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
第4节

作者: 也爱看纪录片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起源故事与周人始祖“弃”的传说是同一个版本。周人以黄帝为源出,索离以黄为号,应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他们有相同的民族背景的反映。
  日期:2013-12-21 15:25:17
  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不但有以黄为号的传统,还习惯把心目中神圣的地方赋以“sire”之称。如此地名在蒙古高原上是很多的,且都曾是草原帝国斡尔朵之所在,例如:

  《嘎达梅林》歌曰:“北方飞来的大雁啊,不落黄河不起飞!”此“黄河”指“西拉木伦”,乃是蒙古语对辽河上游的称呼,此河自古就被草原民族视为神河。这一带也是红山文化遗址最为密集分布的地区。“西拉”即“sire”;满洲语河又读作“木伦”。史书中把此河记作“潢水”或“湟水”,地名显示,这是一个一不小心就要出“黄帝”,从而酿成大祸的地方!
  但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可能还是阴山下的那个“敕勒川”,因为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鲜卑歌谣,已家喻户晓。“敕勒”就是“sire”,蒙古语意思是“黄色的草原”。这里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前用作屯驻、窥探,跳板之地。
  《辽史》中的“金莲川”,在滦河之源,今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在辽金时代,皇帝每年都要到此“奈钵”(围猎)数月,并以此威慑北方。“金莲川”已经是汉译名称了,蒙古语叫做“失剌?塔拉”,意为黄色的原野。元代这里成了蒙元皇帝的陪都和专属狩猎场。
  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就在这片“黄色原野”上
  史书记载,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登基,随即命其胞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准备伐宋。《蒙古秘史》记载,当时忽必烈的“昔剌?斡尔朵”(黄色宫帐、黄金大帐)就驻扎在这里。但此地《元史》记作“萨里川”。并非那片草原颜色总是黄的,而是因为那是可汗的专属之地。
  此外河套地区的“萨拉乌苏”也很有名,那一带有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萨拉”即“sire”,“乌苏”是突厥语“水”的读音,当然也是汉字“水”的原始读音,本义是河。就是说这又是一条“黄河”。 萨拉乌苏引人瞩目,还因为上世纪50年代,人类学家在这里发掘出了3万年前的古人类骸骨,一颗完整的儿童门齿,几个成人头骨的残片,现已被命名为“河套人”。
  蒙古高原上叫做“萨里川”的地方远不止上述几个,如成吉思汗蒙古人的发祥地克鲁伦河上游草原,《元史》就记作“撒阿里草原”,也是“sire ”的音写。据《畿辅通志》记载,北京昌平之“龙虎台”,元代叫“失剌?迭克秃儿”,蒙语意为“黄色的平台”,其曰:“去京师百里,当居庸关之南,地势高平如台,广二里,袤三里,元时车驾幸上都,皆驻跸于此。”因为那里是可汗驻跸之处,蒙古人便以“黄”相称了。

  其实蒙元时代的属国可汗也有自己的“黄川”,如窝阔台可汗的第二个儿子叫“阔端”,其封地在甘青地区。阔端把黄金大帐驻扎在武威凉州雪山下的大草原上,那里从此就变成了“黄川”,《凉州府志》写作“西拉?塔拉”,《蒙古政教史》译为“莎勒?塔拉”,都是“sire”的音写,意为高贵,并非那片草原颜色总是黄的。
  日期:2013-12-21 15:40:28
  在蒙古高原深处,有一条往北流入贝加尔湖的大河叫“色楞格河”,河边台地上有许多匈奴留下的大冢。大兴安岭西麓有一大河叫“石勒喀河”,那里也是蒙古族的发源地。这两河名其实只是异写,都是“黄河”的意思。都由词根“sire”后缀“+g”而来,这后缀没有特别的含义,属于阿尔泰语一种发音习惯。我们知道,高原气候寒冷,那里河水中的藻类和微生物难以繁殖,因此高原上的大小河流都是清澈见底的。之所以冠以“黄”名,并不是因为河水都浑浊发黄,而是游牧文化以黄为贵,认为河中有神灵,黄是“金”的代名词的缘故。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直接以“sire”为名的帝王也是有的,如五胡十六国时代,后赵开国之君就叫“石勒”(公元274--333 年),又记作“世龙”。他与鲜卑结盟而得势,得势后杀人如麻。史书明确记载他是羯人,凶残而善战,为匈奴之遗种。那么他必定是说古代蒙古语的。“后赵”曾一度拥有整个黄土高原,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头。
  此人之所以被讹传为姓“石”,笔者以为,是因为蒙古语“黄色”与“石头”两词读音完全相同,但同音不同义。作为匈奴背景的帝王,他只能以“黄”为号,不可能以“石”为姓。笔者没有发现历史上有那个可汗或单于是以石头为号的。有此种讹传,也不排除是史家故意为之,为贬损此人,防止他与儒家理论中的黄帝发生关系。
  但我们从后赵开国君王以“sire”(世龙)为名号看,此人就是“黄帝”再世。
  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非常广阔,以“黄”为号的现象也出现在了新疆伊犁河流域,《史记?西域传》中的“疏勒”是也。疏勒是个神秘古国,因为它时大时小,时强时弱,绵延不绝地长期存在,影响波及中亚广大地区,最后又不知所终了。人们至今不清楚其民族背景,起讫年代及疆域范围。而新疆近代考古显示,疏勒古国早期可能是使用汉字的。但笔者这里要指出的只是:“疏勒”是“sire”的音写,本义为黄色。

  《辽史》有这样的记载,说契丹后族祖上是唐代回鹘汗族的一支,他们先是西迁去了伊犁河地区(健陀罗),后来从那里又东返辽河流域。笔者于是豁然开朗:既然如此,他们祖上从“疏勒”之地带回一个“述律”称号就是很自然的事。
  奇怪的是,当辽王朝行将覆灭时,一个叫做“耶律大石”的契丹王子,带着部分契丹人再次西迁,结果在新疆到阿姆河流域建立起巨大的“西辽”王朝。可以想见,远古以来,阿尔泰游牧民族如此这般,在东西方之间来来去去的情形,已经无数次发生过了,只是没有被记录下来而已!
  此外甘青地区的“撒拉”族(又写作撒拉尔、撒喇、撒鲁尔)也值得注意,他们说一种乌古斯突厥语方言。他们自称祖先从中亚阿姆河流域东迁而来。元代他们随蒙古人东征西讨,地位很高。笔者怀疑这个族名也是“疏勒”的异写,他们也属于“黄”人。
  笔者还怀疑古代女直的另一个称呼“挹娄”本义也是黄色,因为英语的黄色yellow,就如此读法。辽人先帝中便有个叫做“耶澜”的可汗,正是在此人的率领下,契丹辽人摆脱了回鹘汗国的统治。笔者以为,“耶澜”不过是“挹娄”的异写而已。

  此外夏禹也可能是姓“挹娄”的,因为《史记?夏本纪》有言:“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夏禹既然是黄帝后裔,他就完全可能姓“黄”。
  据司马迁记载,夏王朝传至帝孔甲时,“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于是天下大乱,所幸有“刘累事孔甲”,最终平定了叛乱。为奖赏这个功臣,“帝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笔者以为,这是夏禹姓“挹娄”(御龙)的佐证,这是一个音译与意译的结合体。把帝姓赐给有大功之臣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属于最高奖励。“御龙”(挹娄)必定是夏王朝的帝族私姓。况且后世并没有“御龙”之姓存在的记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