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下)》
第18节

作者: 虎公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样的场景,放在中国任何时代都已是万分难能的了,但赵武不是只说漂亮话、摆摆亲民的POSE就算拉倒的人,他随即任命老者为官,请他辅助自己来执政。老者推辞:年老难以胜任。又赏赐给他田地,让他为国君负责劳役免除工作,并担任绛县的县师(掌地域管理),并且罢黜了原来的绛县舆尉——舆尉主持本县劳役征发,老人服役,是舆尉的失职。

  本来,平公征发民众并劳动诸侯为杞国筑城已经引起国内外的不满,但赵武的上述举措,随即被传为天下的美谈。晋国政府在本国民众乃至天下诸侯心目中形象再一次有所提高。有鲁国使者正出差在晋,回国后向执政季武子汇报了此事,季武子感叹:“晋国还是轻慢不得啊!有赵武担任执政,有士瑕做他助手,史赵、师旷提供咨询,有叔向、女齐担任国君的师保。晋国朝堂有这么多的君子,怎么可以轻慢它?只有勉力事奉它才是啊!”

  日期:2007-05-28 09:35:05
  二、善待诸侯
  春秋时期,大国对小国剥削是十分沉重的。就如女齐所说:诸侯们每个月都要向霸主纳贡,正常的贡献之外,还要额外向霸主送礼讨好。平公的贪欲又盛,这种前提下,如果再加以骄横无理,对于晋国的形象乃至霸权的维护都是损害极重。赵武自然无法阻止国君的贪求,但还是想尽办法争取诸侯的好感,以图增强中原各国的凝聚力。
  前542年10月,子产辅佐郑简公来晋国朝见,当时正值鲁襄公刚刚去世,晋平公正忙着接见鲁国报丧使团并处理相关事宜,迟迟没有来得及接见郑国君臣,甚至连起码的接待手续都没人交接。郑国人带的大批贡品,也无法进入晋国的馆驿。这样,万一贡品损毁或者灭失,就等于郑国人根本没有纳贡了。迫不得已之下,子产干脆命从人将馆驿的围墙拆毁,负载贡品车马方始纳进入。这下晋国方面不干了,派士瑕过来质问:“敝国现在政治治安情况都很不好,寇盗充斥,无法确保来访诸侯的安全,所以才修筑了馆驿,保护来客的安全。现在你们把馆墙拆毁,以后的客人还怎么安全进贡?敝国作为盟主,所以必须修缮馆驿,现在您把它破坏了,其他诸侯还怎么来朝见?寡君派我来问问,你们到底用意何在?”

  子产回答:“敝国是小国,又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而大国又时时责成我们纳贡,所以我们从来不敢安居,全力搜集本国的财物,悉索敝赋,随时准备来大国纳贡。这次适逢贵国的执事没空,我们迟迟得不到接见,又没有得到任何通知,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被接见。所以我们既不敢把贡物献纳,又不敢将其暴露在野外。如果直接送到贵国国库,就成了贵国国君库藏的财物,而没有经过朝见并在贵国朝廷上陈列的程序,就等于我们没有正式纳贡,所以不敢这么做;暴露在野外,又恐怕天气干燥与潮湿难以预测导致贡物腐坏,那样敝国的罪过就更重了。

  “我公孙侨听说,当年文公做盟主的时候,国君的宫室低矮狭小,不建豪华的台榭,而把接待诸侯的馆驿修得高大宽敞。馆驿住房的规格与国君的住室相同,仓库、马厩修得好好的,司空在时平整道路,圬人按时粉刷馆室。诸侯宾客来了,有甸人在庭院燃起大烛照明,有仆人在馆驿巡哨,客人的车马有地方安置,客人的仆从有专人替代,车官给车轴加油,隶人、牧、圉等服务人员各尽其责,晋国百官的从人也各自拿出礼物款待宾客。文公对来宾总是随到随见,客人既不必久留,公事又不会耽搁,与大家同忧共乐同,客人遇见问题就妥善予以解决,客人有不懂之处就加以教导,客人有困难就加以接济。这样一来,来到晋国的客人就象回家一样(宾至如归),又哪里有什么天灾匪患可言?

