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神坛——中国历史上那些龌龊皇帝龌龊事儿》
第14节

作者: 快乐老申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不知道天生秉性还是后天熏陶释然,刘骜却是越长越倒性,逐渐变成了一个酒色之徙的问题少年,“幸酒,乐燕乐,元帝不以为能”。导致元帝也就不再喜欢他,加上他的母亲王政君在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就已经被疏远,母衰子颓,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遭遇到皇位竞争的强有力对手元帝次子刘康有力狙击,刘骜的储君之路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漩涡。
  到了建昭年间时,汉元帝因身体健康问题,开始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丝竹管弦之间,对于太子刘骜来说,太子之位更是岌岌可危《汉书?史丹传》说“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颓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汉元帝将鼙鼓安置在殿下,自己依靠着殿前栏杆,通过投掷铜丸,能够击打出有节奏的鼓声,元帝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动地颦鼓宫中来的典故。客观的说这也是一项难度非常高的绝活儿,因为后宫以及左右明音律之人无一人能做得到,除了汉元帝以外,还有他的次子刘康也能如法做到。凭此一手绝活,父子俩找到了共同语言,再加上刘康本就聪明伶俐,自然更是讨得了汉元帝的无比欢心,于是父子二人“坐则侧席,行则同辇”,简直形影不离。

  人的普遍心理往往就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这么一种矛盾体,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是人人都容易犯的通病,爱的时候,连缺点都是那样迷人,恨的时候,连优点瞅着都是那么别扭。中国人普遍谴责领导们都爱任人唯亲,其实领导们更爱经常犯这样的毛病,爱的时候,千方百计的提拔,恨的时候,一棍子打死。不过好的制度可以限制人性的缺陷,坏的制度倒是会助长人性恶的泛滥。

  本来就已经让汉元帝非常讨厌的皇太子刘骜就这样几乎陷入到绝境当中 。元帝五弟中山王刘竟在建昭四年(前35年)病故,太子刘骜赶来吊唁时,恰巧元帝也在这里,元帝怎么看都觉得刘骜脸上毫无哀戚之容。元帝勃然大怒道:“难道有不慈不仁却可以承奉宗庙为民父母的人吗?”这还了得,汉朝是以孝治天下的,你的亲叔叔死了,连一点伤心的样子都没有,这样的人怎么配做大汉的皇帝?

  正当太子地位岌岌可危之际,外戚史丹与太子关系紧密,起而为太子保驾护航。史丹马上免冠谢罪说这都是自己让太子故意节制悲伤之情的,以免感染元帝而过度伤心。元帝这才稍稍消解了对太子的怨怒之气,但危机并没有解除,只不过得到了暂时的延迟而已,毕竟事情没有到最后一步,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到了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已经到了病卧后宫不起的程度,但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无法得见上皇帝一面。反倒是由傅昭仪及其儿子刘康在榻前侍奉。更要命的是元帝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几次召见尚书官,询问汉景帝废太子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彻的掌故,想在临终前废长立幼。
  就在这关键时刻,果敢的史丹趁寝殿中只有元帝一人时,直入元帝卧室,伏在元帝床前涕泗横流地向元帝进谏道:“皇太子以嫡长而立,已经十余年了。名号早已经系于百姓,天下人莫不归心称臣。如今见定陶王雅素爱幸,道路流言四起,均以为要废掉太子。如果这是这样,公卿以下必以性命为太子相争”。元帝 “优游不断”,见史丹老泪众横的样子,竟大为感动,更重要的是他怕废黜太子有可能因为引起政局和社稷的动荡。不得已之下元帝只有长长叹了一口气,表示:“皇帝素来谨慎,先帝又爱太子,我岂可违旨”。汉元帝接着说:“我的病恐怕不会有好转的可能,希望你好好辅佐皇太子,不要辜负我的重托!”皇太子的地位这才稳定下来。

  这一年五月,元帝去世,六月,20岁的太子刘骜继位。
  日期:2013-03-05 21:58:55
  他是一个好人
  汉成帝皇帝之路也并不平坦,定陶共王刘康“母昭仪又幸,几代皇后太子”,险些被定陶王及母亲傅昭仪挤下台去。几千年的中国这样的事例太多了,结果一般是不管最后的胜利是谁,都是要有一批人要人头落地的。
  汉成帝和母亲王政君太后却并没有对刘康母子实施报复,汉书说”成帝即位,缘先帝意,厚遇异于它王”,母子两人自元帝死后,一直善待刘康,赏赐给他的金银财宝十倍于其他诸王。这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定陶王应该说是幸运的,善良而美丽的人性在这里闪出熠熠的光辉。
  刘康从封国赶到京城朝觐天子时,汉成帝让刘康常住京城,并无限伤感的说:“我到现在也没有儿子,而人生又是那么的无常,万一我那天有个好歹,我们就再也无法相见了。所以你还是留在京城陪着我吧”。言下之意如果汉成帝不幸那天撒手归天,定陶王刘康是可以继承皇位的。从此定陶王朝夕侍奉在兄长身旁。
  阳塑元年(前24)二月又发生了日食,那时候的人对于月食的发生是非常敏感的,认为是上天在示警。于是王凤上书成帝指出这是由于定陶王长期留住京师所导致的阴盛侵阳的结果,所以老天以日食之象示警,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求刘康立刻奉藩回国。汉成帝无奈之下只得让弟弟刘康离开京师,兄弟二人泪眼相对,好一番生离死别。
  西汉晚期的历史,更主要的就是王氏一家的兴衰史,元成以后的外戚王氏由于偶然机遇登上政治舞台,逐渐把持了大汉帝国的权柄,并最终取代了刘家天下。这一切离不开王政君。
  王政权在元帝有生之年虽然贵为皇后、太子生母,但一直都不受元帝的待见,甚至是备受冷落。更为恐怖的是到了元帝晚年,王政君、成帝还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政治危机,险些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小命差点不保。

  一直等到汉成帝作了皇帝之后,王政君才算是苦尽甘来,同时也让她深刻地认识权力的重要。所以王政君成为太后以后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紧紧抓住已经得到的权力并坚守勿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培植自己在朝中的亲信,而王政君最信得过的无非就是娘家人。于是王政权就开始不遗余力地扶植娘家人的力量。她的八个兄弟王凤、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都占据了实权要职,特别是王凤被封为作为政府百官之首的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得以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总理朝政,开王氏擅权的先河 。其后王商、王根也陆续接班担任此职。从而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

  对于王氏外戚的专权,汉成帝是非常不满意的。成都侯王商生病时,为了避暑消夏,特意向成帝借用了明光宫供自己居住。后来,他又擅自凿穿了长安城的城墙,把澧水引入自己庄宅中用来行船取乐。汉成帝到他家看到看到后心里非常气愤,但没有发作。又有一次,成帝微服出游,路过曲阳侯王根的宅第,发现其园中的建筑竟然是仿照未央宫中的白虎殿而兴建的。对这种越轨行为汉成帝实在是忍无可忍,便把车骑将军王音大骂一顿并声称要治王商、王根兄弟两人之罪。于是第二天,王音带着王商、王立,还有王根上朝向皇上请罪。汉成帝懦弱的性格,还有母亲干涉,再加上对王氏外戚的权势的忌惮,一看见这阵势,哪还敢治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