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还须系铃人,也许只有五哥出面才能有用吧。想到这一点,事不宜迟,九妹江忠蓉不再犹豫,连夜出门奔赴县城。从樟树湾到县城有60余里地,乡上的班车下午5点就停开了,所以九妹只能靠这两条腿走到县城。
当第二天清晨江忠信起来洗脸漱口时,被吓了一大跳:九妹江忠蓉正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外等着他呢。
等到九妹说明来意后,江忠信沉吟了一会,虽然这个指标是他跟管教育的县委副书记为樟树湾要来的,但是既然指标分下去了名额的分配权毕竟是在基层的党组织手中,也就是说必须得做大队书记的大哥同意才行;更何况大哥推荐的是自己的二女儿也是他的侄女,小叔不帮侄女帮堂妹,这个口也不好开。
所以江忠信说道:“九妹,这个事情决定权还是在大队,大队不报推荐名单上来,公社和县里也没办法。不就是个吃国家粮的机会嘛?这次就让孝芳去得了,明年我找机会跟商业局的领导说说,帮你招工到县上来,直接进厂拿工资,省的去读几年书还少了工龄呢。”
九妹急了,说道:“那是到大城市上大学啊,跟招工能一样吗?要是只是为了做工人,我当初不考中专了,还上高中做什么!”
江忠信沉默了一会,说道:“此一时彼一时,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在提了。”
九妹无话可说,嘴唇啰嗦着,她连夜走了几十里路赶到县城来,可不是为了五哥一个招工的承诺而来的,疲惫、伤心、绝望……这些年来受到的委屈都涌上了心头,九妹哇地一身嚎啕大哭起来,引得县委办的秘书们纷纷侧目,不知道江忠信和这个清晨赶过来的姑娘有什么纠葛。
江忠信连忙向周围路过的人解释:我妹妹,在乡下受了点委屈,来找我。
有跟江忠信关系亲密地开玩笑道:江秘书,你这妹妹只怕是干妹妹吧。
亲的,亲的,我们没出五服,共一个爷爷呢。江忠信说道。
回过头对九妹说道:“有什么事情好好说,不要哭哭泣泣的,这里是县委大院,影响不好。”
九妹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毫无形象地大嚎道:“我不管,我要上大学!五哥,看在当年俺爸从后山把你送医院的份上,你帮俺一把好不好?”
听到九妹提到当年后山上的事情,江忠信脸色大变,呆了半响,跺了跺脚,江忠信扭头就走。
九妹看到五哥走了慌了神,也不哭了追着问道:“五哥你去哪里?”
“找书记请假啊!”江忠信头也不回,没好气地说道。
日期:2015-08-17 13:20:11
当樟树湾的支部书记江忠仁在地里干完农活回到家吃早饭的时候,看到五弟和九妹出现在自家堂屋。那一瞬间,他就明白了他们俩的来意。
对于这个幼弟,江忠仁的感情十分复杂。长兄如父,老五其实是他一手带大的。不过后来随着自己孩子的出生,老婆对于这个小叔日渐苛刻。江忠信在山阳念中学的六年时间,总共就给过他二十斤米,五块钱,婆娘还叫他不要念书了,考不上大学不如回队里来干活捞工分实在。老五因此跟满叔一家走得近,不过这也不能成为胳膊肘往外拐的道理啊?为了二女儿的终生幸福,江忠仁决定不会退让,莫说老五是县委书记的秘书,就是县委书记又如何?回到家乡,总是要讲理也就是长幼尊卑的。
一番寒暄后江忠信坐下喝过茶,问道:“大哥,队上推荐上大学的名额定下来了吗?”
