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那些牛人牛事》
第56节

作者: 大志夜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13 21:26:03
  类似于朱温的,还有公元208年的曹操和公元383年的苻坚。而曹操和苻坚所面临的环境,比朱温要乐观得多。这些,敬翔都很清楚,但是,朱温不清楚。
  公元208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时,至少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打败了袁绍,彻底地击溃了袁氏集团,攻破了乌桓。曹操至少后方巩固,不会腹背受敌,没有后顾之忧。而朱温,李克用还在虎视眈眈,北方军阀一大群,虽然有的表面上或者口头上臣服于朱温,但是,他们仅仅是因为朱温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如果朱温的军事上的优势一旦丧失,他们就会成为朱温的敌人。
  曹操投入的兵力,号称八十万,实际至少有二十万;而孙刘联军只有约五万。曹操的军队是敌人的四倍左右,朱温的军队只有敌人的二倍左右。要渡江作战,水军至关重要。曹操在接收刘表降兵后,至少有三、四万水军,基本与孙刘联军的水军数量持平。而朱温的军队,压根儿就没有水军的影子。
  苻坚的时代的形势,比曹操有更多的优势。统一北方已经数年,投入的军队达到112万,是敌人的14倍。
  但是,敬翔不可能给朱温补几堂历史课,朱温对这个也不感兴趣,他可能一堂课还没上完,朱温同学就冲出了教室。

  敬翔的劝谏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敬翔不能说,你的能力不如曹操和苻坚,你的局势也不如曹操和苻坚,所以你绝对会失败。他只能说,我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胜仗,我们的行动要谨慎,要保持这个胜利带来的军威。
  可是,朱温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敬翔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他的脑袋在还兴奋之中,这个兴奋是因为砍了朱瑄的头、赶走了朱瑾、夺得了黄州这些胜利带来的。
  他心目中,把杨行密看成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敬翔的劝谏没有作用,军中何人还敢多言?朱温常常把不同意见的人看作敌人,看作有野心,看作要谋反。就连儿子朱友裕都信不过,谁还敢自找麻烦?
  日期:2014-10-14 20:57:44
  攻打杨行密的计划已经确定,敬翔拗不过朱温。既然败局已定,还是好好策划一下,力争损失少一点吧,这是敬翔的想法。
  当然,朱温也没有把攻打杨行密这件事看作儿戏,他制定了自认为非常周密、万无一失的进攻方案。
  他把军队设置为品字形的进攻阵营,以便互相策应,进可攻,退可守。
  主攻部队,东路军庞师古部。战略目标是:攻占楚州(今江苏淮安市)后,经宝应、高邮直取扬州,攻占杨行密的老巢,一举歼灭之。
  辅功部队,西路军葛从周部。战略目标是:攻占寿州(今安徽寿县),牵制淮南军,分解主攻部队的军事压力。当然,如果能在攻占寿州后,顺势攻占庐州(安徽合肥)、滁州,合围扬州,那敢情最好。
  策应部队,中路军由朱温直接统领。战略目标是,驻扎在宿州,随时准备策应东、西两路军。
  九月,朱温自认为经过半年多的休整、策划和准备后,开始大举进攻淮南,三路大军同时进发。

  东路军庞师古率领徐、宿、宋、滑等州部队七万人从徐州出发,直奔楚州。到达楚州对岸的淮河北岸后,受到驻扎在涟水(江苏涟水县)的杨行密部将张训的阻击,庞师古部未能顺利渡过淮河,只得驻军清口,寻找机会渡河。清口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一带,是古代泗水入淮河的河口。由于泗水又称清水或清河,因而此河口又称为泗口或清河口。由于地处淮河与运河、泗水三条重要河流的汇合处,因此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也是淮北与淮南兵家必争之地。庞师古部在清口安营扎寨,准备渡河有关事宜,寻找战机渡河攻打楚州。

  西路军葛从周率领兖、郓、曹、濮等州部队一万人攻打寿州。葛从周吸取了符坚的教训,不从寿州渡淮河,而是采用迂回战术,率军从霍丘县(霍邱县)渡过淮河,再渡过淠水(淠河),奔赴寿州以南的安丰县(今属安徽寿县安丰塘镇戈店村),在那里设置营垒,准备进攻寿州。
  朱温自己则率领人马在宿州驻扎,准备策应两处军队。
  日期:2014-10-15 21:05:33
  朱温三路大军征淮南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淮南,淮南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军民又震惊又恐慌。
  杨行密在淮南扩张,影响了很多邻居的利益,所以他们都想收拾他。此时的杨行密,完全可以用四面楚歌来形容。朱温大军来袭,杜洪、钟传、钱镠个个虎视眈眈,都想趁浑水摸几条鱼。
  所以,杨行密能抽调出来抵御朱温大军的军队数量不多,粗略估计下,也就二、三万人而已。

