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
第45节作者:
也爱看纪录片 帝舜时代:传一世,约50年。约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2100年。所属文化为龙山文化。
由此来看,三皇五帝确是朝代,而不是一人一世。这也能从《吕氏春秋》得到印证,曰:“神农十七世有天下。”意思是说神农朝传了十七代,而后才被黄帝所取代。《竹书纪年》:“自黄帝至禹为三十世。”就是说五帝时期有过三十个帝王。五帝是五个朝代明矣!
日期:2014-01-19 16:26:32
现传为“黄帝墓”的地方有六七处之多,也指向历史上的“黄帝”并非只有一人。笔者以为,传说中的黄帝墓都可能是真的。但《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的黄帝墓又在何处呢?曰:
“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塞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君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须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鸟号。”
这里有重要的历史信息:黄帝死时,殉葬了七十余人。黄帝死于并下葬在一个叫做“鼎湖”的地方。那么“鼎湖”在何处呢?
笔者以为,鼎湖并不在黄土高原上,鼎湖应是现属于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阿拉伯古代地理著作《世界疆域志》记载,巴尔喀什湖原名“坦伦湖”taring-kul,其又曰:古突厥语Taring是“深”的意思。只是司马迁把taring译成了近似读音“鼎”。这又是一个音译与意译的结合体,所对应的是黄帝制鼎的传说。换言之“鼎湖”的成因与帝尧有“幽都”是一样的,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汉字注音。
笔者以为应当体谅司马迁的苦衷,他有他的无奈。他是为皇家撰史,必须为儒家理论中的圣人隐去一些戎狄嫌疑。他还要处处防范,不能让匈奴冒顿单于因此而沾光。司马迁对黄帝墓地理位置不明说,很可能是故意为之。至于《史记》的历代注释者很多,但没有人对“鼎湖”和“荆山”在何处作过注解,因为已经超出古人的想象范围,他们当然无法注解。
上文中的“明廷”、“塞门”、“荆山”对“鼎湖”的地理位置构成了旁证:
司马迁在文中已经指出所谓“明廷”即“泉水”。巴尔喀什湖到阿尔泰山之间的地区自古就叫“千泉”,其水文特点是水都“潜行地下”。地表干旱但地下水丰富。对此《汉书·西域传》有过许多描写,今天那里已经布满了“坎儿井”。
“塞门”即“石门”。从蒙古高原进入中亚,必经阿尔泰山南麓一险要豁口,古籍记作“石门”。远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一处咽喉隘口。十二世纪初,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召远赴中亚,就是行经“石门”进入中亚草原的,其时成吉思汗驻大帐于巴尔喀什湖东南某处。《长春真人西行记》中就有就他途径“石门”的所见所闻。
“荆山”就是“金山”,也就是阿尔泰山。“荆”从“金”来。“阿尔泰”是蒙古语“金”的读音。阿尔泰山地区有着世界上最为多样而丰富的有色金属矿藏,那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闻名西方世界的冶金中心。黄帝铸鼎于金(金)山符合逻辑。应知黄土高原上没有铜矿,难以想象黄帝会在黄土高原上铸造他的青铜鼎。
日期:2014-01-19 17:16:29
从先秦时代的青铜器铭文可知,古人一直有把战败者的青铜武器收集起来销毁,制成青铜鼎的传统习惯。古希腊人希罗多德《历史》记载,斯基泰人也有这样的习惯。他说,斯基泰人曾在中亚草原上一个叫做“苦泉”的地方,铸造了一个巨大的青铜鼎,“有六指头厚,可以容纳五千加仑”,并说“据当地人说,这个大容器是用箭头融铸而成的”。这或许就与黄帝有关。
笔者推测,《史记》记载的“鼎湖”黄帝墓,位置应在阿尔泰山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笔者怀疑位于巴尔喀什湖东面,我国新疆境内,中蒙交界处的“三道海子石堆墓”,就是《史记·封禅书》所说的鼎湖黄帝墓。
此石堆大墓在阿尔泰山南侧,位于海拔2700米的高山盆地中,盆地中有三处湖泊,周围水草丰美。这里是额尔齐斯河上游。阿尔泰山南麓的水系全都流入额尔齐斯河,北麓水系则流入科布多河,阿尔泰山是一个分水岭。
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是一处可以大量屯兵的地方。石堆墓北面就是阿尔泰山的一个豁口,“石门”是也。13世纪成吉思汗蒙古人的西征大军曾六次越过阿尔泰山,都是从这里进入中亚草原的。今石堆大墓不远处还残留有蒙古军开拓出来的古栈道。
三道海子石堆墓
石堆墓俯瞰
这个石堆古墓现在还有20米高,底部直径100米,墓外面有石头砌成的圆圈包围着,还有放射状石道,形制复杂而宏大。墓旁一条河像是人工开凿的护陵河。石堆墓周围还留存七个鹿石,上刻形状奇诡的猪,鹿,箭等图案。人们观察发现,这个巨大的乱石堆有些原先是石板,石板曾按照一定规则砌筑过。这些乱石也可能是石头风化的结果。特殊的石质,加上当地巨大的温差,数千年之后大石头会分裂成小块并塌落。巨大的石堆也可能是草原民族祭敖包的结果。数千年间不断添加石头,就会越来越高。
大石堆下必为大墓,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巴尔喀什湖周围地区有许多这种石堆墓,俄国考古学家已发掘过数个,从中出土了许多黄金宝物。考古显示这些石堆墓年代至少有3000年以上。
《魏书》记载,额尔齐斯河上游河段叫做“计式”河,又叫“黄河”。笔者推测“计式”可能是“女直”的异写,“黄河”可能与“黄帝”有关。而“三道海子石堆墓”就在此河边。满洲女直语称呼伦贝尔湖叫“大凌湖”,这“坦伦湖”taring-kul或许是“大凌湖”的异写。
至于黄帝为什么从黄土高原又转战到了中亚地区,并死在那里,葬在那里,那就与阿尔泰游牧民族的传统活动区域有关了。就像13世纪成吉思汗蒙古人西征一样,这种历史契机是会不断出现的。公元13世纪能发生的事情公元前13世纪也能发生,公元前23世纪同样有可能发生,只是没有被记录下来而已!
黄帝墓有没有可能落在中亚地区?其实古人已经向我们透露过一些历史信息,《庄子·天下篇》:“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庄子·至乐篇》:“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山海经?西次三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来看中国地图吧,昆仑山就在阿尔泰山之南。古人既然说黄帝曾在昆仑山上封禅祭天,那里是“黄帝之下都”,也是“黄帝之所休”,既然黄帝曾把西征的大帐(斡尔朵)设在那里,并休于此,死于彼,就完全有可能把他的葬身之墓也建在了那个地区!
日期:2014-01-20 11:48:20
72 甲骨文中的乌鸦崇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