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三国——历史的真实还是现实的化相》
第5节

作者: 曾墨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徙教即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环境而三次搬家的事。阿瞒自幼便没了妈,缺乏母教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过庭语则是讲父教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看见儿子孔鲤走过,便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呢?”于是孔鲤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没事还站在庭院里,还看见儿子走过,还问:“站住,学礼了吗?”“没有。”“不学礼如何做人?”于是孔鲤退而学礼。
  如果说既无三徙教是因为失去了母亲,那么不闻过庭语则应该要怪父亲没有尽到教育的义务了。(估计到京城跑关系去了,没时间管孩子)
  所以,幼教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刚刚做了父亲母亲的同志们,以及即将要做父亲母亲的朋友们,如果你们不想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顽劣不堪的问题儿童,不想孩子将来抱怨父母没有好好的教育自己,那请千万要耐心、细心、用心地教育之。
  不过这首《善哉行》全篇123字,其中“穷”出现2次,“贱”出现2次,“叹”出现2次,孤苦泣涕悲惋等字词更是比比皆是,整首诗充满了哀怨和自伤自怜,如同一只独自舔舐着伤口的幼兽在冷眼观看着这世间的人情冷暖。
  或许在曹操的内心深处,他的童年是孤独的,是缺乏关爱的,在世所不齿的宦官家庭中长大也让他感到颇为自卑,这些都迫使他不得不早熟,并且养成机警聪慧,随机应变的个性。至于早期的放荡不羁也极有可能是以此来填补情感上的真空,到后来便发展成了习惯罢了。

  所以各位父母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啊。
  童年啊童年,多么的美好,没有了叔父的报告,没有了父亲的唠叨,我要怎么逍遥就怎么逍遥。快乐的童年转瞬即逝,随着祖父曹腾的去世,父亲曹嵩承袭了爵位,并被任命为司隶校尉(一个权力极大的职务),准备到京城去一展宏图。
  曹操当然也跟随父亲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京城,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东汉帝国的首都——洛阳。在洛阳曹操认识了一批名门之后,真正的官二代富二代。从此开始了在洛阳的“胡作非为”。
  日期:2013-01-22 01:14:45
  袁绍字本初,是汝南郡汝阳县人。说到汝阳袁家,在当时那是火星人都知道的大族。
  袁绍的高祖父,即爷爷的爷爷,袁安,曾经做过司徒。袁安生袁京和袁敞,袁敞又做过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又做过太尉,袁汤有四个儿子,袁平、袁成、袁逢、袁隗。袁逢做过司空,而袁隗很早就官至太尉,后来还当了上公太傅。

  连续四代,五个人做了公。所以又有人称他们四世五公。
  这样显赫的家世,在当时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即使后世亦不多见。据晋人袁山松版的《后汉书》(普遍说的《后汉书》是范晔版本的)记载,袁绍是袁逢的庶子(非正妻所生),过继给哥哥袁成。而袁成早亡,所以各位叔伯一直对袁绍非常疼爱。
  认识了袁绍之后,才算是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做人外有人,爹外有爹。在洛阳这地面上,一块秦砖掉下来,砸中十个人,估计有九个是厅局级以上干部。跟他们拼爹?省省吧。不过咱们的阿瞒可不是吃素的,我不拼爹,我拼自己。袁本初?哼,我阿瞒可不怕你。
  在洛阳的日子是欢乐的,一群正处于叛逆期的问题青少年经常一起到处游荡。因为不差钱,所以更喜欢寻求新奇刺激的东西,如果可以的话,蹦迪,嗑药什么的,那都必须得是家常便饭。
  这天,曹操和袁绍两个死党一如往常般出去闲游,遇到一家人结婚,远远望着青庐(东汉风俗,在婚礼举行的地方,以青布做成帐幕,设于门旁,谓之青庐)中新娘的倩影,两个不良少年贱贱一笑,对望一眼,“想看看新娘子长啥样不?”
  “嘿嘿,有点意思。”
  “怎么样,干他一票?”
  于是两人定下“奸计”。待到入夜,在外大叫:“有偷儿贼啊!”那家人全都跑到外面去察看,只留新娘在内。

  曹操于是顺利潜入青庐中,拔出匕首威胁新娘道:“小妹妹,乖乖听爷的话,不然就在你粉嫩的脸蛋上刻上他几十个小乌龟。”这弱女子哪受过这等惊吓,自然只能屈从。曹操“奸计”得逞,与袁绍将新娘子调戏、猥亵了一番,(那些家人只是出去察看,说不定很快就会有一部分人回来。要干点其他的勾当,估计时间是来不及的)然后撤离现场。
  谁料没跑多远竟然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之中。曹操身手敏捷,几下就跳了出来。袁绍却卡在其中动弹不得。眼看出来找偷儿贼的“大军”越来越近,袁绍开始慌乱起来,但越是慌乱就越是出不来。曹操暗骂了一声,大声叫道:“偷儿贼就在此处。”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袁绍惊怒交加,这该死的阿瞒竟然敢出卖我,看我出去不弄死你!这一惊一气,竟然让体内的小宇宙腾然爆发,猛地一跃,居然跳了出来。两人迅速撤退,得以逃脱。
  当然,事后,对于阿瞒“卑劣”的出卖行径,袁绍估计是要大兴问罪之师的。曹操自然是运用自己高超的演技大忽特忽:“如果不是我阿瞒灵光闪现,思得妙计,激发了你体内的小宇宙,让你突出荆棘,你如今还能完好的站在这里教训我吗?”
  一时语塞的袁绍自然也只能暂且放过这小子。不过人家袁本初也不是什么善茬,据《世说新语》记载,袁绍年少时曾经派过一个刺客在晚上以掷剑的方式去“问候”了一下躺在床上的曹阿瞒。(注18)
  估计之前被曹阿瞒忽悠后没过多久就回过味来,阿瞒这小子是忽悠我的吧,不管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反正一定要教训教训他,不然这口气可顺不了。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情形。当然以阿瞒的精明自然也轻松地逃过了一劫。
  而就在曹阿瞒逍遥地度过他童年的时候,遥远的幽州,涿郡涿县的一个小屋子里,同样降生了一个没有灵异反应的平凡男孩,他就是和曹操交往了一生,纠结了一生,战斗了一生的男人,他的名字叫——刘备!

  注18:《世说新语·假谲》:“袁绍年少时,曾遣人夜以剑掷魏武,少下,不著。魏武揍之,其后来必高,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
  日期:2013-01-22 01:16:41
  (4)东汉官制简介
  好了,又到了唧唧歪歪的时间了,无兴趣的朋友请直接跳至下一段阅读。

  以下所述主要参考《后汉书·百官志》及相关史料
  先来说说东汉时期的官职品秩。两汉时期尚未给官职划分品级,官职的品级划分直到三国时魏的陈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之后,后世才开始沿用,这是后话。所以那时均是按官职的俸禄多少来表明品秩。官员的俸禄一般以“石”作为单位。
  石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在汉代,一般认为一石等于一斛,约等于现在的59.2公斤。汉代一般有以下品秩:万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等等,比二千石以下就是较为低级的品秩了,下至千石、数百石、百石等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