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下)》
第60节作者:
虎公 (二)奇袭昔阳
不料,荀吴的义气与晋国的宽大处理并没有感化这位鸢鞮,回去后又投靠了鲜虞。前520年6月,又是荀吴领兵经略东阳——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地区。派士卒伪装成籴粮的商人,暗带兵甲,假装在鼓国都城昔阳门外休息,突然袭击杀入城去,二次攻陷了鼓都。这次的鸢鞮再没有那么幸运,昔阳被正式划入晋国版图,荀吴派大夫涉佗作为这里的守将,自己押解着鸢鞮回国。
(三)家族根基
无论如何,荀吴第一次围攻鼓都的行为都会让人觉得难以理解,如果仅仅理解为他是一个忠义仁厚的君子,未免过于幼稚了。第一,看看荀吴此前乃至此后的军事行动,多么的兵不厌诈,多么的不择手段,无不阐释了“兵者,诡道也”的真理,这么圆熟的荀吴,如何到了这里就变成宋襄公一样的迂腐之徒了?第二,这样大仁大义的行为依然不能感化对手,为什么第二次就采取了突袭,而放弃了原来的大仁大义?
这里的解释是,荀吴在讨好鼓国的国民。为什么要讨好呢?是为自己家族在这一地区打下牢固的政治基础。当时晋国六卿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世代统治,根深蒂固。为后代打下一片巩固的根据地,是每个家族主人十分关心的大事,如赵氏家族对晋阳的苦心经营。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下去,六卿家族之间最终难免大打出手起来。事实也表明,20多年后,中行氏被晋国所驱逐,打了整整七年的内战,荀吴的儿子荀寅节节败退,退守的都是山西东部、河北西部这些地区,主要也就是所谓的“东阳”地区。荀吴处心积虑打下民意基础,是为自己的家族在这里站稳脚跟。因此,这次 “略东阳”的行动,就是巩固自己在这个地区的统治。第一次攻克后不戮一人,第二次攻克后直接派部下驻守,用意再明显不过。荀吴本是个不善言辞的人,第一次围城时那些漂亮话,应该真是叔向教的,而他以东阳作为家族根据地,也有可能是出于叔向的指点。
日期:2007-08-06 13:31:15
SORRY,发漏了三、四两个部分,补在后面。
—————————
三、灭肥
大原之战,《春秋》记载为“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似乎吃亏的主要是狄人,《左传》描写也似乎如此。但奇怪的是,这次战役之后,无终这个山戎建立的国家也就基本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了,而白狄的势力则是在一天天地增长着。在山西、河北边界出现了一个白狄人建立的大国——鲜虞,鲜虞又名中山,势力范围在今河北省正定、藁城一带,国力十分强悍,直到战国中期才被后来的魏国攻灭。鲜虞的附近还有两个白狄小国肥(在今河北省藁城县一带)、鼓(在今河北省晋县一带)。白狄人原是晋国的盟友,但是现在,三个白狄之国相互依托,成为晋国人背后的严重威胁。而荀吴今后的使命,就是不断对这几股白狄势力施加打击。
前530年,齐景公得到晋国的许可伐北燕。鲜虞收到晋国的通知,说要出兵与齐军汇合,一同伐燕,希望军队能借道鲜虞,鲜虞人也没有十分在意。谁料晋军借道是假,伐狄是真。荀吴率领军队突然转向,攻陷昔阳(在今河北省晋县西),肥国国力弱小而又丝毫没有准备,自然难以抵挡。8月10日(壬午),灭肥国,带着肥国国君绵皋得胜而回。
肥国毕竟是鲜虞属国,这样假途灭虢的把戏是晋国人的传家宝,刷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而肥国毕竟是鲜虞属国,从此,晋国与鲜虞之间进入战争状态。
四、攻鲜虞
既然战争的帷幕已经拉开,就只能继续伐下去。但鲜虞人从此知道警惕,也并不十分好下手。
前529年秋,晋国出兵车4000乘,在平丘召集诸侯。鲜虞人听说晋军全部出发赶往东方去了,一时也就放松了戒备,边疆的哨卡也几乎休息了。不料荀吴率领晋国上军突袭过来。荀吴突进到中人(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驱动冲车(冲锋车)大举追击敌人,大获而归。
日期:2007-08-06 13:33:39
六、灭陆浑
公元前525年秋,京师迎来了晋顷公派来的使者屠蒯(就是原来那个劝阻晋平公废知氏的火夫长,现在已经是大夫了),请求周王允许晋国在洛水与三涂山(在今河南省嵩县西南)举行祭祀活动。这可是少见的怪事,周室有聪明人,大夫苌弘告诉刘献公(刘挚):“这位客人满脸杀气,根本不象要祭祀的样子,难道是想讨伐戎人不成?陆浑之戎现在与楚国走得很近,一定是这么回事!您也要早做准备啊。”于是,周室方面也立即调动武力,加强警戎。
9月24日(丁卯),晋国大将荀吴领兵从棘津(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南)南渡黄河,派祭史先到洛水,假装祭祀的样子。陆浑戎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受到荀吴的突袭。27日(庚午),陆浑被灭,陆浑人这才被告知,讨伐你们是因为你们投靠楚国。陆浑国君仓皇逃奔楚国。还有很多陆浑人逃往甘鹿(在今河南省宜阳县东南),不料正跳进周王部队的口袋阵,晋国灭陆浑,周景王也着实发了笔大财。
这次出兵,从河南北部赶到西南部,荀吴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可见行军是多么迅捷。这次军事行动的起因,是因为执政韩起梦见晋文公拉着荀吴的手,把陆浑交给了自己。所以,韩起才派荀吴完成这次任务。部队回国后,又在文功庙里举行了献俘虏仪式。韩起一贯擅长医卜神相之类的玄学,这次安排,又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考虑和用意。
日期:2007-08-07 15:56:18
中原地区应该互相都听得懂吧?这个问题没有认真考察过,不过我觉得,似乎不应该把古今差别想象得那么大。
现在的华北地区几省,相互间大体是听得懂的,但是口音的区别也很明显,虽然有普通话,但在华北地区似乎很难普及,因为大家的方言基本就是土的普通话。当时情况应该差不多,虽然中原各国口音有差别,但相互应该能听懂,虽然有所谓雅言,可能也就是上层偶尔说说。楚国人的语言与中原的差异,相当于湖北话同河南话的差异。而吴国、越国的方言,中原人就完全需要翻译了。
还有,春秋时期中原零散分布的一些戎、狄、东夷部落,其语言体系应该是独立的。
日期:2007-08-17 11:16:43
第三编 苍茫世变
前514年秋,“懦弱”的韩起去世,此后的5年是魏舒执政。关于前514年-前509年晋国一些国际事务的处理,前面的章节已经叙述完备,但这5年中,晋国内部也在发生着激烈的变故和深刻的变革,这也是本章所要着力介绍的内容。同时,魏舒担任执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是一位资力深厚、才干卓越而又个性极其突出的人物,更有专门介绍的必要。再者,魏舒执政的5年也是晋国霸业凋零前的最后5年,随后,先是霸权零落,再是长期的内战,因此,本章也准备结合魏舒执政期间的事迹,对春秋时期晋国乃至各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迁作一次回顾性的总结与梳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