  显然,敌人两路来犯,不可能分兵御敌。
  先迎战哪路军队呢?
  让我们跟杨行密以及他的部将、谋士们一起来分析这个问题。
  观点一,先迎战清口庞师古部。

  理由,首先,庞师古部是汴军主力部队,军队数量多,涟水张训部兵力少,支撑困难,很难长时间阻止汴军渡淮。汴军如果渡淮成功,则迅速通过宝应、高邮线直趋扬州,威胁淮南大本营。
  其次,寿州守将朱延寿是一员猛将,部下将士战斗力强,寿州城防坚固,曾于乾宁二年抵御过汴军数万人的进攻。因此,葛从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破寿州,葛从周跟朱延寿,只能是长时间的攻防,胶着在一起。因此,葛从周部对整个战役不可能形成太大的影响,也不可能牵制淮南太多的兵力。
  再次,歼灭庞师古部的七万兵力,会对汴军造成较大的杀伤,使其不可能在近期再次组织进攻,其影响远胜于歼灭葛从周部的一万兵力。当然,如果歼灭了庞师古部,葛从周将不战而退。
  观点二,先迎战寿州葛从周部。
  理由,首先,葛从周部兵力较少,淮南集中优势兵力,加上寿州朱延寿部的守军,比较容易击败葛从周部。这也是半夜偷桃子的策略——专拣软的捏。葛从周被击败,庞师古即使渡淮成功,也是孤军深入,极易受到淮南军的围攻,朱温的宿州机动部队距离较远,品字形进攻阵势被打破,庞师古唯一的选择是退兵。这样,淮南冒的风险比较小,损失的兵力也不会多,就可以达到退敌的目的。反之,如果迎战庞师古部,敌众我寡,胜败难料。如果失败,庞师古部乘胜进军,葛从周部又侧翼配合,则局势难以掌控。

  日期:2014-10-15 22:39:28
  其次,葛从周部虽然兵力较少,但是已经渡过了淮河,如果葛从周放弃寿州不攻,采用长途奔袭的战术,以葛从周的勇猛,加上淮南平原无险可守,定会将淮南搅得无法安宁。这样,会打破淮南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江淮防御体系,淮南局势危险。
  两种意见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此时,决策者杨行密的意见会决定淮南的战略方针,也会决定淮南的命运。
  杨行密是小本经营起家的人物,不想冒险,决定用较小的损失击退汴州军,于是,他主张先迎战葛从周。
  可是,刚投降过来的河东将领李承嗣不同意,并且据理力争。他陈述的理由除了上述几条先迎战庞师古的理由外,还附加了三条。
  其一,庞师古的军队数量虽然有七万之众,但是,内部军心不稳,并不团结,特别是新降的徐、宿二州之兵,大多持观望状态,一旦战场形势不利,肯定首先溃散逃跑。
  其二,庞师古部军队是骑兵和步兵,没有水军。在淮河一带,没有水军的部队,进军困难,供给困难,行动迟缓,常常会贻误战机,战胜他们是肯定的。
  其三,汴军主帅庞师古多次征淮南,屡次失败,对淮南心有余悸,信心不足,自然影响汴军的作战策略和士气。
  杨行密面对着众将领和谋士们,艰难地思索着、对比着、选择着。因为这个选择,决定着他的命运、全体壮士的命运、淮南百姓的命运。
  权衡利弊之后,杨行密果断地决定,听从李承嗣的意见,跟朱温来一场生死决战!
  既然这场决战早迟都会来临,就让这次就开始吧。
  他决定亲率大军、亲临前线,去跟汴军作这场决斗。
  十月,杨行密会同与汴州军作战经验丰富的朱瑾以及其他兖、郓降将降兵,组成三万精兵,直奔楚州(江苏淮安)前线。
  杨行密带着朱瑾等人,是有他的考虑的。朱瑾等人投降杨行密后,杨行密对他们特别地恩宠,这些降将为了报恩,一定会努力作战。再说,朱瑾跟朱温有杀兄之仇、夺妻之恨,这仇恨不共戴天,打朱温自然特别积极。朱瑾及河东的骑兵,还填补了杨行密军队的缺陷,提高了淮南军队的战斗力。所以,不带他们去,是不行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