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下)》
第15节

作者: 虎公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赵武被叔孙豹打动了,决定挺身而出,力劝楚国方面高抬贵手。乐王鲋索贿失败还受到羞辱,心里正在悻悻,看到赵武如此,马上阻拦:“诸侯盟誓还没有结束,鲁国人就悍然违反盟约,盟誓还有什么意义?不征讨鲁国也就罢了,现在又要放掉他们的会盟代表,晋国的霸主还怎么当?您一定要处死叔孙豹!”赵武不为所动:“面临危难而不忘国家,是忠;明知有难而不弃职守,是信;为了国家而舍生忘死,是贞。以忠、信、贞为依据去做打算,是义。一个人具有了忠、信、贞、义四项美德,怎么可以处死他?现在有人甘于牺牲自己而为国家谋利益,能不去爱惜吗?如果做臣子的都能这样爱国家,大国就不会丧失权威,小国也不会被人欺凌。如果叔孙这样的行为获得善果,就可以用来引导所有做臣子的人,那样,天下还会有败坏的国家吗?我听说:看见善人处于灾患,不救助是不吉利的;看见恶人处于官位,不除掉他也不吉利。我一定要救叔孙!”——最后几句,似乎赵武特意是说给乐王鲋听的。

  为了叔孙豹,赵武向楚国令尹求情:“鲁国虽然有罪,但它的代表没有逃避惩罚,也可谓畏大国之威,敬大国之命了。您如果赦免了他,就能用这种精神勉励您的左右了。如果您手下的官员也都能在内不逃避责任,出外不逃避危难,您还会有什么祸患呢?祸患的产生,都是因为有责任而不能去承担,有危难而不能去坚守。一旦能做到这两点,自然就没什么忧患了。不安抚能做到的人,谁还会去向他学习?鲁国的叔孙豹,就可谓是一位做得到的人了,请您豁免他,以安抚贤人。您会合各国而赦免有罪者,又勉励其贤人,诸侯们还有谁会不欣然归附楚国,视远方的楚国为亲近的对象呢?再者说,边疆上的城邑总难免会不时易主,哪有长久不变的疆界呢?前代的三王、五伯都曾发布政令,划定各国边境,并在那里设置官员守卫,建立标志,并清清楚楚记载在章程法令之上,谁越过边境,就将受到惩罚,即便如此,仍然难以使各国的边界永久固定。于是乎虞舜时代出现了三苗,夏代出现了观、扈,商代出现了姺、邳,周代出现了徐、奄(等违命捣乱的诸侯)。自从没有了德行超凡的君主,诸侯们相互竞争,交替担任盟主,边境又哪能一成不变呢?只要处理好大问题,就足以担任诸侯的盟主了,又何必揪住一些小事情不放?边疆被侵夺的情况哪个国家没有过?做盟主的谁能一一去弄清楚?如果吴、濮两国有可乘之机,楚国的大臣们难道会之顾及盟约而不发动进攻?莒国的边疆事务,楚国还是不要去过问的好。莒、鲁两国争夺郓已经很长时间了,只要对他们的国家没有大的祸害,大可不必理会。这样,既避免了麻烦诸侯出兵讨伐,又可以通过赦免了善人,引导别人呀努力向善。希望您慎重考虑一下!”

  ——赵武的说辞,显然是经过精心构思了的,动之以情而晓之以理,请求对方而不自降身价,态度坚定而语气温和。一番口舌下来,狂傲的王子围最终也就同意了。赵武的坚持自有他的道理,虽然表面上说的霸主不分晋楚、诸侯不分南北,但潜在的界限在大家心里都是牢不可灭的,鲁国,本质上还是晋国的朋友,北方的事务,实际上还是我们晋国人的权限。
  日期:2007-05-25 09:39:41
  五、饮宴赋诗
  会盟结束,鲁国的问题也最终得到处理——不处理的处理。最后一项活动,楚国令尹设宴款待晋国的正卿。
  席间赋诗,王子围赋了《大明》的第一章:
  明明在下, (皇天明明俯察人间)
  赫赫在上。 (赫赫在上万民仰观)

