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
第27节作者:
也爱看纪录片 西藏王统传到了吐蕃王“支贡赞普”的时候,被大臣弑杀,他的尸体被抛入雅鲁藏布江。留下三子:长子名“失宝”(竟与“鲜卑”读音相同!),逃到了宁布地方。第二子名“不喇茁”,生下来就是一枚鸟蛋,此人从蛋中破壳而出,他逃进藏地雪山中,得到鸟兽喂养长大,长大后战胜四方各部,又成“八十八万吐蕃之主”,号“不谛公监王”。赞普的幼子名“孛儿帖?赤那”,他逃往“巴特”bute地方 (古代西藏人称蒙古人为bute),他就是《蒙古秘史》记载的蒙古人的祖先。
神话传说当然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从中可以看出藏人有亚洲游牧民族共同的思维特征,他们的祖先都从动物中来,都是卵生人的后裔。
关于藏人祖先,还有另一种传说,藏人是由一只名叫“啪之根?强久森巴”的弥猴,与一个住在岩洞里名叫“绮”(契!)的嗜血罗刹女交配所生。这对夫妇在“那玛嘉措”(藏语是森林茂密百鸟齐聚的意思)山上生下了赛、穆、顿、东四个猴崽,它们繁衍成了藏族。这是祖先从动物中来的另一个版本。
古代西藏地区分为“卫”和“藏”两部分,其下又有“四茹”,即四个方国。古代西藏的政教首领也叫做可汗,如“藏巴合罕”,藏语:Rzangba qaran(1618年在位),后来被来自蒙古的“固实汗”击败。
日期:2013-12-31 09:28:12
古代西藏社会也以旗和箭为氏族部落之标识,社会结构也是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各部族都拥有自己的旗帜,共有八旗。所有这些都是游牧社会的固有特征。藏人也有以蓝色指代高贵的习俗,血缘贵族称号中有“蓝藏巴”,地位与蒙古人的“台吉”相当。
唐代西藏高原上的吐蕃很是强盛,曾与唐王朝发生过长期战争。吐蕃军队还一度占领了长安,撤退时藏人把长安掳掠一空。藏文古籍《贤者喜宴》记载:“(藏王)从吐蕃每个茹中,共抽调了18个‘东岱’(游猎人的窝铺的意思)的兵力,携带各自的旗帜,击杀了唐朝诸首领,大败唐军。”该书还记录了参加伐唐战争的千户长名字,其中有“岛岱”(鞑靼),“年噶“(粘割),“波噶”(卜骨),“芒噶”(蒙古),“乞塘”(契丹)等等,大多能与阿尔泰游牧民族族名对应起来。
要正确判定藏语的属性,就要深入研究藏语,要深入研究一种语言则是很困难的。不过稍作考察还是可以做到,现以藏语词汇举例说明之:
花,藏语读作metoo 土,藏语读作saa 兵,藏语读作mermi
云,藏语读作drimpa 山,藏语读作ribo 臂,藏语读作lang-aa
兔,藏语读作rekoon 驴,藏语读作pung-gu 车,藏语读作kolo
河,藏语读作gukdju 天,藏语读作naam 日子,藏语读作niimer
木,藏语读作shiin 猪,藏语读作papa 手,藏语读作laqpa
眼,藏语读作mii 耳,藏语读作nyendjoo 鼻,藏语读作merquu
新,藏语读作sa-apa 藏,gtsang(“格桑”) 宗教,bstan-pa(“丹巴”)
字,藏语读作btsa-ba 障,藏语读作sgrib 钝,藏语读作rtul-ba
林,藏语读作sdon-pa 帽,藏语读作rmog 井,藏语读作sdins
牛,藏语读作glan 接,藏语读作sdebs-pa 贪,藏语读作ham-pa
黑,藏语读作s-mag 影,藏语读作grib 盖,藏语读作gebs-pa
从上面这些的藏语词汇可以看出,藏语与单音节汉语相去甚远,藏语具有多音节语言的特征,读音中常常有过度音,这就与多音节的阿尔泰语比较接近了。
又如元帝师名叫“八思?巴”,据说藏语意思是圣者,读作h-phags-pa。这藏语“八思”显然与蒙古语满洲女直语“老师”的读音bagsh相同。“巴”藏语是王的意思。
