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清朝--继续当年明月没讲完的故事》
第30节

作者: 旧时清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26 22:38:20
  扬州的坚守
  在得知左良玉的失败之后,正在率军回援的史可法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他一天之中向部队发出了三条作战指令,每一条都是对前一条的否定,军队一时之间无所适从。
  最后史可法放弃了进入南京的想法,他决定回到扬州。他将扬州选为了他坐镇指挥的大本营,他选择的战场是在淮北。因为淮北四镇之中,除了黄得功之外,大部分军队已经回撤到了原驻防地,明军在淮北决战有着数量上的巨大优势。
  此时,清军先锋已经到达今天的济南,在这儿南下的清军开始聚集起来。很快,他们依靠着蒙古骑兵的冲击顺利地夺取了渡过淮河的桥梁,大量的清军开始渡河。
  此时,清军准塔部开始进军淮安,准备消灭驻守淮安的刘泽清。准塔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卫士,所以准塔轻而易举地成为了清军的高级将领。
  刘泽清集结了4万军队和1000多艘战船,准备和准塔决战。可是所谓的决战和后来蒋介石的长江防线一样,变成了大崩溃。刘泽清的军队在宽阔的淮河平原上根本无法抵抗清军和蒙古骑兵的冲击。
  刘泽清想都没想就选择了逃跑,他将自己多年抢劫来的金银财宝运上船,准备从水路逃生。可惜快开船的时候,刘泽清发现问题了,护送他的人全逃的没影了。刘泽清知道逃跑是不行了,于是他老老实实地回到了淮安城,然后大大方方地向准塔投降。

  这时候的史可法多少感觉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性,因为在刘泽清投降之前,高杰已经被诱杀,黄得功还在南方处理左良玉事件,剩下的一个刘良佐基本上属于史可法无法调动的那种悍将。
  史可法很快就等来了他的敌人,几乎就在刘泽清投降的同一天,多铎率领的清军在扬州城外出现。最开始还只是零星的骑兵部队,可是很快扬州市民就发现了豫亲王的旗号,他们知道这是清军的主力了。
  史可法第一时间对外发出求援的信号,他以督师的身份命令附近的军队到扬州来增援。可惜,史可法忘记的是,曾经的崇祯皇帝在危难时机敲钟都无人前来,何况自己一个督师而已。
  几乎所有人都无视史可法的求援,福王甚至还下令将军队收缩到南京保卫首都。但是在这样的时刻,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出现向我们阐释什么叫做忠义。什么叫做忠义?就是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
  这一次挺身而出的两个人叫做庄子固和刘肇基。
  庄子固是个秦舞阳式的任务,12岁就杀人,他的故事就是一个侠客故事,有点唐朝虬髯客的意味。他在看到史可法的危机之后,率领着自己手下的700剑士来到扬州。这是这样的人虽然个个是击剑高手,但是再多的武林高手在军队之中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质量上的优势始终无法抵消数量上的劣势。
  刘肇基世代军人,这没有办法,主要是朱元璋搞得那套制度,军人的士兵永远是军人,所以我们看明朝很多名将家都是世代军人的。刘肇基本来是辽东人,属于抗击清军的主力部队。可是崇祯吊死那会儿,刘肇基正好换防来到南京。之后福王政权成立,刘肇基官职大升,成了太子太保。可惜手下军队也没有什么量的改变,还是不到万人。但是他在接到史可法的命令之后,他还是义无返顾地来到了扬州,因为清军和他是宿敌。所谓宿敌,就是睡了一宿还记得的敌人。

