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客户经理手记——我所经历的跑路企业》
第23节

作者: 黄金战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1-27 22:01:50
  企业出现现金流危机时怎么办?有两种选择,一是再融资,不管利息高低,企图强挺过去;二是处置资产,开源节流。选择第一种的,大概就是借高利贷的人,有人说高利贷利息那么高,企业的利润不可能覆盖过来,其实这哪里能用利润来权衡,己经顾不上利润了,保住现金流量要紧。选择第二种的人少之又少,跑路的人都是留下资产跑路的,如果没有高利贷的盘剥,资产一般是大于负债的,处置点资产是够还债的。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肯断臂求生?开KTV的客户,一出事我就告诉他,马上把KTV卖出去,哪怕价格低一点,他没有听,四处融资,染上高利贷,最后跑路。为什么不肯退一步?我一直搞不清楚。是舍不得吗?

  日期:2014-01-27 22:09:27
  对于财务出现问题的企业,最终发现,问题不光是出在财务上,可能是公司整个经营都出现了问题,是经营思路出现问题,而不是融资难的问题。比如投资失误,老板压根不该上这个项目,这是决策错误;比如产品线过长,库存太大,占用资金太多,这是管理的问题;比如账期太长,说明客户质量较差,这是销售的问题;再如企业亏损,不断吞噬现金流,这就要从公司整体来反思了。
  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不能寄希望于融资,资金到手,只能解一时之渴,解决不了长久的问题。所以在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时候,一定是其他方面也出了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日期:2014-01-28 22:09:33
  对于老板的这种性格特征,能有解吗?我觉得这是企业家精神的两面性,有利有弊,是硬币的正反面。如果不去冒险,就不会出风险,但不去冒险,也就不会成为老板,还是打工安稳。站在银行的角度,当然是风险越小越好,可是站在老板的角度讲,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高风险也对应着高收益。就你有人对银行客户经理说的那样,你不去放贷不就行了吗,可是即使形势再差,贷款还是要放的。

  日期:2014-01-28 22:10:57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第三条道路。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同样,对193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索尼、 1976年在台湾成立的Acer、1984年分别在中国北京、青岛成立的联想和海尔等众多企业而言,虽然这些企业创始人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他们敢为人先,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

  日期:2014-01-28 22:15:06
  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意味着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信息时代,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创新,以夸父追日般的执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变卖股票退出企业,劳动者亦可以退出企业,然而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
  日期:2014-01-28 22:16:01

  冒险精神
  一个企业经营者,要想获得成功,成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必须要有冒险精神。对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主要表现在:
  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上;
  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缩小上;
  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上;
  新市场的开辟和领土;

  生产品种的增加和淘汰上;
  产品价格的提高或降低上。
  日期:2014-01-29 22:23:58
  信贷泡沫

  就像楼上讲的,一个身家不过百万的卖肉的,真有可能借到两个亿,这个故事似乎不完全虚构,遇上到这种事还不少。前年有一个种大棚的跑了,总欠款2000万,几乎全是民间资金,他也没有什么的东西,只建了十几个普通的蔬菜大棚,对外号称是“十万亩食用菌种植基地”,一个大棚最多投2万元,十几个大棚最多三五十万,却能融到2000万的资金,其中最多的一个还放了将近1000万,难道放贷的真傻吗?编个项目就能骗到钱?上面引用的山东邹平的高利贷风潮也是一样的,弄个牛圈养几头牛就可以收农业开发,就有人往里投钱。

  我感觉这就是信贷领域的泡沫。银行里的这种泡沫更多,己经破了的主要是上海钢贸市场泡沫、温州信贷市场泡沫,这两场金融事件无异于一场灾难,每家银行都有大量的人深陷其中。没有破的更多,在此也不敢点破,大家不妨一起看看这些泡沫的产生、膨胀、破裂。
  日期:2014-01-29 22:42:06
  “郁金香泡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因其第一次让全世界人民开始意识到金融投机的危害,在历史上有着极大的作用。
  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不久,人们开始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到17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而富人们也竞相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种。到17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时尚导致了一场经典的投机狂热。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这种总是期望有人会愿意出价更高的想法,长期以来被称为投资的博傻理论)。

  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615弗罗林(florins,荷兰货币单位)。如果你想搞清楚这样一笔钱在17世纪早期荷兰的经济中是什么价值,你只需要知道4头公牛(与一辆拖车等值),只要花480弗罗林,而1000磅(约454公斤)奶酪也只需120弗罗林。可是,郁金香的价格还是继续上涨,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当时的荷兰全境只有两株)以4600弗罗林的价格售出,除此以外,购买者还需要额外支付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

  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名称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总有人会清醒过来,这个时候,郁金香泡沫就该破灭了。在某个时刻,当某个无名小卒卖出郁金香——或者更有勇气些,卖空郁金香时,其他人就会跟从,很快,卖出的狂热将与此前购买的狂热不相上下。于是,价格崩溃了,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万劫不复的大崩溃中倾家荡产。许多人因为高价购入郁金香而血本无归,跳河自杀,有人从富翁一夜间变得一贫如洗,沿街乞讨。这种从天堂陡然跌入地狱的转折,给了荷兰一个不小的打击。荷兰的金融业迅速萎靡,商业经济亦开始走下坡路。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

  日期:2014-01-29 23:03:49
  经常看到上级行下发的企业风险提示,说银行对某企业“过度授信”,企业“过度负债”,一旦一家银行收贷,也就是有人做空时,泡沫随即破灭,企业宣布无力还债,立马倒闭。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明年,随着企业效益下滑,说不定有哪家行就做空哪一个企业,随时有银行对企业收贷,接着企业就不还款。这场自2009年以来积聚的信贷泡沫,有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金融危机。
  我所观察到的大中型授信企业,大约有一半属于这种情形,明明不盈利、明明资不抵债,银行还是一年接一年地放,而且额度越来越大,但是有的支撑了十几年也没人捅破。下面借着上海钢贸、温州贷款,还有银行的几起案例,一起来看看泡沫是如何产生的破灭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