惠,可能是因为他更了解楚国的实际情况。事实证明,这次宋国人溜走,事后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反而是继续赶路的鲁国人落了个叫苦不迭。
忠诚履约的鲁襄公就这样在南方的楚国度过了新年,本国的大年初一朝会也被迫取消了。更有甚者,楚国人居然要求鲁襄公“亲襚”,即亲自为楚康王的尸体穿衣(一说是将送死者的衣服放至灵柩东侧)!按照周礼,这本该是诸侯的臣子到别国吊丧所做的事情,襄公自然十分不满。但说到玩礼仪,鲁国人才是祖宗,叔孙豹告诉襄公:“只要先祓除殡边不祥之气,然后再亲襚,性质就成了朝聘时送礼物了。”于是,鲁国的巫师拿着桃木棍和笤帚在灵柩上先耍了一通,然后,襄公为楚康王“亲襚”。楚国不懂,也就只是好奇地看着,事后才知道,这原来是国君参加臣子丧礼的程序,但后悔也来不及了。
鲁、郑、陈、许四国的国君在楚国一直待到4月,亲自为楚康王送葬,四位国君送到出国都城的西门外,随从臣子们则一直送到墓地。随后是新君即位的典礼,楚康王的太子麇(郏敖)即位当了楚王,由于令尹子木也在康王死后不久去世,郏敖的叔叔王子围担任令尹,权倾楚国。当时,郑国的行人子羽就预言:这么安排不合适,令尹一定会取郏敖而代之的。常言说,松柏之下,草是长不高的。
这里特别介绍一下王子围及其家事,因为这里面涉及一个类似传奇的真实故事,而且他也是一个在今后十几年中搅动天下的“大人物”。
楚共王熊审在位31年(前590-前560年),这是一位对家庭、事业都十分负责的人。事业方面,他为了楚国的霸业奋斗不息,以至眼睛都被晋国人射瞎了,虽然当时的楚国被晋国所压制,但毕竟精神可嘉;家庭方面,生产力旺盛,子息众多,光是自己喜欢的儿子就有五个,依次叫做:昭、围、比(子干)、皙(黑肱)、弃疾。但五个人都不是嫡子,正妻秦赢(秦景公之妹)并没有生下儿子。共王晚年自然要面对立嗣问题,他犹豫不决起来,最后干脆决定:遵循天意。共王准备好一块玉璧,遍祭楚国的所有名山大川,发出祈祷:“请神在五个孩子里面选出一个,主持楚国的社稷。”
随即将玉璧向山川展示,说:“谁正对着玉璧下拜,他就是上天择立的新君,我绝不敢违背!”最后,共王与自己的宠妃巴姬秘密将玉璧埋在祖庙的大厅之下,让五个孩子斋戒后依次进来叩拜列祖列宗。结果,第一个叩拜的长子昭两脚正跨在玉璧上,围的肘压到玉璧,比、皙两人都离得较远,弃疾最小,让人抱着下拜,两拜都压在玉璧的纽(用以穿绳的小孔)上。这样一来,弃疾算是最符合“当璧”的条件,但是又太小了,共王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立了年长的昭,也就是后来的楚康王。这样以来,共王算是自己发了誓又违背了誓言,而这个誓愿早已是尽人皆知,所以有人当时就认为楚国会出乱子,大臣(斗)韦龟就很信神的选择,并嘱咐自己的儿子曼成然日后紧跟弃疾。
现在,“跨璧”的楚康王死了,而“肘璧”的围和“当璧”的弃疾还在,这两个人以及所有的楚国人似乎也就得到了某种微妙的心理暗示。
话说回头,国君们在楚国几乎停留了半年,而楚国的风貌给鲁襄公的印象很是不错,但霉运紧跟着就降临了:刚走到楚国的边境方城,他就得知,执政大臣季武子居然擅自将国家的卞邑(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据为己有,而后派亲信公冶前来迎接襄公回国,同时递上书信:卞邑人谋反,已经被臣平定了,现在地方在臣手上——逼迫襄公追认既成事实。 “三桓”早已把持鲁国政权多年,鲁襄公四岁即位,到现在29年,也受了三桓、尤其是季氏家族29年的挟制,这次居然如此明目张胆,襄公实在难以忍受,甚至想返回楚国,请楚国人出面清理门户。后来在大家的劝解下,还是忍气吞声回到了国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