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清朝--继续当年明月没讲完的故事》
第6节

作者: 旧时清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没什么好说的了,多尔衮下令立即追击。
  可是问题来了。派谁去追击呢?

  八旗的主力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可是不能离开的,再说人数也才12万人实在是无法分兵啊。虽然局势现在很好,可是难保不出什么差错啊。奇迹可是随时都会发生的啊。
  多尔衮一直在想谁去追击比较适合,他想了一夜。这时候的多尔衮才深刻地认识到了人少就是不行啊,看来还是人多力量大啊。
  就在多尔衮抓狂的时候,合适的人主动送上门来了。
  他就是吴三桂。
  没有谁比吴三桂更合适了。就在几天前愤怒的李自成杀死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其全家38口,这可是杀父之仇啊,此仇不报吴三桂也别出来混了,太丢人了啊。另外,吴三桂作为明朝的高级官员,曾经和李自成有过多次交手记录,熟悉对方套路,这叫熟悉敌情。

  但是,这一次吴三桂来找多尔衮却不是为了向新主子献媚,主动请缨去灭李自成。他来是为了别的事情。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情,主要是吴三桂表示此前自己的信主要是求援,现在李自成已经基本上快搞定了,我谨代表大明政府谢谢睿亲王和清军的友好帮助。老领导崇祯帝虽然不幸去世了,但是万幸的现在我们找到了老领导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同志,现在眼看着就要到北京了,我希望能够重新拥立太子同志成为我们的新领导。
  听到这些话,多尔衮无语了,他极度怀疑自己听错了。
  什么时候吴大人变得这么义正言辞了,没见过这样的汉奸啊,都接受我大清朝封的平西王了,还想着老领导,什么玩意儿啊?!要是大明太子成了新领导,那我们干什么去啊?你小子以为我们的正蓝旗是联合国的蓝盔部队啊老子是来抢劫的,不是来执行维和任务的。
  面对吴三桂的无理要求,多尔衮一口回绝了,一边凉快去吧。当然考虑到李自成的残忍,我个人建议你去追击李自成,报了杀父之仇也算是大功一件啊。
  再次出乎多尔衮的意料,吴三桂没有抱怨任何困难,立即同意了。
  看着吴三桂走出清军大营真的集合军队调头向西朝李自成追去的时候,多尔衮迷茫了。
  这到底是一个怎么人啊?心甘情愿地放弃机会了?
  一句话,吴三桂的世界多尔衮不懂。

  因为多尔衮还太嫩了,在自己的小朝廷里多尔衮也许可以算的上一个政治高手,可是放到大明朝堂上,他的政治水平绝对倒数。
  和吴三桂这样的骨灰级汉奸相比,残忍嗜杀的多尔衮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正直的人。
  他永远不会知道,人竟然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
  为了自己活着,吴三桂可以置全家38口性命于不顾,结果父亲死于乱刀之下,这是不孝;
  为了自己的官位,吴三桂可以向自己昔日的同事拔刀相向,结果多少明军死于他之手,这是不仁;

  为了自己的升迁,吴三桂可以和自己曾经拥护的人反目成仇,结果天下动荡,这是不忠;
  这一次,吴三桂提出拥立太子并不是自己对于大明的孤终,他永远做不了陆秀夫。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老奸巨猾的吴三桂看到了大明仍然残留着巨大的实力,百足之虫还死而不僵,何况有着200多年基业的大明王朝。  
  当时,整个南方还牢牢的控制在明军的手里,和只有12万军队的清军相比,这时候的吴三桂其实更看好明朝。所以,他要拼命地为自己的未来着想。要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明朝的忠臣,这样他的未来才不至于太惨。

  他答应多尔衮的要求也是出于这样考虑。一方面李自成败局已定,打败李自成无论在大清还是在大明都可以捞到不少政治分,因为李自成是公敌,这样的便宜他必须占;同时这时候他远离北京的政治漩涡也可以为未来自己“洗白”留了条后路。
  所以,无论结果是什么,最后的赢家都是吴三桂,因为对吴三桂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人无耻则无敌。
  这样的人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后达到一个顶点,轰然落地,一地碎片,留下千古骂名。
  日期:2013-02-22 18:43:12
  进入北京城
  就在李自成离开的同时,一个不确切消息迅速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总有人一脸神秘地对别人说道这个消息。
  这也正常,现在群龙无首的时候,自然是谣言四起了。

  可是中国社会的奇怪之处在于,很多谣言在最后都变成了事实,所以,无奈的中国人一向是把谣言当做事实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
  这一次的谣言主要是说,现在李自成跑路了,老领导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殿下要回到首都继续领导大家了。
  结合前面吴三桂同志的表现,我们不难猜出这则谣言的制造者是谁。如果多尔衮大人同意了吴三桂同志的要求,那么这则谣言就是事实啊。
  按照之前的优良传统,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认为这则谣言就是事实,毕竟据说是内部消息啊。
  等到多尔衮的军队到达北京城的时候,明朝官员全都跪在道路上满怀着虔诚地迎接着他们的太子殿下。
  可是等等,情况似乎不太对劲啊,仔细一看怎么是个精壮汉子啊,太子殿下应该是个儒雅少年啊。
  上当了,这是多尔衮。大明官员们很久才反应过来。他们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当了降臣,真是太掉身价了。但是现在跪也跪了,他们也只好认了。
  这时候的大明官员表现出了极强的职业素质,他们第一时间拿出了一封劝进表。
  这时候一个站出来了,大清国第一智囊范文程大人。
  范大人接过这份劝进表,装模作样地翻阅了一下,然后对这群人一顿痛骂,说你们有没有读过书啊,我们皇帝陛下去年就登基了,还劝进个屁啊,一群不读书之辈啊,真令人失望。
  差学生范大人现在终于咸鱼翻身了,自己一个破秀才,竟然能骂一群进士不学无术,牛啊!那一刻,范大人爽透了。
  大明官员们还只有点头称是,还要说大人骂的好,虽然他们内心还是对范大人充满着鄙视,可是还是那就话谁叫咱们是主动投降的呢。活命要紧啊,学问知识在这一刻什么都不是。
  李自成几乎为清军扫除了进入北京城的一切障碍,清军主力就这样在毫无阻力的情况下轻松进入北京城,这时候距离他们发兵才23天。
  看着跪伏到道路两边的大明官员,做在曾经属于明朝皇帝在能乘坐的小轿上,多尔衮满足地笑了,那是成功者的自得。他一定记得,在不久之前,这群人也像这样跪着迎接过李自成吧。
  军队的入城式结束之后,多尔衮召见了那些大明官员,他在口头上承诺不会加害他们,会考虑让他们继续做官。国家培养一个官员不容易,尤其是像明朝这样职业官员,人才不能浪费啊。
  在听到这样的承诺之后,大明官员们战战兢兢地离开了。

  多尔衮却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现在摆在多尔衮面前的情况是他在出发的那一刻完全不会想到的,成功来得太突然了,让人措手不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