西藏王名“梅赤?赞普”读作mer-khri-btsan-po;四世达赖喇嘛名号为“蕴丹札木素”Yon-tan ygya-mtsho,藏语意思是“功德海”;寺院名称“母子宫”藏语读作un-bu brlas-gang,这些词汇读音中都有过渡音,与单音节语言发音完全不同。
“卫藏四部”藏语读作:dbus-gtsang-ru-bshi(卫:dbus,藏:gtsang,部:ru,四:bshi),数字后置,也是阿尔泰语的特有语序。
再从地图上看,西藏地名都是阿尔泰语,如“巴颜喀喇山”(伯颜:富有,喀喇:黑),“可可西里”(可可:青色,西里:地方),“喀拉乌苏”(喀拉:黑,乌苏:水),“沱沱河”(塔塔尔河)等等。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藏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动词)结构,这是阿尔泰语特有的语序。此外还有时态系统,如:
藏语“吃”:现在时za ,过去时zos ,未来时bzav ,命令时zos
藏语“读”:现在时klog ,过去时bklags ,未来时bklag ,命令时klogs
这种以前缀或后缀一些语法成分,以派生方式出现的时态系统,是阿尔泰语的特征,所谓“粘着语”者是也。
日期:2013-12-31 09:40:00
考古显示,上万年以前西藏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西藏高原不是一片适宜耕种的地区,西藏先民也以狩猎为生。西藏新石器文化首先在河谷低山地带发展起来。已发现的史前遗址有位于藏东昌都的卡若遗址和小恩达遗址,以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拉萨曲贡遗址和贡嘎昌果沟遗址。出土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石核,石叶、有孔石球,有孔石刀,双肩石铲,石簇,石璜,骨针,还有红陶,黑陶器物,所有这些器物都与王权祭祀有关,都具有明显的游牧文化特征。
远古时代西藏地区流行石棺葬,用石板为棺壁,墓地用石块垒砌成一个个圆圈,竖立一些粗雕石柱,墓葬形制与蒙古高原上早期匈奴墓葬相似。早就有西方学者注意到,藏人器具上的图案纹饰与鄂尔多斯所谓“斯基泰文化”相似。
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陶质朱墨彩绘双体罐
阿里地区日土县鲁日郎卡狩猎岩画
上图这种连体罐分布很广泛,从安纳托利亚高地到新疆盆地,再到内蒙古地区,以及中原仰韶文化圈,都有连体壶或罐出土,属于同一种文化理念的产物,但在南中国地区没有发现这种器物。
藏地岩画显示古代藏人以游猎为生。阿里的狩猎岩画、当雄的武士岩画、那曲的豹追鹿岩画都比较精致,风格题材与内蒙古阴山,贺兰山岩画相似。特别是藏地岩画中头戴鸟头帽的萨满跳神图,明显是阿尔泰游牧文化特征。
日期:2013-12-31 09:44:23
西藏的原始宗教称为“笨教”,或“黑教”,其实就是萨满教,都以杀生献祭,殉葬,击鼓跳神,符咒祈禳为主要内容。印度佛教进入西藏后产生出藏传佛教,但我们看到萨满教才是藏文化的深层基石,外来的佛教虽然有许多理论优势,但仍然无法动摇萨满教在藏文化中的基础地位,外来佛教是依附在萨满教上发展的。即使藏传佛教中的查玛舞,也与萨满教跳神相似。我们还看到,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前,那里仍然是一个奴隶制社会,说明在西藏社会里阿尔泰游牧文化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古代西藏人有以人头盖骨做饮器,以人股骨,人皮制作法器的习俗,这是典型的匈奴文化特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