江忠仁端起茶碗,咕噜噜喝了一大口,道:“定下来了,就是你的侄女妹子,孝芳。”
“孝芳不太合适吧,我看还是推荐忠蓉去吧,她文化成绩好,是县一中的高材生。”江忠信说道。
“孝芳怎么不合适?通知上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又没说一定要高中生啊,孝芳初中毕业好几年了呢,完全符合条件。”江中仁说道。
“她读的是什么书?连自己的名字都写的歪歪扭扭。这个推荐上大学不是光推荐就完事的,县上还要考试的,莫到时候通不过浪费了指标便宜了别的公社。”江忠信说道。
江忠仁心想县上的考试是开卷考试孝芳有你小叔在,那不就是走过过场?不过既然老五偏心帮忠蓉,这话却不好说出口,于是说道:“孝芳的表格都已经填好交到公社了。”
“叫公社退回来重新填一份,王书记那里我去说。”江忠信说道。
“可是名额是支部委员会定的,我一个书记也不能违背组织原则啊。”江中仁咬牙说道。
“支部委员会还不是你说了算,再开一次支部委员会定忠蓉去。”江忠信毫不松口,步步紧逼。
江忠仁恼怒地看着老五,不再出声,只是捧着茶碗慢慢品尝。大家都沉默下来,一时间只有江忠仁咕噜噜地喝茶声音。
江忠信沉默了半响说道:“大哥既然坚持孝芳去也行……”在一旁听着的九妹心中大急,说道:“五哥……”江忠信挥手示意她安静,接着说道:“不过要是孝芳通不过县上的考试,我也不会管这事。现在抓走后门抓得严,以后樟树湾有什么事情也不要找我了。”
江忠仁说道:“老五你这么讲就没意思了……”接下来却说不下去了。退让,心有不甘,跟老五翻脸他又不敢,这些年樟树湾大队还是沾了五弟不少光,就是这个推荐上大学的指标也是五弟弄回来的,按说他要指定谁,作为支书也没啥好说的。只是,该如何对孝芳交代呢?
看着大哥低着头不吭声,江忠信接着说道:“要是这次让忠蓉上了大学,孝芳招工的事情包在我身上。”
无奈之下,江忠仁也只得点头同意了老五的方案。
日期:2015-08-17 13:21:13
历尽艰辛,九妹总算来到了瀚江市的江北师范大学上学,在大学里他遇到了后来的老公,一个区政府推荐上大学的工作人员。在老公家庭的帮助下,三年毕业后她没有回到家乡,而是留在了瀚江市的江北师大附中教书,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为了这事,你孝芳姐对我好大意见呢,就是现在过年都不请我这个小叔拜年呢。”结束了往事的回忆,江忠信对儿子江少文说道。
“为何?后来你不是帮她招工到县拖拉机厂去上班了吗?”江少文奇道。虽然说县拖拉机厂80年代后期开始效益不好,堂姐孝芳跟老公从厂里买断工龄出来在县城开了一家拖拉机修理厂,生意不错,听说赚了不少钱,算得上县城里第一批万元户吧。堂姐和姐夫在湾里起了一栋两层的小楼,小日子过得蛮红火的。
“人啊,只是眼红人家得到的,而不去想想别人背后付出的努力。她只看到忠蓉在省城发展得很好,总以为这一切原本属于她。却不想想,以她的文丨革丨初中毕业的初中生文化水平,上大学能够跟得上班、毕得了业不?就算能够毕业,还不是分配在乡下教书,能像忠蓉一样有能耐留在省城吗?”江忠信说道。
堂姐孝芳是江少文大伯最宠爱的女儿,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是身材高挑、泼辣能干。她和堂哥孝甫两人一直都是樟树湾的孩子王、大姐头、大哥大。如果能够顺利地推荐上大学,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也能在城里闯出一番名堂来,那个年代毕竟不讲学习成绩,而是讲出身。作为一个女孩子论外貌她也不比小姑江忠蓉差,身材还要高挑些,而且孝芳要年轻好几岁,都说十八无丑女,万一在大学里钓上个金龟婿了呢?再怎么婚姻也比在拖拉机厂找个工人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