  天难忱斯, (天命无常难测难信)
  不易维王。 (身为君王实属艰难)
  天位殷適, (上天拥立殷纣为王)
  使不挟四方。 (终又使其丧失四方)
  ——面对意气风发,俨然一君主自居的对手,赵武轻轻赋了《小宛》的第二章:
  人之齐圣,  (聪明睿智之人)
  饮酒温克。  (酒后仍能温逊)
  彼昏不知,  (昏聩狂妄之徒)
  壹醉日富。  (酒醉必然发昏)
  各敬尔仪,  (各自慎重举止)
  天命不又。  (天福不可再寻)
  ——综观这次虢之盟,王子围的奢华浅薄,与赵武的沉稳务实,形成两种风格的鲜明反差。前者以做派吸引眼球与闲话,后者以信义赢得实利与人心。这固然与两位执政大臣个人涵养与性格取向有关,但也可见,南人文胜于质,北人质胜于文的地域风格,此时早已形成并颇为牢固了。
  从宴会上的表现来看,楚国令尹急欲成为国君的姿态已经很明显了。事后,赵武询问叔向的看法:“令尹已经把自己当成国君了,他能如愿吗?”叔向:“楚王幼弱,令尹强悍,应该没问题。虽然能得逞,但他必定不能善终。”赵武问原因,叔向解释:强者战胜弱者而心安理得,这个强者就是强而不义。不义而强,他的灭亡也一定很迅速。令尹做了楚王后,必定要急着号令诸侯,晋国比以前已经稍弱了些,诸侯将会去依附楚国。一旦得到诸侯,他的暴虐肯定会变本加厉。他的民众必定难以忍受。民众难以忍受,他如何能够善终?靠强势去获取,不讲信义而获得成功,他一定会觉得强权就是常理。以暴虐作为常理去治国,是不可能长久的。

  日期:2007-05-25 09:40:52

  六、最后的欢宴
  此次活动,赵武再一次赢得了诸侯的亲切感与支持。
  回国途中,赵武与鲁国的叔孙豹以及曹国代表同行。4月,进入郑国境内,郑简公要设享礼,隆重招待三国大臣。郑国执政罕虎来约定宴会的日期,赵武提出,招待礼节从简,一献——即主人向客人敬酒一次——即可。按照周礼,招待上公用九献,侯、伯七献,子、男五献,公、候、伯之卿三献。赵武作为主宾,如约到来,他看见主人依然为他设置了五献所用的器皿,随即推辞,告诉子产:“我已经向贵国执政请求过了,只用一献”。

  享礼之后,开始赋诗饮酒。这次饮宴,主客之间气氛十分融洽,大家尽欢而散。走出来,赵武突然感到一丝衰老的凄凉:我再不会有这般的欢乐了……
  不知为何,《东周列国志》的作者对赵武的心态和表现颇为不屑,第六十七回:赵武心中终以读旧书先楚为耻,恐人议论,将守信之语,向各国大夫再三分剖,说了又说,及还过郑,鲁大夫叔孙豹同行,武复言之。豹曰:“相君谓弭兵之约,可终守乎?”武曰:“吾等偷食,朝夕图安,何暇问久远?”
  ——真不知道是别有根据,还是在以自己之心度赵武之腹。

  日期:2007-05-27 12:00:21
  第三章可敬的执政
  赵武执政的七年,不是晋国历史上政治最好、国势最壮的时期,却称得上是最后一个好的时期。问题不在他的能力,而是时代所趋、国势所趋。他在以他的美德和辛劳,逆时逆势,勉力创造和维持着这样一个好的时代,这也使得他格外格外地感觉到自己的疲惫和衰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