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记录我们逝去的青春岁月。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第一章 小镇
1987年,仲夏夜,江北省山南县春江镇。
春江区公所位于春江河北岸的一个小山坡上,从河谷看,小山坡犹如一只雄鹰展翅欲飞,而区委办公楼就位于鹰嘴的位置,天气晴好的时候,从区委办公楼的三层高楼上眺望,春江古镇尽览眼底:春水犹如玉带从古镇蜿蜒而过,南北两岸吊脚楼房屋鳞次栉比、河堤上杨柳依依;自南而来的省道在古镇石桥上通过,向北部山区邻县山北县逶迤而去……古镇如画,美不胜收。
吃过晚饭后,江少文在春江区区公所的院子里踱步,院子里玉兰树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过完这个夏天,他就要离开小镇,去县城一中求学了,看着这个呆了六年多的院子,小楼、玉兰、桂花树,大礼堂、电影院、住所后的桔园,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江少文心中莫名涌起一种淡淡地感伤,不知道此次离开后还有多少机会再回来,一边感叹着一边信步朝着山坡下的小镇走去。
从区公所出来,沿着山坡下来通过邮政局、横穿省道,沿着他走了三年的道路来到熟悉的学校,春江中学。今天是个满月夜,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月色如水,让校园映照着明亮而又朦胧,像起雾一样看不真切。
校门口那颗硕大的老樟树亭亭如盖,微风吹拂过空气中传来老樟树的香气,其间混杂了一些烟火的香味。树身上还有考上中专的同学们系上的红丝带。樟树从来被看做有灵性的树,不知道从何时起,春江中学的大樟树被人传言上面有“老爷”——大蛇或者狐狸、黄鼠狼之类通灵的动物居住,只要考生去祭拜他许愿,就能够在心想事成,鲤鱼跃农门。
80年代,对于农家子弟而言,能够考上中专跳出农门,有份正式的工作,是个天大的喜事,中考对于许多农家子弟来说,就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至于上高中,考大学,那是一个太遥远难以负担的梦。
江少文的初中同学吴光明,每天要走几十里山路自带干粮前来上学,初中三年的学费,尽管只有10来元钱的学杂费也从来没有按时交齐过,所以虽然他的成绩很好,可是还是选择了报考中专,哪怕他的成绩在春江中学是数一数二的。江少文现在都还能够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中考看榜的时候瘦小的吴光明看到自己被市农机学校录取时候留下激动的泪水。
在一个多月前的中考上江少文不出意料地夺得了春江中学的头名,也是整个山南县的第一名,被省重点中学县城的一中录取。其实裸分的第一名是吴光明—江少文在春江中学长期的竞争对手,整个初中时代,春江中学不是吴光明第一就是江少文第一,从来没有旁落过他人之手。不过江少文由于是全县的三好学生,中考加了10分,所以总分比吴光明还高了七分。但是吴光明选择了中专,要去山阳市读农机学校了,想到以后在县一中再也见不到这位勤奋而沉默的小个子对手了,江少文的心中还有点怅然。
来到了老樟树下,看着地上的香火和烟灰以及挂满枝桠许愿红飘带,江少文也双手和十,在心中默默地祈祷老爷的保佑他事事顺遂。虽然江少文并不信仰这些怪力乱神之类的东西,但是在月色下静谧的校园中,大樟树批满红彩带肃穆地屹立着,让他还是感觉到了一股未知的神秘力量,不由得俯首向大樟树敬了几个礼,就像每年清明时分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和祖宗们上坟一样。
在月色下走过空无一人的教室,中考的红榜喜报还贴在宣传栏上,第一个名字就是江少文,然后是吴光明,不出意外的,春江中学中考又是全县第一、甚至可能是整个山阳地区第一。一直以来春江镇都是山南县或者说是山阳市的文宗所在,这跟山南县的历史有关。
日期:2015-08-06 13:01:47
山南县位于南山之南,从春江中学教室的窗口远眺,在月色下可以看到南山巍峨的藏青色身影。南山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很有名,是长寿的象征。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指的就是这座南山,据说他隐居的地方就在春江镇上一个破旧的小院落内。若干年后,江少文重回春江镇,看到昔日那个破旧的四合院已经被围起来树了一块牌子:写着陶渊明隐居处,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收费,门票二十元。更让江少文无语的是:整个山阳市下辖的五县二市五区,每个县市区都有陶渊明隐居处旅游景点,连位于山阳市西南部的陵阳市也不例外。因为距离太远,从陵阳市的市区市根本无法看到南山的影子。难道陶渊明当年的名句是坐在书斋里面臆想出来的,他根本看不见南山?
自陶渊明隐居之后千年,随着汉人的南迁和对南方的开发,南山的寿山之名被位于更南方的江南省的南岳夺走,人们只知有南岳而不知有南山,甚至认为南岳就是南山。但是这一切对于南山并没有什么影响,亿万年来,南山一直静静地屹立在江北,默默地看着人世间的风云变幻。
春江发源于南山之南麓,从西北到东南贯穿山南县,汇入瀚江。在春江和瀚江的另外一条支流陵水,三江会流之处,即是山阳市。山阳市古称山阳郡、山阳府,其得名也来源于南山山脉,山南水北为阳,故而名为山阳。解放后称为山阳地区,改革开放后裁撤地区又改为省直辖市,是一座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兵家必争之地,北方的王朝征服南方南下必经的路线,锁匙之地,在历史上常常可以见到关于山阳城争夺之战。
瀚江在山阳市汇合春江、陵水两条支流后,江水浩浩荡荡继续南下,在山阳市往南百余公里处流入大江,东去至海不复回。
日期:2015-08-07 12:30:48
在瀚江与大江的交汇处,则是有九省通衢之称的瀚江市,江北省的首府所在。
如果说大江的支流瀚江是江北省的母亲河的话,那么瀚江的支流春江则是山南县的母亲河。全长200余公里的春水江像一位伟大而无私的母亲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山南县百万人民,把山南县变成了一个鱼米之乡的膏腴之地。沿河流从上游到下游分布的古镇如春江镇、铜船渡、步云桥、回龙湾……就像被珠串串起的一颗颗珍珠,其中春江镇则是春江上游、山南县北部区域的中心集镇,有山南县的“北乡”和“小香港”之称,每到初一、十五朔望之日,北部的十里八乡的乡民都会蜂拥到春江镇上来赶集,卖木材的、卖猪仔的、卖木器和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把小镇围得水泄不通,使得通往北部邻县的省级公路交通堵塞,车辆排上几公里的长龙,连行人都无法从石桥上通过,家住南岸的春江中学学生中午回家吃饭也不得不绕道上游的水电站,天气晴好的夏天,一些性急的同学常常从水电站下方的河滩的水浅处涉水而过。
日期:2015-08-07 12:31:43
春江镇还有另外一个地方在山南县乃至整个山阳地区很出名,就是文风最盛,有山阳地区甚至江北省文宗之称。有清一代出过不少进士,据县志记载达到33人之多,举人更是数不胜数,解放后学生的升学率很高,从春江镇一带走出过很多政治文化名人,在官场上做到高层副部级别以上入京发展的只有寥寥数人,但是县处级、厅局级干部相当多,据统计有数百人,以至于在江北省政坛有“山阳帮”的说法,而这些山阳籍干部多是出自山南县春江镇一带,大多读书考学出来,然后老乡带老乡互相提挈形成一个圈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