  “现在又如何呢?贵国国君的铜鞮宫(在今山西省沁县南)方圆数里,而接待诸侯的馆驿如同隶人住所,大门连车都进不去,围墙又不能擅自逾越。国内盗贼公行,而天灾又难以预测。不及时接见宾客,又不通知具体时间。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再不拆毁围墙,贡品根本没办法储藏,一旦被抢劫、盗窃或者腐坏,我们的罪就更大了?斗胆请教贵国执事,你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办?!虽然贵国国君要应对鲁国的丧事,但我们回去也需要为这事费心啊。如果允许我们进献贡品及时回去,我们愿意把围墙修好再走,这样,我们也就很感激贵国的恩惠了,我们怎岂敢害怕劳苦?”

  士瑕灾一次无言以对,只好回去将子产的话向赵武转达。赵武感叹:“子产说的是啊!的确是我们晋国无德,用隶人般的住处接待诸侯,这是我的罪过啊!”赵武随即采取三项措施:第一,命士瑕回去向郑国君臣赔罪;第二,说服平公立即提高规格接见郑简公,厚加款待,并赠送厚礼而送其回国。第三,重新建筑接待诸侯的馆舍。

  对此事,叔向评价说:“辞令真的是不可或缺啊!子产的一番辞令就能让各国诸侯受益,如何可以舍弃辞令呢!”
  子产固然是富有辞令的贤能,但也要有赵武这样的相对人来倾听;
  赵武固然是虚心向善的贤臣,无奈上面有一个这样的国君。他无法减轻晋国对诸侯的盘剥,他所能做到的,也只是诸侯们在接受盘剥时,心情略微好受一些而已。
  日期:2007-05-28 09:38:27
  三、抚靖郑国
  (一)郑国动荡
  这一段时期,中原诸侯各国大体上呈现出稳定的局面,齐国在景公即位初期动荡不安,执政大臣崔杼、庆封先后倒台,一死一亡;大臣高止也在前544年被驱逐出境,齐惠公的两个孙子、景公的叔叔子雅(公孙灶)、子尾(公孙虿)执掌大权,两人精明强干,又亲密无间,同时忠于公室,齐国状况逐渐好转;宋国不但国势稳固,还促成了晋楚弭兵大会;鲁国三桓执政的格局早已定型,少有波澜;卫国动乱在弭兵之前宣告平息。只有郑国还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苦苦挣扎。赵武执政的几年,特别是弭兵之后,对郑国状况始终关注,并支持其从动乱中早日解脱。

  前546年7月,结束弭兵大会回国的赵武这边也启程回国,途径郑国,郑简公带着全部重臣(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印段、公孙段),在垂陇(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隆重款待。
  当时的郑国是“七穆”把持国政。七穆,就是郑穆公姬兰(前627-前606年在位)的七个公子的家族,即罕氏、驷氏、丰氏、游氏、印氏、国氏、良氏七个大家族,现在的“七穆”已经是公子们的儿子了。当时的执政是贤臣子展,一代名臣子产位列第四,子大叔位列第五,郑国的形势正在由混乱走向稳定。但七大家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这次宴会,赵武邀请郑国的七位重臣一一赋诗(就是吟唱《诗三百》中的篇章)明志,一是增进宴会气氛,更是要借以考察“七穆”的为人。结果,子展(罕氏)、子西(驷氏)、子产(国氏)、子大叔(游氏)、印段(印氏)、公孙段(丰氏)六人得到赵武的欣赏。宴会结束,赵武与叔向探讨:伯有(良氏)骄奢无礼,难得善终。七穆中罕氏最后灭亡,印氏其次,其他几个家族,也都可以历传数代。叔向表示赞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