  当然不忠义的人还是大多数,像李栖凤、张天禄这些负责把守扬州外围阵地的指挥官全都选择了不战而降。扬州因为他们的投降,彻底成为了一座孤城。在古代的守城战争中,守方要想获得胜利,必须依靠野战。只有野战胜利,才能摆脱被困的危机,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扬州已经失去了反击的机会,因为史可法手中的4万军队是无法发动反击的,等到多铎来临的时候,史可法所能做的就是依靠着扬州的城墙做垂死挣扎。
  这样的挣扎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扬州的末日就要来临了。
  日期:2013-03-27 21:58:34
  扬州的坚守 (2) 
  史可法在看到清军的那一刻就开始拼命地加固城墙,特别是增加炮台。当时从清军到明军都非常迷信巨炮的威力,在战争中都极力发挥大炮的作用。
  史可法知道自己所能做的就是抢时间,望着城外的清军,他更加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
  奇怪的是,城外的清军也没有急着发起进攻,而是和明军一样,在静静地修筑着防御工事预防敌人的偷袭。这倒不是多铎有意的仁慈,而是和潼关之战一样,这时候前往扬州的还只是多铎的先锋部队,更多的后续部队还在渡淮河。
  当然清军也没有傻傻地等待,他们忠实地执行了多尔衮劝降史可法的命令。多尔衮一直有着劝降史可法的想法,多次给史可法写过劝降信。,只是史可法都委婉地拒绝了。在多铎出兵之前,多尔衮又交代多铎看能不能试试不战就让史可法投降。
  劝降的人很快就选好了,是一个投降的汉军将领,多铎特意给了他自己的旗帜,表示他是自己的全权代表。于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发生了。
  这个使者跑到扬州城下面,表明自己身份,要求和史可法对话。史可法也是在施工之余找点事做就出城和他对话。一见面史可法就大声斥责说:“你这汉奸,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这个使者却一点都不羞愧,我说过对有些人来说骂他是汉奸其实在他自己看来是对自己的一种表扬。他大声地反问道:“公忠义闻华夏,而不见信于朝,无益也。”你忠义的声名天下人都知道,可是这有怎样呢?历史终究是我们来写,后人又不会知道你的事迹,你这实在是愚蠢啊。

  这句话可谓说是说出了所有投降变节者的心声。汉奸们也知道声名的重要,他们投降也不仅仅是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是出于这种心态,一种不识忠义的心态。历史终究是胜利者书写的,成者王侯败者贼,又何必坚持呢!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多铎的主力大军很快就赶来了,他们将扬州层层包围。但是多铎还是没有进攻,还是老原因,他看到了扬州的城墙就想起了红衣大炮,而红衣大炮正在运输的途中。于是双方继续在扬州城下讨论义不义的问题,这看起来多少有点搞笑。
  这时刘肇基提出出城列阵和清军野战的想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现在的困境。依靠着扬州城墙上的炮火支援,野战军队也许可以打败清军骑兵。可是史可法否定了这样的想法,实际上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可行的,在宽阔平坦的淮河平原上依靠步兵抵抗清军骑兵多少有点玄乎。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史可法还在等待援军,此时在南京还有守备军队13万,黄得功等人也还有20多万军队。史可法觉得与其出城野战冒险还不如静静地等待援军然后进行反击。

  史可法之所以会这么想和当时的南明朝廷上充斥的“南北朝论”有巨大的关系,史可法所追求的就是一场能够让清军知难而退的小胜利,他不值得为此冒险,所以维稳是第一位的。
  但是清军不会给史可法这样的稳定,在通过水路运来红衣大炮之后,清军迅速地架炮攻城。一时之间,满城恐慌。史可法写血书向朝廷请求增援,可惜最终还是石沉大海。
  没有什么好说的了,4月25日扬州陷落,此时距离清军包围扬州已经过去了7天,史可法没有等到任何援军。
  在扬州城陷落的那一刻,在庄子固的护送下,史可法本来可以成功地逃脱。当然庄子固这样的武林高手为了护送史可法已经被清军乱箭射死了。可是史可法还是大喊一声:“我就是史可法。”然后清军士兵将他砍死,时年44岁。

  据说,史可法的临终遗言是:“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
  刘肇基也率领着400将士和清军在北门展开了白刃战,然后被清军的马刀砍死。
  这些人的故事就这样以死亡的方式结束了。但是被死亡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后人连尸体都没有找到,因为满城皆是死尸。
  也许死去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城破后的扬州生存需要巨大的勇气。记住,有时候生要比死更需要决心。

  因为当4月25日扬州城破的那一天,扬州就已经成为了人间炼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